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举例

合同法举例

举例甲有一幢房子欲出售,6月1日与乙签订买卖合同,价格为20万元,6月2日与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价格为25万元,6月3日与丁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价格为27万元,6月4日与戊签订一份买卖合同,价格为30万元。

问:甲应履行哪一份合同?⏹⏹由甲自由决定。

举例⏹甲公司要运送一批货物给收货人乙公司,甲公司法定代表人丙电话联系并委托某汽车公司运输。

汽车运输公司安排本公司司机刘某驾驶。

运输过程中,因刘某的过失发生交通事故,致货物受损。

乙公司因未能及时收到货物而发生损失。

乙公司应向谁要求承担损失?(甲公司、丙、刘某、汽车运输公司)举例⏹甲、乙为兄弟,甲借乙人民币1万元,约定年息800元。

问:甲、乙的借款合同是:⏹A.有偿合同⏹B.无偿合同⏹C.单务合同⏹D双务合同例:我有位于市中心140平米房屋一幢,愿以低于市场价20万元出售,你是否愿买?举例⏹顾客甲在逛商场时看到一时装,上前讯问售货员乙:”这件时装多少钱可以卖?”乙即问:“你出多少钱买?”甲回答说“400元,你卖不卖?”乙应声回答:“至少800元,少了不卖!”举例⏹2001年3月1号,某超市想要购进一批毛巾,于是向几家毛巾厂发出电报,称:本超市欲购进毛巾,如果有全棉新款,请附图样与说明,我商场将派人前往洽谈购买事宜。

于是有几家毛巾厂都回电,称自己满足该超市的要求并且附上了图样与说明。

其中一家毛巾厂甲厂寄送了图样和说明后,又送了100条毛巾到该超市,超市看货后不满意,于是决定不购买甲厂的毛巾。

甲厂认为超市发出的是要约,他送毛巾的行为是承诺,合同因为承诺而生效。

超市拒绝购买是违约行为,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而超市认为他的发出电报行为是一种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超市不受该行为约束。

3月7日甲学校向乙书店发出购买1000册学生用图书的要约信函,信件中指出,如果书店同意学校的要约,可尽快将图书发出。

信件在四天后到达该书店。

但3月10日,由于学校收到驻地某军队捐赠的2000册图书,决定不再购买其他图书了,就立即通过电报向乙书店表示撤回要约。

但由于电报在途中受到意外事故的阻隔,3月12日才到达书店。

此时书店不仅已经将承诺信件发出而且已经将图书运出。

书店立即将此情况通知了学校,学校认为自己已经通过电报表示对先前作出的要约的否定,至于电报延迟完全是由于学校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书店的行为应当自己负责。

书店不服,告到了法院。

分析:本案是本关于要约的生效时间问题案例中3月12日学校的要约到达书店,按照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故此时该要约就已经生效。

对于生效的要约,要约人不能撤回,也不能随便取消该要约。

虽然事实上,学校已经通过电报撤回该要约,但因电报没有及时到达受要约人,不能使受要约人及时了解这一情况而不能产生效力。

因此,学校的要约是已经生效的要约。

加之,学校的要约表明书店在表示承诺的同时开始履行合同,书店已经在要约生效后作出了承诺并进一步通过行为表明了自己的承诺,因此,书店的承诺是对当事人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有效承诺,因此双方的合同关系已经成立,学校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合同。

某公司准备建一栋办公大楼,于7月5日向某建筑公司发出一份书面要约,并在要约中声明:“本要约中所规定的价格和其他条件在8月31日之内前有效。

”但由于公司财政发生变化,公司认为原来对办公大楼的预算应该取消,于是又于当月的18日发出撤销要约的通知。

而此时建筑公司正积极为履行合同作准备,接到通知后,经研究认为,如果该公司撤销要约将给本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于19日发出承诺的通知,并明确表示不同意其撤销要约。

该公司对之却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无奈建筑公司诉至法院。

分析:根据合同法第18条的规定,合同的要约可以撤销,但要约不能随便撤销,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本案就是关于不可撤销的要约的问题。

该案中,被告在要约中的声明已经表明,要约的承诺期限为8月31日之前,因此该要约构成一个不可撤销的要约。

所以在8月31日之前,建筑公司有权作出接受要约的承诺或者拒绝要约的表示,一旦建筑公司作出承诺,双方的合同就成立,双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内容。

在本案中,建筑公司的承诺是有效的,根据合同法第25、26条的规定,承诺到达被告时合同成立。

因此,双方存在合同关系,被告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继续履行,否则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举例⏹2003年5月2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房屋租赁协议》,由乙公司承租甲公司所有的商务馆一楼营业用房150平方米,二、三、四楼办公用房1800平方米,并在《房屋租赁协议》第5条中写明:“乙方(即乙公司)若在2005年底之前购买上述房产,办公用房(二、三、四层)按每平方米2800元计价,一楼150平方米营业用房按每平方米8600元计价。

”2005年2月18日甲公司致函乙公司,称《房屋租赁协议》第5条系其向乙公司发出的出售商务馆的要约,现声明撤销该要约。

2005年3月18日乙公司致函甲公司,要求继续履行《房屋租赁协议》,并明确表达了欲以28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商务馆二、三、四层和以86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一楼150平方米营业用房的意思。

但甲公司认为,《房屋租赁协议》第5条要约已经撤销,不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拒绝将房屋按上述价格卖给乙公司。

⏹甲建筑公司向乙、丙水泥厂各发一函,均称:“急需1000号水泥1000吨,价格300元每吨,货到付款。

”乙水泥厂收到函后即传真给甲:“函收到,即日发出。

”丙水泥厂收到函后未回函,但当即组织车队运输1000号水泥1000吨,给甲送去。

问:甲与乙、丙之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设上例中如果乙收到函后回函:“同意发货,款到交货。

