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体疾病课件

玻璃体疾病课件

玻璃体疾病
概述
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主要由纤细的胶原 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组成。球样玻璃体的 容积约4ml,眼内最大容积。 基底层:玻璃体周围由视网膜内界膜构成后 部不完整的~。
皮层玻璃体:连接视网膜的玻璃体厚约100200um
概述
玻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玻 璃体基底部,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中心 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玻璃体膝状凹前 有一腔,玻璃体通过Wieger韧带附着到晶状 体上。 Wieger韧带断裂可导致玻璃体前脱离, 使膝状凹的玻璃体凝胶与房水接触。
第一节 概 述
Cloquet 管是原始玻璃体的残余,它从视盘 延伸到晶状体后极的鼻下方,位于膝状凹内。 覆盖Cloquet 管的凝胶极薄,并且容易受损, 在玻璃体前脱离、晶状体囊内摘除术或 Nd:YAG后囊切开术时,Cloquet 管很容易 断裂。Cloquet 管宽约1-2mm, 如果它缩聚 在晶状体后,可以在裂隙灯下看到,称 Mittendorf 点,另一端附着在视盘边缘的胶 质上。如果玻璃体动脉退化不完全,持续存 在视盘上,称Bergmeister 视乳头。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PHPV):晶状体后有白色血管化纤 维膜,被拉长的睫状突围绕著晶状体。晶状体后部白内障
玻璃体的作用
1.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 2.黏弹性胶质,对视网膜有支撑作用,具有缓 冲外力及抗震动作用 3.血-玻璃体屏障(视网膜玻璃体屏障):阻止 视网膜血管内的大分子进入玻璃体凝胶 4.抑制多种细胞的增生,维持玻璃体内环境的 稳定。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3. 后玻璃体腔液体玻璃体通过皮层孔进入玻璃 体后腔,开始仅部分玻璃体和视网膜分离, 逐渐导致玻璃体完整的后脱离; 4. 基底层(视网膜内界膜)增厚,与后部视网 膜粘连变松。 除年龄外,无晶状体眼、眼内 炎症、玻璃体积血,长眼轴等多种状态会引 起PVD。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人出生时玻璃体s呈凝胶状,4岁的玻璃体内开 始出现液化迹象。液化指凝胶状的玻璃体逐渐 脱水收缩,水与胶原分离。14-18岁时,20%的 玻璃体s腔为液体。45-50岁时,玻璃体内水的 成分明显增多,同时胶状成分减少。80-90岁 时,50%以上的玻璃体s液化(liquifaction)。 老年人玻璃体s进一步液化导致玻璃体脱离, 玻璃体s和晶状体囊的分开称玻璃体前脱离, 玻璃体s和视网膜内界膜的分离称玻璃体后脱 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 PVD在50岁以上人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为 65%~75%。
第一节 概 述
玻璃体视网膜的连接由玻璃体皮层和视网膜 的内界膜组成。 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 要组成,具有导光作用;玻璃体为粘弹性胶 质,对视网膜具有支撑作用,具有缓冲外力 及抗振动作用;玻璃体构成血-玻璃体屏障: 又称视网膜玻璃体屏障,能阻止视网膜血管 内的大分子进入玻璃体凝胶;正常玻璃体能 抑制多种细胞的增生,维持玻璃体内环境的 稳定。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一.组织病理学改变 随年龄增长,玻璃体的组织学变化有 1.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逐渐耗竭 溶解, 胶原(collagen)的稳定性被破坏, 玻璃体内部分胶原网状结构塌陷,产生液化 池,周围包绕胶原纤维,称玻璃体凝缩 (syneresis) ; 2. 玻璃体劈裂(vitreoschisis),玻璃体皮 层内的劈裂;
第一节 概 述
玻璃体的主要分子成分是教员和透明质酸, 玻璃体胶原80%为II型胶原,IV型胶原交联于 胶原纤维的表面, V/XI 型胶原组成玻璃体胶 原纤维的核心部分。透明质酸是由 D - 葡萄 糖醛酸和 N- 乙酰氨基葡萄糖组成的粘多糖, 玻璃体凝胶是由带负电荷的双螺旋透明质酸 分子和胶原纤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结构。
概述
Cloquet管是原始玻璃体的loquet管宽约1-2mm,如果它凝聚在晶状 体后,可在裂隙灯下看到,称Mittendorf点, 另一端附着在视盘边缘的胶质上。如果玻璃 体动脉退化不完全,持续存在视盘上,称 Bergmeister视乳头。
第一节 概 述
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体, 主要由纤细的胶原 (collagen)结构和亲水的透明质酸 (Hyaluronic acid )组成。球样玻璃体的容积 约4ml, 构成眼内最大容积。玻璃体周围由视 网膜内界膜构成后部不完整的基底层(basal lamina)。连接视网膜的玻璃体厚约100200µm,称皮层玻璃体。在晶状体和周边视 网膜之间,前部的皮层凝胶暴露于后房的房 水。
二.玻璃体后脱离 【症状】 当发生PVD时,患者会注意到 眼前有漂浮物,如:点状物,飞蝇,环形物 等,这是浓缩凝胶体漂浮到视野内造成的。 如果脱离的玻璃体对视网膜构成牵引,患者 会有“闪电”感视觉。牵引导致血管的破裂, 产生玻璃体积血,患者会出现“红色的烟 雾”。过强的牵引导致视网膜裂孔形成和视 网膜脱离时,视物有遮挡。
Weiss环:玻璃体后脱离起病,检查时可以发现视盘前有 Weiss环
第二节 玻璃体的年龄性改变
第一节 概 述
晶状体后的玻璃体前面的膝状凹,又称 “环形膈”(“annular gap”)。 玻 璃体与视网膜附着最紧的部位是侧面的 玻璃体基底部,其次是后面的视盘周围, 中心凹部和视网膜的主干血管。玻璃体 膝状凹前有一腔,玻璃体通过Wieger 韧带附着到晶状体上。 Wieger韧带断 裂可导致玻璃体s前脱离,使膝状凹的 玻璃体凝胶与房水接触。
永存玻璃体动脉, Mittendorf斑: 玻璃体动脉退化不全,表现为附著
于晶状体后囊上小的白斑
永存玻璃体动脉:残留的动脉在晶状体后方玻璃体内呈条 索状。玻璃体动脉残留属于轻的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形 式。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PHPV):本病多见于婴幼儿或儿童, 通常单眼发病, 主要表现为白瞳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