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

浅谈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识字为先。

但识字教学又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死记为活记,变苦学为乐学,那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就容易多了。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

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根据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小学课程现代化民族化实验研究”编写的“新世纪语文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要还识字教学于精彩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在识字教学中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下面就粗浅地谈谈我在多年的识字教学实践中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等一些方法穿插于识字教学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好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猜字谜教学识字
猜谜语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猜字谜是学生牢固掌握生字字形的一种好方法,比如教学“秋”字,可以让学生猜字谜“半边绿,半边红,半边喜欢及时雨,半边最怕水来攻”;教学“高”这个字时,可以让学生猜“一点一横长,口字顶着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边藏”;教学“碧”字时可让学生猜“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

如此等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识字效果。

(二)利用儿歌、顺口溜教学识字
在教学一些字形易混淆的生字时,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字形,可以结合编儿歌、编顺口溜、使归类识字变得更有趣。

比如,教学“跑”字时,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换偏旁的方式来识记学过的字,把以往学习的形声字加以归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部首编儿歌促进记忆。

“上学背起小书包,包字变字真奇妙。

包字加水把茶泡,包字添衣穿紫袍,包字有足跑跑跑,包字加手能拥抱,包字有饭能吃饱,包字有火放鞭炮。

”如此等等。

(三)利用故事教学识字
讲故事,学生喜欢听。

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一些笔画繁多的生字时,可以把这些生字编成小故事来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将生字化难为易,加强记忆。

比如,“游”这个生字,学生很容易写错。

在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边讲故事边写板书的识字方法:“夏天到了,水池里有了水(板书:水),水池是方的(板书:方)大人(板书:人)带着孩子(板书:子)来游泳,即“游”。

又如“球”字,右上一点学生很容易漏掉,教学时,教师可把这个字编成小故事:“王叔叔,(板书:王)喜欢打球,你看他双手一投,投进去一个球。

”这时,在写好的“球”字右上用红色粉笔画一个圆点,这样,这一点就比较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里。

利用这种方法教学识字,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

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二、变换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

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

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要想在整个识字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

一般我都是进行着游戏识字教学法,有很多游戏可以帮助学生识字的。

(一)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

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

也可让一名学生去藏字,另一名同学找字、读
字。

(二)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三)利用表情:教学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要有脸部表情。

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

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适时地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把原来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与有趣的游戏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

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如认识“玩”字时,有的孩子用“元”字加“王”就变成了“玩”,有的孩子用“王”加“二”再加“儿”;学习“挂”,有的说把“蛙”的“虫”变为“扌”,有的说“扌”加两个“土”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
与规律。

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70%以上是形声字。

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

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

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总之,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获得生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

要设法打开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说会读;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求异创新;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乐于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