”甲收到回函后立即汇去30万元至乙帐户。

问:乙回函是什么性质?甲、乙之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设上例中乙当即回函:“同意发货,价300.01元每吨。

”问:“乙之函是否为新要约?⏹设上例中甲收到乙的回函,发来传真拒绝,合同能否成立?设如果甲收到后未予回复,甲、乙合同是否成立?若成立,价格多少?【讨论案例】小张欲租一商城柜台,与商城经理王某先口头约定:月租金3000元,并商定第二天一早交付订金2000元并签合同。

第二天签合同时,由于王某有急事,催促小张快点。

小张被催着急,没有看清就签了字。

待拿回家后才发现不对,原口头约定月租金3000元在合同书中变成了4000元。

十分气愤,但已签了字,于是将合同撕毁。

第二天,又找到王某,慌称要看合同但未带,骗出合同书后将其撕毁。

随后向法院起诉,要求商城退回订金,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案例:原告:敖明水泥厂(以下简称水泥厂)被告:建新机电公司(以下简称建新公司)案由:买卖合同纠纷2004年4月15日,因生产、经营需要,建新公司委托伟明建材商行的经理李志新(个体经营)到水泥厂联系购买水泥事宜,建新公司总经理王志亲自填写了授权委托书2份,授权范围是“以建新公司的名义为建新公司购买水泥200吨”。

同时,王志新交给李志新盖有建新公司公章和合同专用章的空白合同书2份,要李志新“见机行事”。

李志新到水泥厂购买了水泥200吨,以铁路货运的方式运抵建新公司,建新公司验货后,于2004年4月26日向水泥厂支付了全部货款,2004年6月1日,水泥厂派人到建新公司索要水泥款,建新公司称其已于2004年4月26日向水泥厂支付了全部货款,水泥厂来人则称建新公司只支付了第一次所购水泥的水泥款,第二次货款尚未支付,建新公司则称自己只从水泥厂购买了一次水泥,从未买过第二次,水泥厂催款人员拿出李志新与水泥厂签订的购销水泥合同让建新公司过目,建新公司方知是李志新利用建新公司未及时收回的授权委托书和盖有建新公司合同专用章及公章的空白合同又从水泥厂购买200吨水泥,但李志新第二次购买的水泥,根本未发运到建新公司。

建新公司以李志新私自购买水泥,自己未收到货为由,拒付水泥款。

水泥厂在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建新公司支付水泥款及其利息。

建新公司答辩称:我公司只委托李志新从水泥厂购买了一次水泥,且我公司已支付了货款,第二次购买水泥乃是李志新个人所为,水泥又未运到我公司,我公司当然不负付款之责。

现李志新下落不明,水泥厂索要水泥款不成,便向我公司索要,毫无法律根据,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水泥厂的诉讼请求。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志新并非通过盗窃等非法手段获得建新公司的授权委托书和空白合同书,而是建新公司通过正常手续委托授权,因此,李志新与建新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合法有效,李志新以建新公司的名义同水泥厂签订了第二次购销合同并未超出委托授权范围,建新公司作为被代理人自应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向水泥厂支付货款。

据此,人民法院判决:被告建新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水泥厂支付欠款10万元及银行利息5600元。

李志新用来订立合同的空白合同书及授权委托书并非其采取非法手段获得,建新公司基于善意相信李志新为有权代理并无过错,李志新的行为,构成表见代理,建新公司对李志新的行为应负被代理人之责。

⏹举例:甲出售位于A市B区的一栋楼房给乙,两人于6月1日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于6月5日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问:该买卖合同何时成立?何时生效?房屋所有权何时转移到乙手中。

⏹设上例中甲、乙两人一直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问:该买卖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设上例中甲将楼房出租给乙,两人于6月1日签订租赁合同,于6月5日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问:该租赁合同何时成立,何时生效?举例⏹甲新购买一辆汽车,投了乙保险公司的汽车险。

后来有一天,甲在驾车正常行驶中,汽车遇到自燃原因而引发爆炸,汽车报废。

甲请求乙赔付,乙拒绝,称双方保险合同第39条规定:“汽车由于自燃原因引起的损害,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甲不服,诉至法院,审理过程中,乙无法证明自己在缔约时曾提醒甲注意第39条并对39条做了说明。

法院应如何判决?举例⏹甲国内企业与乙外商订立一专利转让合同。

合同约定:获得中国专利局批准后一个月内,甲将技术资料交给乙,乙收到技术资料1个月内付款。

甲、乙于3月1日开始磋商,6月1日签订合同,7月1日获国家专利局批准。

后双方均依约履行。

举例⏹1甲、乙订立一棉花购销合同,约定甲收购乙农场秋收后收获的全部棉花。

不料,乙农场逢夏季洪水水灾,棉苗全部冲走,寸棉未收。

问:谁可解除合同?⏹设1中乙农场虽在夏季逢洪水之灾,但灾后棉花产量只是稍有减产而已,问甲、乙谁有解除权?⏹甲、乙于7月订立一买卖甲祖传名画合同,约定9月1日交货,8月8日,乙得知甲故意把此名画烧掉,乙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买电视(少许雪花、有声音无画面)举例⏹1甲为乙钢厂,乙为钢铁贸易公司。

甲、乙约定,甲在6月1日前交付钢材50吨与乙,货到付款。

过了6月2日,甲未交付。

问乙可否解除合同?⏹设1中乙于6月3日催告甲:“贵方务必于6月25日前送到,否则我方无法履行与另一公司的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