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海报的诞生、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平面设计学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很多设计大师把招贴海报比喻为平面设计中的皇冠,福田繁雄曾经说过:“招贴海报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象征。
”可见海报作为平面设计相对常见和普及的门类的确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信息时代,海报虽然受到了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众多媒体的冲击,但在设计师和大众的心目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如果把招贴海报比喻为平面设计中的皇冠,那么公益性的招贴海报(简称公益海报)便是皇冠上璀璨夺目的宝石。
一、什么是公益海报
“公益”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公共的利益,
“海报”又称“招贴”、“宣传画”等,英文为“p o s t e r”在《牛津英汉大辞典》中的释义为“展示在公共场合的告示(placard display in public place)”。
结合两者的定义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张贴在公共场所,宣传公共道德,公共法规,社会文化等内容,不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的宣传物称作公益海报。
公益海报通常以纸张为材质,以印刷为复制手段,传达一定的公益信息。
我们来看一张公益海报作品。
图1是福田繁雄设计的一张反对战争主题的海报,作品的名称叫《胜利》。
画面的主要视觉形象是一门大炮和一枚发射的炮弹,不过奇特的地方在于炮弹的弹头是反向的,给人的感觉是炮弹即将击中大炮,海报的文字标题是英文的“胜利”,作者通过海报的形式说明谁发动战争那么他将尝到战争的恶果,最终谁也没有胜利。
作者以精确的视觉
32
语言把反战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是一幅优秀的公益海报作品。
二、地位重要的公益海报
为什么笔者把公益海报的价值描述的如此重要呢,首先,公益海报起到了社会的无形精神净化器的作用,设计师通过设计作品呼吁公众关心社会问题,体现了党中央所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宗旨。
设计师的创作不仅仅是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同时影响到了整个社会,设计师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实现了自身价值。
其次,设计师在设计公益海报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质,展现独特的设计风貌。
往往平面设计师在各类比赛和展览中获得成绩和美誉,都是因为他们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优异视觉表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外的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入,公益海报作为一种跨国界的文化精粹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关注,这些也是平面设计师对于公益海报的创作总是充满热情和动力的原因。
三、公益海报的基本特点
一般说来,公益海报具有一下几个特点:1、公益海报最大的特点在于公益,也就是非盈利性。
也就是说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海报,它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商业目的和利益,公益海报是为了公共的利益出发的,最终的目标是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2、广泛的受众面也是公益海报的一大特点。
一般来说公益海报是面对绝大多数公民的,而不是少数的特指的某一些受众,公益海报的责任决定了越多的人看到和接受海报的内容,效果越好,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甚至不分国界、语言。
因此在设计公益海报时应当考虑到海报信息的有效传达问题。
3、以图形语言为主要信息传达方式。
公益海报作为海报设计的一个门类,同样也遵守海报设计的原则,所以对于图形和创意的传达要求较高,不
能过多依赖文字来传达公益信息。
四、如何欣赏和评价公益海报作品
1.作品主题是否蕴含优秀的文化价值和积极向上的主
题思想。
这是公益海报的灵魂所在,也是它的使命,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作品主题的公益价值。
常见的公益海报主题有:环境保护、倡导人类健康与安全(如交通安全、拒绝毒品、禁烟、卫生防疫等)、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宣扬美德风尚、教育科学、弘扬民族精神等。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很多国内外设计师都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公益海报的创作,呼吁全世界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困的人,在精神上鼓励和安抚受灾人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作品是否有独特的创意和理念。
指的是设计者的表现切入点的选取是否独特、有创意。
我们把创意定义为:综合运用各种天赋和专业技巧,由现有的资源中求得新概念、新做法、新样式的过程和结果。
比如图2这幅宣传保护雨林的海报创意就十分独特,我们可以看到在雨林快速穿梭的人猿泰山在面对被破坏的雨林时的尴尬遭遇,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倡人们保护雨林,保护环境。
作者没有采用保护森林主
题常见的创意,另辟蹊径的找到创意亮点。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创新是刺激人们麻木的视觉神经的有效方法,“新”是设计的根本,也是设计必然的要求。
设计必须创新,模仿就是剽窃。
3.作品信息的传达是否得当。
