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
一个多解的答案。”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
免的历史法则。”

—《大国崛起》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
三十年,自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以党的一代代领导集体,根据
新的历史任务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上不断开拓发展,在推进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也日益强大,实现“大国崛起”则
成了中国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跨世纪目标,全国人民必将
为之奋斗不息。那么,放眼全世界,回望各个强大的国家的兴起与覆
灭的过程,我们能得到哪些重要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呢?聆听历史是
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随着十五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
个完整的世界,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而大国崛起的序幕也由
此展开。自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国与
国的交流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本文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经济
首先,经济是基础,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让英国稳坐世界
霸主的位置,号称日不落帝国,其殖民地遍布全球,第一次工业革命
和英国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让英国完成了一次正真的崛起,以极其强势
的姿态成为全球的万众瞩目,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
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大
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
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
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
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
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
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所以说,
中国的崛起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若经济不够强大,那么
发展军事,政治,教育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大国的崛起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富国才有资格进一步成为强国.
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
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政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个不稳定,内乱外患不断的国家是没
有精力谋求发展的, 因此一个国家的崛起的重要因素是政治稳定。
在政治方面,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对比葡西
两国和英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西班牙和葡
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
终霸主地位被闪耀着资本主义文明光辉的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
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
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而正是由于这一制度,使得第一次工业革
命的乐章最先在英国奏响,而英国也步步走向强国之路。
回顾我们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
对一个国家的崛起的重要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
界激荡的时代,资本主义思想逐渐传播到了我们的近邻——日本。黑
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下定决心文明开化。
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
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至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
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一步
步沦陷至更深的泥淖。
而在现代,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体制僵化的危害。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体制,在港澳回归后已付诸实践并
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
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调控。中国建立了不同于资本
主义国家的国的结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正在逐
步完善中,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弊端,国家必须加强适当的宏观
调控。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显然这个体系
仍然很不完善,我国必须加快各种法律的制定和修订,然后就是要加
强对执法人员的建 设和监督,严禁腐败贪污,还有就是要加强地方
法律法规的建设。而如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揭开了中国体制创新的新
篇章,对于中国这又是一次勇敢的伟大尝试。今天的中国已经正在迈
向更高程度的社会主义社会。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时刻谨记:中国仍旧需要进行不断的进行体制
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避免体制的僵化。
三.文化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都十分看
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
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
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
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这些思想文化生的辉煌无疑
为英国的大国之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在法国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的一句
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安葬了七十二位法国历史人物,
其中只有十一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法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根源也许
就在于其对本国思想文化的重视与坚守。
二战后本该萎靡不振的日本却以惊人的速度使经济得到恢复并
进一步得到发展,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日本对本国教育事业
的大量投入,由此培育出大量的新时代人才,为日本经济的恢复提供
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无疑有着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而面对传
统文化,如今的中国要做到的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
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进行文化创新,使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
合,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使其能够绵延不绝的发展。此外,
中国目前还必须高度重视的便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数
量庞大的国家,人口带来的压力十分巨大,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当
我们通过发展教育来培养人才时,我们所得到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因此,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对于教育的投资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已经成文中国深化改革刻不容缓的一环。
四.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
是市场而拥有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科
技创新的能力。二战刚结束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便提出21点战复
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
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
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
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
美国在二十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大国崛起都有其特有的机遇。但历史并没有偏袒谁,对善于抓住
机遇的国家来说,挑战也是机遇。第三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必
须牢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同时推动科技的不断发展。
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曾经的大国在没落后又重新崛起,这一个过程
历经无数失误和苦难,用无数的鲜血铺下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仅
要总结自身的错误和经验教训,还要像其他大国借鉴,从他们的历史
经验中得到启发,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只有如此,中国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