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及市场预测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及市场预测

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及市场预测能源、环境和人口是当今全球进展战略的三大咨询题。

能源是国民经济进展的基础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质。

石油产品是国民经济的“血液”。

按照已探明的能源储量推测:全球石油可再坚持30~50年。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石油贮藏量并不多,因此受石油危机的阻碍也更大。

面对石油的短缺,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国际上对环境的要求日高,国外早已提出代用燃料和燃料清洁化的开发方向。

我国政府也已意识那个咨询题的严肃性,近期又反复强调抓紧开展这项工作。

因此,近年来二甲醚的开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甲醚是碳一化学中的一个拳头新产品,一样通过甲醇脱水获得。

二甲醚亦称甲醚(CH3)2O,缩写DME,无色无毒气体或压缩液体,沸点-24℃,凝固点-140℃。

其用途广泛,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许多精细化学品的合成),而且也是一种清洁燃料和燃料添加剂;还可作为汽油和烯烃的中间体;在制药,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专门的用途;能够替代氯氟烃类(即CFC物质)用作溶胶喷射和制冷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用作麻醉剂;此外,二甲醚还能够成为都市煤气和液化气的代用品,也可作为汽车燃料。

2、二甲醚的生产方法比较2.1生产方法工业上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方法要紧有以下四种:(1)甲醇脱水法;(2)在生产甲醇时作为副产物经分离,精制而得到;(3)合成气直截了当合成二甲醚(进展方向,目前正进行工业装置的中试时期);(4)甲酸甲酯催化分解;现时期大多数工业生产都采纳甲醇脱水法,该法有如下技术路线:A、以浓硫酸脱水反应B、添加磷酸铝高温反应C、催化反应在以上三种技术中,浓硫酸脱水反应的方法,设备腐蚀严峻,操作条件差;磷酸铝高温反应的方法,甲醇转化率及二甲醚的选择性均较低。

而改性固体酸催化的方法,尽管温度和压力条件要求较低,生产操纵比较容易,便于连续化工业生产,但甲醇蒸汽与固体催化剂表面接触面积有限,存在转化率低,二甲醚气体与反应气不易分离等缺点。

针对以上情形,阳离子型液体催化反应法是近几年成功开发的一项专利技术,它采纳“液-液-气”工艺路线,甲醇分子与催化剂分子接触充分,因而转化率高,二甲醚气体极易脱离液相。

而且投资少,能耗低,收率高、成本低,且具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2反应特点该方法的特点为:(1)催化剂的再生与反应过程是同步的,即在产气的同时就完成了催化剂的再生。

(2)液体甲醇在较低温度(<130℃),较低压力(<0.1MPa)条件下脱水。

(3)反应平和稳固,能耗少,易操纵。

(4)无污染、无腐蚀。

由于采纳了阳离子型液体催化剂,因而和其它工艺路线相比,投资省,工艺简便易行,无需增加再生工序和装备,而且能大大提升产品质量。

现有技术是采纳“气-固-气”工艺路线,甲醇气体与固体催化表面接触有限,因而转化率低,而且二甲醚气体与反应气(合成气)不易分离,而液-液-气工艺路线,甲醇分子与催化剂分子接触充分,因而转化率高,而且二甲醚气体极易脱离液相,因而易于分离提纯。

2.3 工艺指标阳离子型液体催化剂甲醇液相脱水制二甲醚的工艺指标如下:甲醇单程转化率>85%二甲醚选择性≥99.5%反应温度120℃~13 0℃反应压力0.1 MPa (表)原料消耗<1.42t甲醇/t二甲醚二甲醚含量≥99.5%2.4工艺流程简述:(1)在反应器内先装入阳离子型液化催化剂,然后按照理论配比将原料甲醇通过水加压输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将其物料加热到120℃~130℃,反应器压力升到0.1Mpa,完成酯化、脱水反应。

(2)将原料甲醇连续以慢速流量加入反应器内,使反应器温度坚持到125℃左右,釜内压力升到0.2MPa时一部分水蒸汽和未反应的甲醇随产生的二甲醚气体一起进入冷凝器冷却。

(3)在冷凝器内,将二甲醚气体从反应器带来的水蒸气和部分未反应的甲醇蒸汽冷凝后进入回收釜内。

(4)未反应的甲醇和冷凝水,进入回收釜内加热,使其温度保持在7 0℃~95℃之间,坚持一定的真空度,现在甲醇气体携带回收釜内的少量蒸气到冷凝器,使甲醇蒸汽冷凝成粗甲醇送到反应槽。

回收釜内留下的物质确实是废水溶液,再将这部分废水送入废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5)二甲醚气体进入洗涤塔Ⅰ除去余外杂质,再进入洗涤塔Ⅱ,通过塔板上的填料层进一步出去水份后进入干燥塔,通过干燥塔进一步除去水份,将此二甲醚气体压缩至0.4MPa ~0.6MPa(表压),通过油气分凝器以除去杂质,冷却到常温即得二甲醚液体。

将此二甲醚液体送入提纯塔提纯,经压缩冷却后得到精二甲醚产品。

3、二甲醚的市场推测以二甲醚为原料的主导产品其三个系列——燃气、燃油和制冷剂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它们的生产路线构思新颖、技术专门。

以科学的配比和适当方式将二甲醚与C4、C5完全混溶。

即成优质的可燃性液化气,该液化气无毒、无烟、不积炭、“残液”量少,热值高(约10000大卡/kg),比同等重量13 kg装置的一般液化气连续燃烧时刻可长4小时左右。

