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简介 第一章 概述 1、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定位
根据铁道部 TB/T3204 -2008的标准,《铁路应急通信接入技术条件》 对铁路应急 通信系统定义的描述: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是在铁路发生自然灾害、行车事故或 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时, 为确保救援指挥需要, 在突发事件现场与应急救援指挥 中心之间、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应急救援指挥分中心之间以及突发事件现场内部 建立的话音、 数据、图像等通信, 同时包括铁路应急指挥应用系统与各相关信息 系统之间的通信。”
2、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1)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实时性很强: 在《铁路运输应急通信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当铁路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 情况,铁通公司接到启用应急通信的通知, 应立即采取措施, 在一小时内接通应 急电话及其他通信设备, 保障现场与上级指挥机构的联系, 必要时增设现场应急 救援指挥通信枢纽。”
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第 32 号)第三十一 条规定:“事故应急救援需要通信保障时,通信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根据需要 立即启用“ 117”应急通信人工话务台,组织开通应急通信系统。事故发生在站 内,应当在 30分钟内开通电话、 1 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 事故发生在区间, 应当在 1小时内开通电话、 2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 ” 所以铁路应急通信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 实时性很强, 要根据铁路局各区段的实 际情况,配置足够数量的应急通信现场设备,以便在规定时限内开通应急通 word 编辑版.
信系统,确保通信指挥畅通。
(2)自成系统的应急通信网络 从铁道部到铁路局, 再从铁路局到事件现场, 形成两级应急指挥机构, 按照两级 指挥机构,构建应急通信网络,专网专用。目前,还没有组成全路的应急通信网 络,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应急通信网络。
在即将公布的《应急通信装备规划》中,要求以铁道部为中心,对各铁路局(集 团公司、客专公司)以及相邻铁路局之间,用 2M 电路连接,组成一个星型复合 网络;铁路局到事件现场的应急通信网络, 以行车调度区段为单元, 从起始站对 末端站,用2M电路逐站串接再从末端站环回, 形成一个 2M环的应急通信网络。
(3)铁路应急通信实质上是一个临时通信 只有当铁路发生自然灾害、 行车事故或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时, 为确保救援指挥 通信畅通, 需要提供通信保障, 发布启用应急通信系统的命令后, 立即赶赴事件 现场,在规定时限内开通现场到救援中心的应急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完 成后,按撤除命令,方可撤除,所以说铁路应急通信是一个临时通信。
从机构和管理上保证设备时时处于良好状态, 在铁运[2005]232号铁道部文件 《铁 路运输应急通信管理办法》 要求: 应急通信设备应设置专人维护管理, 建立严格 的维修、检修制度,列入计表,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随时投入使用。 维护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工具、 仪表及交通工具,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所有设 备必须质量良好,保证随时启用。 (4)铁路应急通信业务的性质为指挥性质 铁路应急通信业务不同于常规的公务通信业务,和铁路调度通信业务一样, word 编辑版.
属于指挥性质, 所以救援中心应急指挥台与现场的通信, 要求单键直拨, 并有热 线电话功能,要求通信设备操作简单快捷、直观、人性化。
(5)铁路应急通信是铁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有铁路通信的延伸 铁路历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通信设施, 充分利用既有通信资源, 将铁路调度电话 和自动电话延伸到事件现场, 构建应急通信, 所以铁路应急通信是既有铁路通信 的延伸。
在常用的应急通信系统中, 要求提供 4台电话: 1 台直达“ 117”立接制人工话务 台; 1台能与调度所建立通话的调度电话; 2 台铁路自动电话。 在铁道部 TB/T3204- 2008标准《铁路应急通信接入技术条件》接入设备总体技 术要求:“接入设备应支持现场与调度网、自动电话网、 117 人工台等用户的话 音通信,同时通话的用户数不少于 4 个,话音终端可采用固定或移动终端。根据 需要提供现场移动用户的内部通信功能;移动通信距离半径不小于 500m(非视 距)。”
目前新型的现场应急通信设备, 至少能提供 8 个用户端口,开放电话业务,可根 据现场的需要灵活配置,普遍采用 4个固定电话: 1 台为现场与应急指挥台的热 线电话、 1台调度电话、 2 台由指挥中心所在地自动电话交换机放号到现场的自 动电话,自动电话可拨 117人工话务台并开放铁路长途业务。 4 个移动电话端口: 1台给单兵用、 1 台绑定外网电话给现场指挥员用、还有 2 台以用户中继
方式接 入铁路自动电话网,如果以 1:4的集线比考虑,可提供 8 个移动手机,既可以 往外网打电话,又可以进行现场内部通话,一般情况下能满足要求了。 (6)中心设备具有兼容性的特点 目前在铁路局救援中心安装的应急通信设备,只是一个点对点的局端设备, word 编辑版.
