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吸收光谱法全解

原子吸收光谱法全解


13
Ni / N0 = gi / g0 exp(- Ei / kT)
温度越高, Ni / N0值越大,即激发态原子数随温度 升高而增加,而且按指数关系变化; 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激发能越小,吸收线波长越 长,Ni /N0值越大。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原子化温度一般小于3000K,大 多数元素的最强共振线都低于 600 nm, Ni / N0值绝大 部分在10-3以下,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小于千分之 一,激发态原子数可以忽略。即:
吸收主 共振线
共振吸收线
E0
11
原子吸收线的特征
E h h
c

1.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能级不同,电子从基态 跃迁到激发态吸收的能量不同,因此共振线的波 长不同,具有特征性。 2.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最低 ,最易发生,相应的吸收线(主共振线)最强。 这条共振线是最灵敏线。 3.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即有相当窄的频率或波长范围。
I I0 0
16
(1)透过光强度对频率作图:
一束不同频率强度为I0的平行光通过原子蒸气,一部分 光被吸收,透过光的强度为I 中心频率 0 :透过光强度最小,吸收最大处对应的频率。 由原子能级决定。
锐 I0 线 光 源 I 原子 I
I0

基态原子数N0可以近似等于总原子数N
14
四.原子吸收线轮廓
1.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
• 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 • 电子在能级之间跃迁是不连续的; • 跃迁产生的原子吸收光谱是不连续的,是线状光谱。
E3
E2 E1
3 2
1
4
1
2
3
4
Eo
15
2.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宽度




重点: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难点:AAS的定量原理
2

教学要求:



1.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系统,理解系统的 元件及工作原理。 3.学会选择仪器最佳工作条件。 4.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5.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的应用范围及定量分析的主 要方法 。 6. 掌握定量分析的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E3
Energy
E2 E1 a b c Eo
}
Excited States
激发态
c b a
基态
Ground State
10
二、原子吸收光谱


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原子的外层电子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主共振线: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 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
E3 E2 E1
12
四.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
•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在原子蒸气中 有基态原子,也有少量激发态原子存在。 •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热平衡 时,基态与激发态的原子数的比例遵循 Boltzman分布定律。 Ni / N0 = gi / g0 exp(- Ei / kT)
5
6
二、仪器装置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器
7
三、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检出限低,10-10~10-14 g(GF-AAS); 准确度高,1%~5%; 选择性高,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不干扰; 应用广,可测定70多个元素(各种样品 中); 局限性: 难熔元素、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 多元素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于气态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辐射的吸收 , 通过辐射减弱的程度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 方法。
1

教学内容: 1.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2.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 4.原子吸收分析最佳条件的选择、原子吸收的定量分析 方法 5.原子吸收分析的干扰及消除 6.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20

检测器 测
测 = 发 测 > 发 测 < 发 λ测 = λ发 λ测 < λ发 λ测 > λ发
V=0 v v
多普勒效应: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光辐 射,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检测器), 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 射的频率低,反之,高。
21
(3)碰撞变宽 由于吸收原子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和电 子等)间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谱线变宽,又称为 压力变宽。 共振变宽: 同种粒子碰撞引起的变宽 劳伦兹( Lorentz )变宽: 异种粒子碰撞引起的 变宽 劳伦兹变宽一般可达10-3nm,是谱线变宽的主要 因素。
3
Sun
Sunlight
Atmosphere
Energy Transitions
E3
E2
E1
3 2

1
Resonance lines: defined as those originate from ground state
4
第一节 概述
一、一般分析过程 o 待测物质在原子化器中被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 o 气态基态原子吸收同种原子发射出来的特征辐 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 收光谱; o 根据谱线强度减弱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I 与 的关系
17
0

(2)吸收系数对频率作图 (k: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
中心频率O :最大吸收系数对应的频率,由原
子能级决定。 半宽度Δ : 吸收系数极大值一半处,谱线轮廓 上两点之间的频率差(或波长差)。
18
3.谱线变宽的原因
•由原子性质所决定 •外界影响引起 例如,自然宽度; 例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
8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电磁辐射通过自由原子蒸气时, 如果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 到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 原子将吸收电磁辐射的能量,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电磁辐射的强度减弱,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9
E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1) 自然宽度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 自然宽度。 自然宽度,多数情况下约为10-6 - 10-5nm数 量级。
19
(2)多普勒变宽 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 宽,又称为热变宽.



辐射原子处于无规则的热运动状态,可以看 作运动的波源。 由于不规则的热运动,辐射原子与观测器之 间形成相对位移运动,从而发生多普勒效应, 使谱线变宽。 多普勒变宽一般可达10-3nm,是谱线变宽 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