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年级:
高一年级

二、课型:
欣赏课

三、教学内容: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2、藏族民歌《酒歌》
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
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四、教材分析: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
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
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
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
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
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兴趣不大,所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选教材规定鉴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贴近学
生生活的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曲或舞蹈给学生欣赏。因此,可选择了腾
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藏
族舞蹈《金色的太阳》等作为补充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
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
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
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
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
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
七、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
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进入课室。
2、师生行礼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知道刚才听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吗?
2、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
彩。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出
示课题) 三、鉴赏藏族民歌《酒歌》 1、学生听《酒歌》片段,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2、学生看书了解藏族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3、老师出示课件归纳藏族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4、提出复听音乐的要求: (1)进一步感受体验本曲表现出的民族风格特点。 (2)听后说出本曲的节奏特点。 《一杯酒》在我国流传较广,其动感的旋律,能使学生带着一份室。 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自然亲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
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对藏族民
步的认知。

使学生不仅从师生的舞蹈中进一
知藏族民间音乐的特点,而且能
素方面理性地鉴赏音乐。
(3)请会跳藏族舞的学生与老师随音乐一起跳。 5、学生一边复听音乐,一边观赏师生随乐而跳的藏族舞。 6、学生说出本曲的节奏特点。 7、老师小结归纳本曲的节奏特点。 四、鉴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1、学生听《辽阔的草原》片段,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2、提出复听音乐的要求: 听后说出本曲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要求学生注意与《酒歌》的节奏进行对比。) 3、学生复听音乐。 4、学生说出本曲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后,老师出示课件归纳,并导入讲授蒙古民歌的体裁。 5、老师讲授蒙古民歌的体裁,并范唱学生熟悉的《嘎达梅林》与《牧歌》让学生感受理解“短调”与“长调”。 6、学生判断《辽阔的草原》属哪种体裁。 四、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1、学生听《牡丹汗》片段,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2、老师简介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特别指出其富有特色的切分音节奏型。 3、引导学生双手拍击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富有特色的切分音节奏型: x x x x x∣ 4、学生一边复听音乐,一边随老师双手拍击上述节奏型为本曲伴奏。 五、鉴赏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1、出示问题:听完本曲后说出其节奏特点。 2、学生听音乐后回答上述问题。
本曲的节奏特点与《酒歌》的节
过鲜明的对比,可使学生更加深
风格特点。

老师的范唱及熟悉旋律的出现,
集中注意力。

通过律动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
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体验

多数学生对苗族音乐风格较陌生
面欣赏的作品获得的审美经验和
本曲节奏进行分析。
3、学生看书了解本曲。 4、活动与探究: (1)分组讨论:你认为《歌唱美丽的家乡》与《酒歌》在民族风格特点上有何不同?(讨论后每组推荐一位代表,用投影仪将你组探究的结果展示出来。) (2)检查讨论结果。 (3)老师小结归纳并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民间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六、浏览性欣赏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1、老师简介本曲。 2、学生聆听感受体验本曲。 七、补充欣赏VCD 让学生观赏藏族舞蹈《金色的太阳》、腾格尔演唱的歌曲《蒙古人》、解晓东用通俗唱法演绎的《掀起你的盖头来》。 八、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课余搜集整理更多的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 九、总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一下我国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以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队精神,加强对音乐风格的理解
的能力。

打开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想象空间
风格又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
引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艺术视

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
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

前后呼应,加深印象,激发学生
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