公益海报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子门类,传达一定的公益信息是必然的要求。
田中一光也曾经说过:“海报正因为传达信息简单明了,能瞬间扣人心扉,留下印象,而且搬运简单,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必须借用机器设备就能让人观赏。
”公益海报同样可以简便和清晰的传达公益信息。
不过很值得说的是,这里说的是信息传达是否“得当”而不是“直白”,是因为直白的信息传达方式是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和欣赏的,需要更多的
1 2 3 4 5
33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黄建平:《广告招贴设计》,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 杨志麟:《设计创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4] 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智慧和艺术的美感才能吸引更多关注。
最近有幸和一位同事共同辅导了100多位学生参加交通部组织的宣传交通法规的公益设计大赛。
感觉到学生在设计公益海报的过程中很容易犯的毛病正是信息传达的直白和简单,这样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可看性和艺术性。
笔者觉得,传达信息是可以更含蓄、更智慧和艺术化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给观众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达到公益海报向大众宣传公益信息的目的。
4.图形和画面的表现力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
好的创意更需要优秀的图形设计和精细的文字编排设计,色彩和构图等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只有各方面的工作到位,才能完成优秀的公益海报设计。
五、关于公益海报设计实践的几点看法
1.用图形说话。
图形语言对于公益海报来说是最好的传达语言,他不同于文字语言和声音语言,图形语言有着较其他两种语言的绝对优势。
首先,图形语言容易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和被观众记忆。
其次,图形语言可以把复杂情绪和含义用简洁的图形表达,并且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
再次,图形语言是无国界的语言,无论观众的文化水平高低,使用哪种语言,都可以明白其中的含义。
我的导师杨志麟教授也有过在国外用速写和外国友人交流思想的有趣经历。
不过我们在使用图形语言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1、图形和创意的结合要紧密,不能出现累赘的图形,这样才能使画面简洁从而更好的表达创意和主题。
2、努力做到简洁而不简单,同时丰富画面的同时不能够过分繁琐。
3、图形的使用最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这样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
我们来看几张好的公益海报,更充分的说明问题。
图3是芬兰设计师hilppa hyrkas在第三届中国海报双年展的获奖作品,作品的主题是关于全球变暖的问题,设计师把唯一的一个图形安排在了蓝色的背景当中(一只白色的北极熊),电脑技术表现出这只北极熊是一块正在融化的冰川,北极熊的上肢已经融化断裂,感觉随时可能融化消失。
这正体现了全球气候的危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了全球
气候的改变,地球上的冰川正在逐步融化,如果不加以制止那么人类的未来也会受到威胁。
作者以简洁的图形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这正是图形语言的优势所在。
公益海报《酸雨》(图4)也是图形说话的一个好例子。
第三个作品是新村则人在第四届宁波海报双年展上的获奖作品《全球变暖》(图5)作者使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把全球变暖后的危害表现了出来,文字在这个时候象征了人类文明,这样给观众的启示便更加深入了。
2.寻找到好的创作切入点。
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含义,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切入点不太会相同。
在设计公益海报的时候选择好的切入点尤为重要。
比如设计一个宣传遵守交通法规的公益海报作品,从不遵守法规带来的后果来创意我们可以描述交通事故惨烈的事故现场,并以此来震慑观众,也可以从不遵守交通法规出事后带给家人悲痛来切入,还可以描述生活的温馨美好来提醒人们珍惜生命。
在创作公益海报时我们最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将心比心的出发点,以真诚、可靠的态度用劝导的方式来说服观众。
3.充分考虑公益海报的民族性和时事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的观念虽然不新颖,可是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公益海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大众媒体,应当充分考虑到民族文化的问题,文艺界近年大量出现“中国风”的作品,正印证了这一观点,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时事性是公益海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和现象都是设计师需要关注的,只有对这些事物有所关注和了解才能更好的了解社会,设计出反应现实的公益海报作品。
六、结语
作为社会晴雨表和精神净化器的公益海报,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传播和交流文化科学,宣传道德法规,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它应当受到社会和大众更多的关注,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公益海报的设计使他焕发更加璀璨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