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与污水处理系统PPT(54张)
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与污水处理系统PPT(54张)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人工湿地还被用于改善饮用水源 水质如利用人工湿地改善北京官厅水库水质,出水基本 满足地面水Ⅲ类标准。目前,人工湿地还被广泛用于新 兴领域,如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效 果显著,这说明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或者在减 少水体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疯长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
①水平流潜流系统:污水从进口经由砂石等系统介质, 以近水平流方式在系统表面以下流向出口。此过程中, 污染物得到降解。介质通常选用水力传导性良好的材料。 氧主要通过植物根系释放。在欧洲主要应用芦苇,因此 又称芦苇床处理系统。香蒲也是常用的湿地植物。
② 垂直流潜流系统:该系统通常在整个表面设置配 水系统,并周期性进水。系统下部排水,水流处于系统 表面以下。目的是系统可以排空水,以最大程度地进行 氧补给。
若尔盖湿地(四川省阿坝)
巴音布鲁克(新疆天山)
三江平原湿地(黑龙江)
黄河三角洲(山东)
扎龙保护区 (黑龙江)
辽河三角洲湿地(渤海辽东湾)
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
•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 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 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 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 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 统。
人工湿地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 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污水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多样 性和针对性等优点;良好的景观效应;可持续的经济效 益;运行管理简单。
缺点
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占 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对恶劣气 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 响大;此外,可能需要控制蚊蝇孳生。
(2)潜流系统 在潜流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 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 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 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 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 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 FWS系统略高。
(2)沉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水生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 系统中水的浊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该 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初级处理与二级处理后的精 处理。
(3)挺水植物系统 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根系发达, 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 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 目前人工湿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主要内容
• 1、人工湿地概述 • 2、人工湿地分类及组成 • 3、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 •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性能特点 • 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6、人工湿地的环境及经济效应 • 7、人工湿地的发展趋势 • 8、人工湿地的应用
1、人工湿地概述
湿地
•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 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 (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 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Ecotone)。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 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
北美2/3的湿地是自由表面流湿地,其中一半是自然 湿地,其余为人工自由表面流湿地。北美的湿地主要对人 口较多的地区进行高级处理。在欧洲应用较多的则是地下 潜流系统,尤其在一些东欧国家应用较广泛。该系统中种 植有芦苇、菖蒲、香蒲等湿地植物,为了保证潜流,绝大 多数系统还采用砾石作为填料。此类系统趋向于对近1000 人口当量的乡村级社区进行二级处理,但它在澳大利亚和 南非则被用于处理各类废水。
根据水的流动状态,该系统分为如下类型:自由水面 系统(FWS),又称表面流湿地;潜流系统(SFS), 又称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又分为水平流潜流系统(HFS) 和垂直流潜流系统(VFS)。
(1)自由水面系统 自由水面系统的污水从系统表面流过,水深较浅(一 般在0.1-0.6m),氧通过自由扩散补给。进水中所含的溶 解性和颗粒性污染物与系统介质和植物根系接触。常用 的植物包括香蒲、芦苇、慈姑、莎草等。与SFS系统相比, 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 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2、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组成
人工湿地的分类
根据植物的存在状态,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不同类 型人工湿地结合使用以及和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可以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
(1)浮水植物系统 此系统中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 根系呈淹没状态。浮水植物目前主要用于N和于处理各种类型污水,如城 市生活污水、酸性矿山废水、农业污水等,还被用于淡 水回用水深度处理、净化富营养化水、自然保护、处理 硝酸盐污染的地下含水层。
目前,在美国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 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 人工湿地(主要为地下潜流湿地) 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 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
人工湿地的组成
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五部分构成:
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 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 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 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 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 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1987年(“七五”)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后,在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系统控制、设计及运行参数等方 面均取得可喜的进展。近10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被 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活污水、垃圾场渗滤液、 采油废水、啤酒废水、制浆造纸废水等的处理。20世纪末 建成的成都活水公园更展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工艺用 “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