与现场设备必须配对使用, 如果一个铁路局有几十套现场设备, 那么局端设备也 有十几二十套,不仅设备臃肿、繁杂,而且不利于应急通信指挥,因此,去年铁 道部在组织编制 《铁路应急中心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时,搭建了一个应急中心通 信设备的平台, 对要求进入铁路应急通信网络的现场设备进行测试, 既进行了应 急现场通信设备的入网测试, 同时又检验了中心设备的兼容性, 接入多种型号的 现场设备。 今后,一个指挥中心, 只需配置一套应急中心通信设备, 既能接入多种型号的现 场设备,又能同时接入多个现场设备。
(7)事件现场的随意性 铁路突发事件的地点, 往往都是随机的, 要求现场设备快速响应, 因此要求现场 设备轻便、灵活、接续简单。在铁道部 TB/T3204 - 2008《铁路应急通信接入技 术条件》对接入设备的总体技术要求:设备应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集成 度高;包装方式简单可靠,适于人工搬运。设备总件数不超过 4 件,每件重量不 超过 10kg。
(8)系统运用的灵活性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3204 ―2008《铁路 应急通信接入技术条件》 、及《铁路应急中心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研制开发的, 适用于全路各铁路局的任一铁路区段, 系统运用时, 各铁路局需求不一样, 可根 据需要灵活配置,接口丰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配。 第二章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1、铁路应急通信的发展过程 铁路应急通信起步较早,早期主要是靠有线通
信手段来完成。在铁路两侧都 word 编辑版.
有架空电线路或地下电缆, 从电线路建设上就考虑了沿线各区间发生紧急事件时, 在事件现场与邻站及其他地点, 迅速建立通信联络。 早期在架空明线区段, 用接 线杆两对回线分别接通各站线和列调回线。 在地下电缆区段, 每隔 1.5km 设通话 柱,在通话柱内至少有两对回线接入相邻车站, 一对回线接自动电话机, 通过区 转机可呼叫上行车站、下行车站、列调台。另一对回线接人工电话,由邻近车站 转接至电话所。 90 年代以前,由于受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铁路自动电话的普 及率很低, 当时的应急通信只是在事件现场提供人工电话和调度电话业务, 不成 为系统。
90年代开始,铁路加快了通信线路光电缆及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工程的建
设, 自动电话逐渐覆盖到了全路各车站。 启用应急通信时, 将车站自动电话延伸至区 间,在事件现场可提供自动电话、人工电话、调度电话业务,构成救援指挥系统 的电话,事件现场有了自动电话, 才开始有静止图像传输, 将事件现场拍摄的图 像,直接传送至铁路局救援指挥中心。 人工电话、调度电话、自动电话和静图传输组成铁路应急通信系统,铁道部于 1993年11月3日以铁电务函 [1993]574号铁道部文件公布了《静止图像传输系统 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静止图像传输系统的终端设备主要由摄像机、 图像处理机、显示器、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组成,是铁路通信网的一部分” ,还 要求“每月进行联机试验、每季进行一次室外试验、每年定期检修一次” 。 2000年以后,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铁道部安监
司与运输局于 2000年 12 月以运基通信 [2000]385号文件公布了 《铁路静止图像传 输系统技术要求》。 word 编辑版. 铁路通信整建制剥离铁路成立铁通公司, 为保证应急通信的顺利实施, 铁
道部于 2002年 4月以办运发 [2002]16号办公厅文件公布了《铁路运输通信服务标准》 , 对应急通信的服务质量标准作了规定。 又于 2003年 12 月以运基通信 [2003]455号 文件公布了《铁路运输应急通信技术体制》 ,规定了应急通信组织结构、系统业 务、系统组成和技术要求。 为提高铁路运输应急通信系统的保障能力, 又重新修 订了应急通信管理办法, 并以铁运 [2005]232号铁道部文件公布 《铁路运输应急通 信管理办法》,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应急通信的使用、设备管理、资料管理等 作了规定。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六次大提速, 客运专线的陆续投入运营, 对应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