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资产证券化案例剖析
PCCW在2009年2月15日的行情:4.17 港元
李嘉诚接盘电盈为儿子摆平乱局
• 2007年,李泽楷意图出售电讯盈科(0008.HK)的控股权给 国际私募基金,遭到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的反对. • 7月份,李泽楷以91.6亿港元 出售23%的股份予投资银 行家梁伯韬。但梁伯韬只是“代人泊车”,现在转了一 圈后,股份还是落到了李嘉诚的私人基金手里。 • 梁伯韬宣布他的财团组合(即他从李泽楷手上购入的23% 股权),有12%会落在李嘉诚的私人基金手上,8%会由与 网通合作的西班牙电讯接盘,梁伯韬公司只会持有3%。
创立“太平洋世纪集团”
• 1993年,李泽楷创立“太平洋世纪集 团”
• 主营业务为保险和房地产投资(特别 是北京盈科中心)
“数码港”项目(A)
• 1999年3月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 司司长曾阴权宣布开发“数码港” • 而该项目的开发权尚未经公开投标便被授 予太平洋世纪集团 • “数码港”被称为是科技基础设施,旨在 为香港创造一个专于信息技术及信息服务 的战略性公司群落
“数码港”项目(B)
• 该项目主要包括:数码港、辅助住宅 • 数码港部分包括大量的智能办公室、一个智能购 物广场、一家大酒店、数幢服务公寓和住宅。这 部分将完全归香港特区政府所有,政府将得到所 有的租金收入 • 辅助住宅部分,其住宅单位将推向市场公开发售, 以筹集整个项目的建设基金。“太平洋世纪集团” 将设计、建设整个数码港项目,并为其筹资。作 为回报,它将分享发售住宅部分创造的利润
“数码港”项目(C)
• 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提供了土地作为资产投 入,总投入78亿港元,占49%
• “太平洋世纪集团”将对开发进行资本投 入,资本投入80亿港元,占51%
借“得信佳”的壳上市(A)
• 在香港特区政府将“数码港”项目开发权授予“太 平洋世纪集团”的当月,集团便拿着这个项目在香 港寻找上市公司,以使“数码港”借壳上市 • 4月,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制造和经销电讯产品的“得 信佳” • 1999年5月3日, “太平洋世纪集团”宣布收购“得 信佳”,提议注入多项地产业务和“数码港项目” 并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 • “得信佳”通过向太平洋世纪集团发行股票和可转 换债券,令该集团拥有了“得信佳”扩大了股本之 后的75%权益
• 九十年代李泽楷将在内地取得牌照的卫星电视出售予澳洲 传媒大亨默多克,已令李嘉诚头痛不已,这次他不容儿子 再影响他与内地关系。但一直希望摆脱老父阴影的李泽楷 并不领情。李嘉诚只好请与他有20年交情的投资银行家梁 伯韬出面暂时盘下了这笔资产,收购定金也是从李嘉诚那 里所借而来。 • 李嘉诚的参与收购对李泽楷不单有面子上的影响,对交易 还有实质性的负面作用。持有电盈23%股权的是新加坡盈 科拓展(下称“盈拓”),李嘉诚与李泽楷的父子关系令这 宗交易变成关连交易,持有盈拓75%股权的李泽楷,不能 在11月24日的股东大会中投票,如果小股东反对交易,售 股计划便会告吹。但是,“李嘉诚效应”却令电盈在香港 的股价上涨。而中小股东觉得梁伯韬提出的收购价变得没 有吸引力,也增加否决出售股权的机会。
第五章:实体资产证券化: 间接上市
案例一:李泽凯与盈科动力 ——买壳上市与借壳上市
李泽楷简历
•
•
• • •生于香港。1987年获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 肄业; 1990年创建香港卫视StarTV,2年后卖给世界传媒大王 默多克,赚下4亿美元; 1993年,李泽楷创立“太平洋世纪集团” 1999年8月3日, “太平洋世纪集团”完成对“得信佳”收 购,8月13日更名为“盈科动力” 2000年12月,向HK中国银行筹集了10亿美元,并且动 用盈科动力的高价股票购买香港最主要的电信运营商香港电 信。交易额估价为380亿美元,此乃亚洲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盈科动力”改名为“电讯盈科有限公司(0008)” 2000年10月,负债重压之下,盈科开始把香港电信最有 价值的移动电话和IP骨干网的业务卖掉。李泽楷的威信开始 大打折扣。 2007年,李泽楷出售电信盈科控股权的风波。 2009年,私有化风波。
借“得信佳”的壳上市(B)
• 借壳上市后,“盈动”( 即原来的“得信佳”) 股价一路飙升 • 股价的飙升对“盈动”十分重要,因为李泽楷和 他的“盈动”可以用股票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 并募集到必要的资金来维持进一步扩张 • 尔后,“盈动”利用所筹部分资金进行了40余项 投资。该40余项投资只占“盈动”所筹资金的 28%,其余72%的资金花在了另一项重大收购-对 “香港电讯”的收购上
收购“香港电讯”
• 英国大东电报局欲转让香港电讯 • 2000年8月17日,经与新加坡电信争购, “香港电讯”终于成为“盈科动力” 的一家间接拥有的子公司, • 2000年12月13日,“盈科动力”改名 为“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盈动”的要约收购方案
1、股票置换:每股“香港电讯”股票换1.1股“盈动”股 票 2、综合置换:每股“香港电讯”股票换现金0.929美元 (或7.23港元)和0.7116股“盈动”股票 3、相匹配的混合选择:允许股东选择接受任何比例的新 “盈动”股票,从每股旧的“香港电讯”股票换0.7116股 新“盈动”股票(即综合置换),到1.1股新“盈动”股 票(即股票置换)
• 李嘉诚出手 11月10日上午,李泽楷证实梁伯韬背弃当 初约定(指不将电盈股权卖给李嘉诚),但也无可奈何: “他是向我承诺财团组成不包括我父亲在内,至于他何以 食言,这个你要问他。我们的承诺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 面作实,所以我将股权出售给他的交易,不会因此告吹。” • 电盈收购案中的李嘉诚父子“恩怨”:2007年6月份,曾 经缔造了“电盈神话”的李泽楷迫于营运压力,有意出售 电盈旗下的电信和媒体资产,随即澳大利亚投资基金麦格 理及美国投资基金新桥闻风而动,表态有意收购,但却遭 到电盈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的母公司网通集团反对——中 国网通显然不愿意电讯这类敏感资产落入外资手中。其时, 李嘉诚便想出面收购李泽楷持有的电盈股份,78岁的老人 不得不再次出手为次子摆平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