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宫颈癌MRI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宫颈癌MRI临床应用
Ø 异常信号肿块,浸润阴道、宫旁或盆壁,宫旁出现 肿块或宫旁、膀胱、直肠周围脂肪界面模糊或消失, 正常膀胱壁或直肠壁的低信号中断,壁增厚或腔内 肿块,肾积水
Ø 宫颈癌放疗后复发,表现为阴道上端T2WI显著高信 号,放疗后纤维化呈低信号
外生型(Exophytic CCa)
7024
浸润型(Infiltrating CCa)
无功能
Ⅳ期
n ⅣA 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和(或)超 出真骨盆
n ⅣB 远处转移
F-55 瘤体未显示 手术病理:原位癌
6993
F-38 宫颈外缘基质环完整 (ⅠB)
7478
F-50 病变局限于宫颈管,宫颈癌(IB期)
侵犯前后穹隆(ⅡA) 宫旁未见侵犯
6901
侵犯后穹隆(ⅡA) 宫旁边界光滑
7404
Ø 子宫主韧带 扇形连于子宫颈与盆腔侧壁 Ø 骶骨子宫韧带 宫颈后缘至骶骨前面 Ø 耻骨子宫韧带 宫颈前缘至耻骨盆面
Ø 静脉汇入子宫静脉入髂内静脉,与直肠静脉丛有吻合 Ø 淋巴管沿子宫血管注入髂内或髂外淋巴结,与盆腔脏器
淋巴结广泛吻合
病理
n 鳞状细胞癌:约占90%
q 外生型、内生型、溃疡型、 颈管型
宫颈癌MRI临床应用
n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 一,它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 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我 国每年新病例为13.15万,其中子宫 颈癌死亡人数为5.3万。原位癌高发 年龄30~35岁,浸润癌高发年龄 50~55岁
子宫、卵巢解剖
相关解剖基础
Ø 绝大部分病变发生于鳞状柱状上皮结合区 (squamocolumnar junction, SCJ)
左侧输尿管下端受侵,左侧肾积水(ⅢB)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导致肾积水
8830
膀胱及直肠壁受侵(ⅣA)
肿瘤侵犯尿道 ( ⅣA )
F-57
宫颈肿块广泛侵犯宫体、宫旁、阴道上2/3及 膀胱后壁(ⅣA期)
同上病例,增强扫描病变 明显不均匀强化
膀胱壁泡状水肿(Bullous edema sign) 不能判为 ⅣA
正常宫颈MRI表现
n T1WI 呈均匀低信号,周围为高信号的脂肪 组织
n T2WI 自内向外有四层信号:高信号的宫颈 管内粘液、中等信号的宫颈粘膜皱襞、低信号 的宫颈纤维基质(与宫体结合带连续)和中等 信号的宫颈肌层(与宫体子宫肌外层相续)
宫颈癌MRI表现
Ø 宫颈管扩大,外缘不规则或不对称,低信号纤维性 宫颈基质中断
Ø 阴道残端形态及信号 Ø 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 Ø 术后淋巴管囊肿
放化疗后分级
Ø 1级为肿瘤组织仍然存在,只有少部分细胞有 退化变性,少许慢性炎细胞浸润
Ø 2级为肿瘤细胞大部分消失,残留肿瘤组织明 显退变,间质毛细血管增生,大量慢性炎细胞 浸润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Ø 3级为肿瘤细胞消失,成纤维细胞增生或瘢痕形成
左侧髂血管旁淋巴管囊肿
7025
术后阴道残端肿瘤复发
7280
术后阴道残端肿瘤复发 侵犯盆壁及髂骨,左侧输尿管扩张 左侧髂血管淋巴结转移
8127
盆壁肿瘤复发 侵犯骶骨、髂骨
7404
治疗后评价
长T2信号伴有占位效应提示残留肿瘤
放疗后肿瘤复发
长T2信号伴有占位效应提示残留肿瘤
8284
小结
ü 直接观察肿瘤大小,观察对阴道和宫旁的侵
犯
ü 显示盆壁侵犯
ü 观察盆腔内淋巴结敏感
ü 指导临床治疗:ⅡA期以下手术治疗,ⅡB期 以上采用放化疗
ü 用于术后及放化疗效分析 Ø 不能分辨ⅠB以前的分期 Ø 对部分ⅡB期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可 能误导临床治疗,须引起注意
n 腺癌:约占5-10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三 Ø 好发生于鳞状—柱状上皮结合区 (squamocolumnar
junction, SCJ) Ø CIN(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位癌 浸润癌的演变
过程
Ø 国际通用FIGO分期方法,ⅡA期以下手术治疗, ⅡB期以上采用放化疗
n ⅠB 肉眼可见癌灶局限宫颈,或镜下病灶>IA2 q ⅠB1 肉眼可见癌灶最大径线≤ 4cm q ⅠB2 肉眼可见癌灶最大径线> 4cm
Ⅱ期
肿瘤超越子宫颈,但未达骨盆壁或未达 阴道下1/3
ⅡA 无宫旁浸润 ⅡB 有宫旁浸润
Ⅲ期
肿瘤扩展至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 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 ⅢA 肿瘤累及阴道下1/3,但未达骨盆壁 ⅢB 癌已达盆壁和(或)引起肾盂积水或肾
F-32 侵犯前穹隆(ⅡA) 宫旁未见侵犯
手术病理:3点侵犯全层(ⅡB)
7247
F-30 侵犯前穹隆及宫旁(ⅡB) 右侧闭孔淋巴结转移
7702
宫旁结节样突出(ⅡB)
宫旁团片样浸润(ⅡB)
7461
阴道下端受侵(ⅢA)
7236
左侧盆壁受侵(ⅢB)
7869
宫旁侵犯,直肠无侵犯(ⅡB)
8152
淋巴结表现
Ø 65% ~80% (>1 cm标准) Ø 多位于髂内和髂外,可以盆腔内及腹
膜后广泛转移 Ø 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
肿瘤<1 cm,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1% 肿瘤>4 cm,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9%
F-48,宫颈癌并双侧髂内动脉旁多发 淋巴结转移
盆腔淋巴结转移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术后评价
(高分化粘液腺癌)
7869
浸润型(Infiltrating CCa)
外生-浸润型
外生 - 浸润型
颈管内型(Endocervical Ca)
MRI分期
0 期 原位癌(浸润前癌)
Ⅰ期
癌灶局限在子宫颈(扩展至宫体将被忽略)
n ⅠA 镜下浸润癌,肉眼未见癌灶 q ⅠA1 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 7mm q ⅠA2 间质浸润深度 3mm~5mm,宽度≤ 7mm
Ø 病灶大小、侵犯深度、宫旁侵犯、淋巴结转移均为 影响预后因素
MRI 检查意义
Ø 发现病灶,局部分期,决定治疗方案 Ø 显示各预后因素,评价预后 Ø 术后及治疗后评价疗效 Ø 了解治疗后复发及转移情况
MRI检查方法
Ø 扫描前准备 减少小肠蠕动伪影,适当充盈膀
胱,不用阴道栓
Ø扫描范围 左肾下极水平至会阴平面 Ø平扫 矢状位T2WI、横断位T1WI+T2WI Ø增强 LAVA3D技术,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