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三策略”

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三策略”

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三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13T05:32:54.7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7期作者:王叶倩[导读] 高效课堂的建构是新时期摆在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浙江省青田县江南实验学校323900高效课堂的建构是新时期摆在广大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尤其是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更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育人观念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音乐文化感知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
点,我在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建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开展律动教学,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1.借助直观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的律动往往可以通过软件来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频谱来把握音乐的节奏进行训练。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歌曲《小红帽》的教学时,先带学生分析了这首歌曲的旋律,将学生容易出现失误的乐句汇总在一起,然后采用了体态律动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节奏进行律动,将每一句歌词的节拍都唱对唱准,学生的演唱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改观。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演唱中即使又出现了其他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同时,在这样的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养成一个很好的演唱习惯,学生在遇到有难度的乐句时,都会下意识地去把握它的律动,很好地提高了演唱的准确性。

2.借助对比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例如,一位教师在为一年级学生教学歌曲时,考虑到首次音乐课的重要性,用《小鸟小鸟》这一曲目就十分恰当,该教师拟定在音乐课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音乐,培养学生明确教师倾听目标并给予即时反馈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音乐聆听,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1.专项聆听,把握音乐要素
在聆听乐曲的音色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倾听出《龟兔赛跑》中演奏者使用的乐器,并引发他们关于怎样的乐器能够演奏出或明亮或暗沉的音色的思考。

可以将两个角色的演奏片段分开播放,学生们将根据音色的区别来判断角色,同时进一步启发他们用相似的音色还能够展现怎样的形象。

音乐的重要组成要素有三个,包括上文提及的倾听音乐的节奏,还有倾听音乐的音调、倾听音乐的音色。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重要组成要素来感知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要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对音乐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音乐教师应活灵活现地对音乐重要组成要素进行专业引导,才能明确学生倾听目的,推进学生达到理想效果。

在倾听乐曲的力度方面,教师应更加注重乐曲中强弱情感的变化。

如,一位教师在引领学生感受《惊愕交响曲》中不同的情感变化时,让他们根据歌曲中的情绪来选择“大笑”等表达方式。

同时打击乐器也派上用场,学生们可以用它来分别表现歌曲中描述的情绪。

2.入情聆听,引导二度创作
对于多数的音乐教师而言,学生能够将乐曲唱对,理解一点歌曲所表述的内涵,就已经完成了音乐教学目标。

然而,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乐曲的二次创作是进行音乐教学的最后一个关键点,教师引导学生演唱完毕后,需要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二次聆听,通过对歌曲中情感内涵的表述和探讨,使学生比较自己的演唱和示例,最终通过研讨和比较,使学生发现更多的歌曲演绎方式,从而树立个性表达的独特演绎模式。

例如,一位教师在《小树叶》的教学过程中,先富有情感地朗读歌词,然后让学生聆听演唱示例,在聆听完毕后,学生们却表示范唱的情感表示方式并不完美。

学生回答:范唱对于这首歌的两个阶段采用了相同的演绎方式。

然而这首歌曲的第一阶段是表达小树叶离开妈妈,妈妈舍不得;第二段小树叶却很坚强,很勇敢地面对困难。

因此,第一阶段应该缓慢而悠长,充满不舍的情绪;第二阶段应该充满力量。

学生在充分理解歌词、感知旋律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于这首歌曲的观点,也使这首歌曲更加的生动形象。

因此,倾听是学习音乐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学生只有仔细倾听音乐才能够表述出更具有创新内容的观点。

三、引导音乐欣赏,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1.设计音乐欣赏问题
在教学音乐欣赏课时,都需要以生动的语言来实践任何一种情境的创设,真正做到在极具生动性和感染力的语言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在心灵上对学习内容产生更真切的体会,有效地带动儿童的情感,从而明确认识的方向。

故而教师应做到对儿童语言的充分了解,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阅读有关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增强自己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再者就是要把握儿童的心理状态,需要从儿童的行为习惯、思维和表达以及内心感情这三方面进行注意,从而能和儿童在思想和生活上融洽相处。

教师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的佳境,推动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2.提升音乐欣赏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判断力,实际上指的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真善美和审美价值的判断能力。

只有在音乐审美判断上确保其正确性,才能使音乐审美活具有真正的价值。

假如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判断力,他们就难以辨别美丑和优劣。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而在音乐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上,主要是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现代教育新技术的影响,有效地增添了音乐教学的内容和资源,更新了教学的模式。

同时它也带来了质量参差不齐的音乐作品,学生也会受到一些质量低劣的音乐作品的不利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