通史新编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1927)
一.五四运动(1919、5、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①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②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结果: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取得初步胜利
5、性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①经济条件: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
③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组织条件: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2、成立: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
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
三、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大革命的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3、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4、失败:①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5、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结束(原因:内军阀混战,外列强卷土重来)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如新式旗袍的普及
六、新三民主义:
作用: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与毛泽东思想的萌发(关注农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