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近几年,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积极发挥银行在社会筹融资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对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政府理财、金融市场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
如何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进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形成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市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剖析了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的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深化预算管理领域改革,开展制度创新、推进财政存款分类管理,利用财政存款激励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对地方经济的关系目前,我市的银行机构数不断增加,组织体系趋于完善,总体上已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为主体,以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齐头并地、功能齐备、分工合理的银行组织体系。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四家,分别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地方性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1家;邮政储蓄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家,分别是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温州银行。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1.存贷款余额不断壮大。
我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2000年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ⅩⅩ年高达473.88亿元,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453.68亿元,平均存款余额45.37亿元,其中:农行存款余额超百亿元,实现146亿元。
贷款余款2000年为62.5亿元、2003年为151.1亿元、2005年为209.8亿元、ⅩⅩ年达398.5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96.9亿元。
2.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ⅩⅩ年短期贷款330.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2.9%,其中:工业贷款191.5亿元,农业贷款45.2亿元,商业贷款6亿元,基本建设贷款16.5亿元;中长期贷款61.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5%,票据融资6.1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
3.存贷比高位运行。
ⅩⅩ年有四家银行存贷比出现倒挂现象,其中中国银行存贷比高达142.2%,充分体现了银行机构积极向上级行或市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4.银行资产质量稳步提高。
ⅩⅩ年各行不良贷款余额2.8亿元,比年初增加6625万元,不良贷款率0.71%,增幅比2007年上升0.08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虽有小幅上升,但银行资产质量仍保持优良水平;银行经营效益继续提高,ⅩⅩ年各银行机构实现利润19.18亿元,同比增长36.1%。
5.营业网点布局合理。
截止ⅩⅩ年末,全市银行业机构共有营业网点144家,从业人员近2000余人,其中农村合作银行是我市网点最多、人员最多的银行机构。
表一:ⅩⅩ年分银行信贷情况表单位:亿元注:表内合计数不包括邮政储蓄及政策性银行(二)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分析银行既是经营金融业务的商业性企业,又是服务行业。
银行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税收、为政府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农业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以及作注:表中数据含邮政储蓄和政策性银行(2)从贷款的结构看,新增贷款投向结构总体比较合理,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部门生产的倾向。
工业一直是乐清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ⅩⅩ年工业贷款新增32.8亿元,占新增总量的59.8%,比2006年提高6.2个百分点;ⅩⅩ年新增中小企业贷款25.21亿元,占新增工业贷款的76.9%,占贷款总增量的45.9%,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近两年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商业贷款6.0亿元,比2006年减少6.64亿元,比重下降了3.08个百分点。
农业贷款45.2亿元,其中98.5%是由农村合作银行投放,是乐清市“三农”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3)对政府重点项目的支持。
ⅩⅩ年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幅较大,同比增长63.5%,市政重点工程项目贷款16.46亿元,同比增长81.3%。
承担重点工程项目贷款的有四大国有银行及交通银行,融资项目有中心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乐清湾港区、城市中心大道、土地储备中心、乐海围垦工程等重点工程。
各行重点工程贷款在各自的贷款总额中占比达2.5%、5.6 %、9.5%,平均利率比基准利率分别下降了4.4%、0%、0%。
ⅩⅩ年各银行机构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大力支持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上半年基本建设贷款比年初新增10.36亿元,同比多增8.2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1%。
2.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
银行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自身的实现的税收收入;二是金融业以各种形式、各种手段对企业扶持力度,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
由于目前对银行扶持企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税收这方面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暂时以银行自身实现的税收收入作为分析数据。
乐清市的银行机构除农村合作银行属于地方性银行,其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由地方征收外,其他银行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均由上级行汇缴,因此,各银行机构上缴给地方财政的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小税种。
ⅩⅩ年银行业税收入库9538.57万元,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其中农村合作银行ⅩⅩ年创税收4897.54万元,直接拉动银行业税收增长51.3%。
