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

(推荐)2019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

1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2月

2016年环境监测行业 分析报告 2

目 录 一、政策延续行业高景气 监测运维有望爆发 3 1、新环保法倒逼监管趋严 环境税有望征收加速需求 3 2、信息安全&技术进步继续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4 3、第三方治理催生运维市场兴起 6 二、大气监测投资继续高增 VOCS新市场有望接力 7 1、指标扩容+网点扩张 大气监测空间大高增确定 7 2、VOCS雾霾推手 监测治理千亿市场即将启航 11 (1)VOCs“十三五”大气治理新重点 11 (2)行标出台完善顶层设计 排空费有望征收开启投资元年 11 三、水质监测15年将启动 年均市场空间40亿 15 1、水质在线监测将成为市场主要方向 年市场空间40 亿元 16 2、新政策推动地下水&污染水源监测兴起 年均容量22 亿 18 3、地表水及供水监测市场较成熟 管网监测空间大启动晚 19 四、智慧物联趋势明显 监测有望最受益 19 3

一、政策延续行业高景气 监测运维有望爆发 1、新环保法倒逼监管趋严 环境税有望征收加速需求 新环保法倒逼监管趋严,有望推动监测市场扩容。新环保法于15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明确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重点企业排污需接受社会监督,并首提对违法排放可采取按日连续处罚、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极大抬升企业环保违法违规成本。另一方面,实施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对环境事件主要地方官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等处分也将倒逼地方官员环保监管动力。我们认为,司法和政策强约束有望增加环境和污染源监测需求,将有望推动监测行业维持高速增长。

环境税15 年有望征收将推动监测投资提速。环境税有助于调节环境资源负外部性并提高经济效率,征收范围涉及大气、水、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我国早于08年即开始着手研究环境税开征工作,媒体报道目前时间表已日益明朗方案有望15 年出台,征收方式有望采取从量计征,税率将不低于现行排污费的收费标准。我们认为,这将增加企业排污成本并刺激环保投资,有望带动污染监测需求提速。 4

2、信息安全&技术进步继续推动国产化率提升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相对落后,国内市场长期由外资企业垄断。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监测企业缺乏足够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能满足应对紧急出现的环境监测的要求。过去几年,在对烟气中汞监测设备和PM25 监测设备采购中,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占领,国内企业只能看着国外企业用高价占领国内市场。在2013年环境空气监测仪器市场统计数据中,共有11 家企业销售环境空气监测设备,而其中美国热点就占据了约55%的市场,超过了其他10 家企业的销售总和。而在技术要求更高的水质和土壤监测领域,外资企业的领先优势则更为明显。

技术进步和信息安全有望推动监测产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监测作为桥头堡13 年已现端倪。随国内厂商陆续通过产品认证,13 年国家开始有意减少PM25 监测设备进口数量,当年国内产品占有率预计达到3 成,且应用成熟后有望凭借价格优势抢占7 成市场。另一方面,环境物联网推广将加大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信息安全的重视,考虑技术不断进步,上述监测市场国产化进程有望相继展开。事实上,国内环境监测科研投入近年一直维持较快增长,13 年同比增速达到515%。龙头企业聚光科技研发投入收入占比一直在10%以上 5

高于行业8%-9%平均水平,并利用上市平台优势进行跨国并购掌握了GC-FID、GC-MS 等VOCs 监测国际领先技术,先河环保也陆续完成PM25、水质监测和重金属监测业务布局,这均将有利于推动环境监测国产化率的提高。

3、第三方治理催生运维市场兴起 第三方治理打开监测服务市场的发展机遇,行业有望转型运维向纵深发展。1月15 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要求加大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实施力度,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逐步推行工业园区治理,这将刺激监测设备投资并有望新增监测服务购买需求。我们认为,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入环境监测主战场,提升政府购买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水平,有利于整合社会环境监测资源,激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活力。环保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预计将深刻改变监测行业传统模式,推动向运维服务转型,产业生态有望重塑。 6

事实上,山东地区“TO”模式此前早已对环境监测第三方运维服务进行了探索性尝试,预计大规模的运维合同招标将有望15 年最先从京津冀等环境监测先行地区启动,未来我国环境监测委托运营占比有望从目前约16%提升至30%~40%,这意味着行业容量有望翻番。以污染源监测为例,12 年我国开展水质污染源监测重点企业45 万家,其中已实施自动监测的仅7293 家,假设每家设立一个监测点,单套监测设备年运行维护费用15 万元,30%对外委托运营,将对应20 亿元以上潜在市场空间。