经有关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液化石油气标准》,受到宽敞用户的青睐。

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由于二甲醚液化燃气的安全、清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报道,日本对管道煤气的安全性反而有点不放心,却对钢瓶液化气情有独钟,在我国液化气已十分普及而二甲醚液化气及性质比石油液化气优越,成本不比液化石油气高,而石油液化气2002年我国就进口4000万吨,因此二甲醚液化气市场十分宽敞。

将二甲醚加进汽(柴)油中,可提升油品的辛烷值(十六烷值),具有明显的燃烧经济性,不仅改善车辆的冷启动性和加速性能,而且降低尾气排放。

据统计,仅北京市就有100多万辆汽车,全国拥有量许多于30 00万辆,按每辆每年烧油两吨计,就得6000万吨汽(柴)油,而我2002 年进口石油达7000万吨,因此二甲醚作为能源替代品已迫在眉捷。

以二甲醚为基础原料配制的环保制冷剂,具有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化学性能稳固,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流淌阻力小,在常温顺低温范畴内压力适中,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专门有前景的氟利昂长期性替代物。

几乎与此同时,环保型“绿色制冷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专门是汽车空调制冷剂(俗称“雪种”),是汽车空调的重要冷源。

随着我国加入WTO,“安全、可靠、舒服”是汽车工业进展的方向,而汽车空调是提升汽车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目前汽车空调制冷剂市场还没有规范的治理体系,处于逐步完善时期,正朝着环保节能型方向进展。

我国政府已宣布加入修改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至2005年停止生产CFC类氟利昂。

因此必须加快“绿色制冷剂的研究和生产”。

据制冷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制剂(还不包括各种气雾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在内)的消耗量约50万吨,总值约280亿元,仅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消耗量占整个市场的40%,而且今后还在持续增加,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新技术的交叉渗透为二甲醚开创了宽敞的进展空间。

4、结论将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大力进展我国碳一化学,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系列产品,作为能源的替代品,具有专门宽敞的前景,二甲醚先进技术的开发成功,将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燃气化工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它将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对开创节能新领域,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意义。

国内外二甲醚市场和生产工艺分析目前二甲醚(DME)的要紧用途是用作抛射剂、制冷剂和发泡剂。

其次是用作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学品。

如硫酸二甲酯、烷基卤化物、N,N-二甲基苯胺、乙酸甲酯、醋酐、碳酸二甲酯、二甲基硫醚、乙二醇二甲醚系列醚化物等。

二甲醚易压缩、易贮存、燃烧效率高、污染低,可替代煤气、LPG作民用燃料。

同时,二甲醚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可直截了当用作汽车燃料替代柴油。

二甲醚作为清洁燃料方面的进展前景潜力庞大,差不多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 国内外市场分析1.1 国外市场分析目前世界上二甲醚的生产要紧集中在美、德、荷兰和日本等国,2002年世界(不包括中国,下同)总生产能力为20.8万吨/年,产量为15万吨,开工率为72%。

国外二甲醚的要紧生产厂家有美国Dopnt公司、荷兰AKZO公司、德国DEA公司和United Rhine Lignite Fuel公司等,其中德国DEA公司的生产能力最大,生产能力为6.5万吨/年。

世界二甲醚的要紧生产厂家。

由于二甲醚的市场需求潜力十分庞大,在世界范畴内,二甲醚的建设差不多成为热点,一些大型二甲醚装置已在筹建之中。

二甲醚开发公司(由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和日本8家公司组成的财团)打算建设能力为2500吨/天的商业化二甲醚装置。

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完成了在中东建设单系列25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的可行性验证,估量该装置可望于2005-2006年建成。

BP公司、印度天然气治理局、印度石油公司将投资6亿美元建设180万吨/年商业化二甲醚生产厂,用以替代石脑油、柴油和LPG,建设工作已于2002年开始,定于2004年投产。

日本财团(三菱瓦斯化学公司、日挥公司、三菱重工公司和伊藤忠商事)组成的合资公司将在澳大利亚建设140-240万吨/年的大规模二甲醚装置,定于2006年投产。

目前二甲醚的要紧消费领域是作溶剂和气雾剂的推动剂,其它方面的消费不多。

2002年全世界二甲醚的消费量为15万吨/年,估量到2005年需求量在20万吨/年左右。

二甲醚是一种性能优良、安全清洁的化工产品,进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的民用和车用燃料,被看作是柴油或L PG/CNG的优秀替代品,其作为燃料的市场需求增长将会是专门惊人的。

2000年全世界有400万辆LPG汽车、400万辆乙醇汽车、1百万辆CNG汽车,还有部分甲醇汽车。

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为42万辆,估量,到2005年美国使用代用燃料(LPG和CNG)的汽车将达到110万辆,2010年为330万辆,2015年达到550万辆。

目前美国替代燃料的消费量折合为当量汽油的话大约为100万吨(352×106加仑当量汽油),约占当年全部燃料消费量的0.2%。

如果美国代用燃料的比例提升到5%的话,其需求量将达到2500万吨,可见代用燃料的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柴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据国外研究机构推测,二甲醚作为替代燃料,2005年亚洲地区的年需求量达3000万吨。

可见,由于二甲醚具有其它代用燃料不可比拟的优势,将会成为柴油的要紧替代燃料,具有难以估量的市场前景。

1.2 国内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二甲醚的生产进展迅速,目前共有十几家生产企业,2002年总生产能力为3.18万吨/年,产量约为2万吨左右,开工率较低,约为63%。

我国二甲醚要紧生产厂家及能力(单位:吨/年)近年来国内二甲醚的建设差不多形成热潮,有数家公司拟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技术建设大型二甲醚生产装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