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我国公司并购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建议
[摘要]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对增
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并购虽然起步
较晚,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规模和强度都呈现
了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文章在回顾我国并购发展历史的基
础上,就当前的并购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规范
并购活动、增强并购效益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并购历史;并购现状;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贺铟璇,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
教,辽宁大连,116023;王江石,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
士,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7-7723(2011)01-0041-0005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并购越来越
成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到现在,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明显的并购浪潮。这五次并购
浪潮,都是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
化,同时也促进了投资理念从“价值发现”到“价值发掘”,
最后发展到“价值再造”的转变。随着时间的推演,企业并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购的规模和强度都在不断地增强,企业并购的强大生命力也
凸显了其在资源配置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的并购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
之前甚至更早,但以现代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真正意义上
的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当时保定机械厂兼并了保定
针织器械厂,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随后,
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
购。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确立了市场经济的
改革方向,明确指出要明晰产权关系,让产权流动和重组,
产权改革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4年,全国
各地已经有20多个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
市场进行实物形态为基本特征的财产权益的全部或部分交
易。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
中国证券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上市公司数量和交易量急剧增
加,使公司并购由不自觉行为向自觉行为发展。股份制和证
券市场的发展,为一家公司通过购买一定份额的另一家公司
股票从而达到控股目的提供了可能。随着中国企业股份制改
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证券市场的形成,利用证券市场进行企
业收购兼并、反收购与反兼并的案例有所增加。1993年9月,
深圳宝安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量买入上海延中实业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开创了我国企业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收
购上市公司的先河。1998年3月辽宁盼盼集团公开向社会发
出收购要约,开创了我国要约收购的先河。
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过快,上市公司重组规模
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在成熟资本市场上的重
组模式被简单移植到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
法律规范和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没有与时俱进,无法有效制
约上市公司重组中出现的“暗箱操作”和信息披露不透明等
问题,报表式重组甚至虚假重组现象突出,很多中小股东的
利益被侵犯,重组效率极其低下。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
自2001年以来加强了对并购市场的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操
作规则,严肃打击内幕交易。2001年12月10日,证监会发
布《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
知》来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规范。2002年10月8日,
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
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是迄今为止最为详尽规范我
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的法律法规,再加上《证券法》和
《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上市公
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法律框架;同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
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
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
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使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并购重组市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场有了现实依据。至此,我国的并购重组市场开始与国际市
场接轨。
二、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
资本市场从1992年5月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分置的问题。
股权分置是中国证券市场设立初期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国
有控股性质而设计的制度安排。在股权分置制度下,只有占
市场总量1/3的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另外2/3的国有股和
法人股不可以上市交易。这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同股不
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情况,因此不具有真正的
资产定价功能。
股权分置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特有的问题,长期以
来困扰着市场的发展,也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使之
呈现出与成熟市场完全不同的特点。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
重组活动是在新兴转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购重
组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以股权分置背景来设计的,带有鲜明的
股权分置制度色彩。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企
业的并购行为逐渐受到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制度的制约,股权
分置最主要的问题是使得非流通股股东和中小流通股东的
获利基础存在差异,使大股东偏好掏空上市公司进而获得私
人收益。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股权分置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问题,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
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拉开了股权
分置改革的帷幕。截至2006年10月10日,以中国石化完
成股改复牌为标志,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
股改公司市值超过93%,2006年也被中国经济界称为“并购
年”。
受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2007年我国并购市场得
到了空前的活跃,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07企业
并购岁末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 2007年中国国内并购市
场发展迅速,不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上,都较2005
年和2006年有了很大增长。内资交易和私募股权投资成为
2007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截至2007年
11月底,中国企业并购交易量达到1738宗,比2006年的全
年1469宗增长18%,较2005年翻了一番,交易额总值801
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25%,是2005年的3倍。其中,内
资战略并购交易增长强劲,交易量较去年全年增长了45%,
交易金额506亿美元,比去年全年增长53%。2007年前11
个月,内资交易量达到外资交易量的2倍,而此前外商直接
投资是并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后股权分置时期,我国资本市场将迎来全流通,
在全流通市场条件的刺激下,上市公司间通过二级市场进行
的并购重组事件将继续大幅扩张。全流通时期,我国企业的
我国公司并购中的雇员权益保护
页脚内容
6
并购行为在并购支付手段、并购类型和运作方式等交易特征
上都将体现出与股权分置时期不同的特点,大股东的获利渠
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利益掠夺转为做大利益基础,由简
单掠夺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转为向市场要利益,大股东行
为将由股东之间的内部博弈转化为市场博弈,其中作为大股
东代理人的政府的行为也会逐渐趋于理性。
同时,由于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的恢复,收购公
司将逐渐从市场的角度来评价并购行为,用市场的标准来评
判并购决策,并购程序将日渐透明,投机性的并购重组会得
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将逐渐趋于市场
化。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并购市场在制度环
境、大股东获利渠道以及市场对并购的理解等方面均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逐渐
表现出爆发的趋势,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
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将更加活
跃,并购手段将更加灵活,并购方式将更加多样,并购过程
将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