二、大气监测投资继续高增 VOCs新市场有望接力 1、指标扩容+网点扩张 大气监测空间大高增确定指标扩容将有效带动我国大气监测市场投资加速。根据之前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00)》,我国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基本项目包括SO2、NOX 和PM10 三项,随着12 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颁布,基本项目大幅扩容至6 项,在原先三项基础上新增了PM25、O3 和CO 三项指标,由此带来了监测市场投资的新高潮。根据《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空气背景监测站将开展温室气体监测示范,并要求在部分地区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试点,同时加强对汞等重金属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示范。如果上 7

述试点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开,那么参数的扩容将有望极大拓宽大气监测市场容量。

“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扩容释放预计带动第一轮市场需求达19 亿元。12 年,国家要求国家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由113 个重点城市扩大到地级以上城市(包括部分州、盟所在地的县级市)共338 个城市,国控城市监测点位由原来的661 个增加至1436 个,由于监测指标由3 个增加至6 个,将带来新增监测点的设备采购需求和原有监测点的改造采购需求。在大气监测站点建成后,设备仪器的使用时间一般为4-6 年,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为天气条件等出现故障,同时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也需要相应投入,目前如山东等地已直接采用“TO 模式”交于第三方运行,运维服务市场已开始正式启动。以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中对环境监测和运营费用7:3 的比例估算,国控城市站点的运维市场空间将达569 亿元,与设备需求空间合计达1895 亿元。

非城市国控监测站点投资有望成为第二轮行业扩张重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监测系统建设起点时间晚的特征决定了我国大气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度将较国外更快,周期更短。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除将完成接近1500 个PM25 监测国控站点的建设以外,未来省控、市控及县控监测点以及更广 8

泛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大气背景监测网、农村背景站、工业区监测、道路周边监测网的建设将有望带来行业的二次扩容。

对比美日,我国空气监测点位覆盖数将超5000 个。截止09 年,日本国内共有空气监测点位1987 个,其中开展PM25 监测的点位为588 个,美国空气监测的点位超过3000 个,其中PM25 监测点位为1000 个。我国之前PM25 监测点位数仅为661 个,在“十二五”完成1436 个监测点位建设后,单位面积和单位人口监测点位数将分别达到15 个/万平方千米、105 个/千万人,人均监测点位数明显落后于美日,单位面积点位数略超美国,较日本仍有较大差距。从美日空气质量监测网建设情况来看,开展PM25 监测的点位数和整体监测点位数的比例在1:3 到1:4 之间,我们在PM25 近在国控城市网点监测的保守假设下,以1:35 估算我国潜在的空气监测点数建设需求达5026 个;从站点是国控还是地控的属性来估算,北京2012 年的建设水平下,国控站点和监测点位的比例即达到了1:3 的水平(12:35),按该比例测算仅城市监测网络市场容量就达到4308 个,因此总体来看,我国空气监测点位数将大概率超过5000 个规模。 9

“十二五”期间是空气监测点位覆盖期,后续拉动设备总投资有望达53 亿元。

在《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到2015 年全国县级环境监察机构装备达标率达到85%,地市级达到90%,省级达到95%,可以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空气监测系统的基本覆盖。从城市监测网络的建设来看,1436 个监测点位需新增建设775 个,全国其他地区覆盖水平较城市更低,预期3590 个点位中新增点位比例将达三分之二,考虑到地控监测点建设规模较国控点较小,在单点设备价格下调30%的假设下,大气监测设备及运营规模将达3417 亿元,与城市监测网络合计总规模预计将超53 亿元,考虑到全国各地实现进度的差异,若以80%的完成率估算,则对应的市场空间达424 亿元。

2、VOCs雾霾推手 监测治理千亿市场即将启航 (1)VOCs“十三五”大气治理新重点 挥发性有机物(VOCs)系PM25 和臭氧形成重要前体物质,但监测系统和法律标准缺失导致了我国VOCs 治理发展缓慢,产业整体规模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大气中半挥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