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将实行省级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增收奖励政策,县(市)级财政也会获得一定利益。
表三:各商业银行税收贡献情况单位:万元注:表中农村合作银行上缴的税收中包括企业所得税(40%部分)2007年1270.39万元、ⅩⅩ年1651.6 万元。
3.金融创新日趋活跃,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把新的业务领域、新的业务品种、新的效益增长点作为发展重点,大力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
各商业银行积极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银行四大营销渠道的发展,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科技含量,极大地满足我市广大人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表四:ⅩⅩ年自助设备投入和网络渠道发展数据4.大力支持政府政策性业务。
目前我们为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亟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改革后大部分财政资金将由财政直接支付。
在推行改革前,我市已率先对部分财政资金实行直拨到户政策。
农村合作银行无偿代发水库移民补助金、粮油直补等系列业务,直拨户数达15万余户;工行和农行承担了代发工资及社会保险业务,并每年为财政节省了巨额手续费,简化了资金的拨付流程,方便了广大群众。
(三)政府激励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措施乐清市政府出台了《市级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评奖励办法》,通过实施一系列考评和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各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集聚金融资源,扩大信贷总量,创新金融业务,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1.鼓励银行加大投入,优化信贷结构。
对市级各商业银行新增地方经济发展信贷投入的,按当年新增本外币贷款月均余额的万分之一给予奖励;技术改造贷款及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的信贷款投入、农业贷款再按当年新增本外币贷款月均余额的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一计奖;第三产业贷款再按法年新增合同工增本外币贷款月均余额的万分之二计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扣除保证金余额后月均增加额的万分之零点五计奖。
对政策性银行完成我市正常粮油收储任务的,均予以奖励10000元;非粮油收储类贷款,按当年贷款新增月均余额的万分之一计奖。
2.鼓励银行创新方式,拓展信贷渠道。
鼓励积极探索金融产品、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对地方政府的金融创新促进工作配合得力,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根据贡献大小给予1-3万元的奖励。
对积极引入资金,促进辖区银行把未到期的贷款转让给上级行或市外金融机构,上级行直贷、联贷、市外行际横向贷款,通过中间业务向市外引入的资金,按当年新增引入资金月均余额的万分之一计奖。
商业银行当年新增中小企业授信客户并实际放贷的且新增客户上年末为无贷户的按户数进行奖励,原则上每增1户奖励500元。
3.鼓励银行加强管理,改善信贷环境。
对积极配合市政府和市人民银行开展信用建设和处置非法金融活动,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酌情给予奖励。
对商业银行出现资金使用违规行为的,按违规金额万分之二扣减资金额度。
鼓励商业银行控制信贷利率,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商业银行全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每下降0.1个百分点的,按其年末贷款余额大小分别给予1-3万元不等的奖励。
4.鼓励开展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
为解决各类中小企业小额、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困难,重点扶持产业配套、转型升级、高新技术、对外贸易,以及商贸旅游、信息技术、中介服务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我市利用财政性存款激励作用,建立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市财政拿出总额1亿元的资金专储于兴业银行,兴业银行按1:1配套,共同组成专项用于乐清市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资金2亿元,并实行专户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
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出专项信用贷款申请,经市财政、经贸、科技、金融办、人行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推荐服务办公室的初审、推荐给兴业银行,兴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实行授信管理,中小企业可以在无需提供抵押物和他人担保的情况下可获得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专项信用贷款。
同时建立专项信用贷款损账补偿制度,经法院裁定为损账后的净损失,财政按全额累进给予分档补偿。
二、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中存在的问题1.商业银行过度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影响了对地方经济的信贷资金投入。
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是工行、建行、中行股改后,上收基层行的贷款权限,集中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倾斜,基层行对贷款只有调查权没有审批权,而地方政府的融资项目申报手续又十繁琐。
另外国家宏观调控大多保重点,我市却以小企业为主,保的不多压的较多,影响比其他地区要大。
这势必影响基层行拓宽业务的空间,与地方政府及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发生矛盾。
2.银行追求最大效益的服务理念与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
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体行业,所以信贷投向一直以效益好、信用佳、偿还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为主,对第三产业的贷款严重偏低,这与地方经济尽快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格局相矛盾。
而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由于难以提供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且抗风险能力较弱,使银行在资金投放时客观上承受更多更大的经营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3.信贷资金垒大户状况突出。
2007年,我市最大十户企业信贷资金余额60.4亿元,户均6.04亿元,占全市信贷总量的17.6%。
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有关货币金融政策作用下,第一批10家银行向25家中小企业签约授信贷款规模7.91亿元,第二批向107家企业授信规模追加至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