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课程考试大纲

《合同法》课程考试大纲

《合同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合同法是网络教育法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它属于民法的范畴,是一门运用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学科。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目标:

通过考试检查学生对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履行等基本法律制度以及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具体考察内容参见章节要求。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

开卷

(二)答题时间

90分钟。

(三)基本题型

基本题型分为六类: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四、简答题;五、论述题;六、案例分析题。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合同的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法律特征:

(1)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协议”一词在民法中有时作为合同的同义语。

(2)合同在本质上属于合法行为,只有在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是合法的情况下,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

(3)合同的主体是民事主体,包括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4)合同的内容是有关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规定。“债权债务关系”,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因债权债务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客体是合同标的;内容是合同标的的给付和给付请求。“设立”,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变更”,是指有关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如主体的变化、客体的变化、内容的变化,“终止”,是指债权债务关系的消灭。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同自由原则

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合意。合意一经完成,合同宣告成立,当事人便受到合同的拘束。合同本质上就是当事人通过自由协商,决定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其意志调整他们相互间的关系。

确立合同自由原则是鼓励交易、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须采取的法律措施。合同关系越发达、越普遍,则意味着交易越活跃,市场经济越具有活力,社会财富才能在不断增长的交易中得到增长。然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合同当事人依法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

(二)合同正义原则

1、合同正义系属平均正义,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

2、合同正义的另一重要内容为风险的合理分配

3、合同正义的第三个内容是其他类型的合同负担的合理分配

(三)鼓励交易原则

合同法主要是调整交易关系的,其一般规则就是规范交易过程并维护交易秩序的基本规则,各类合同制度也是保护正常交换的具体准则。所以,鼓励交易自然成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第一节合同订立概述(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合同订立的概念

合同的订立是缔约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状态。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合意,这一概念已为大陆法系

国家所普遍接受。如果将合同关系的成立看做是一个行为,那么,成立则是瞬间完成的,即于当事人就权利义务关系形成合意的那一刻起,契约即告成立。如果将契约的订立看做是一个过程,则包括契约订立的各个步骤,即是一个从协商到一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协商、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过程,用合同成立的专门术语讲,就是一个要约、承诺,甚至包括反要约在内的较为复杂的过程。

二、合同成立的要件

1、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3、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4、有的有要物或要式

第二节要约(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要约

(一)要约的概念

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向他方作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之内容必须确定并含有表意人在该意思表示被接受时就受其约束的意旨。表意人即发出要约的人称要约人,受领要约的人称为相对人或受要约人。我国《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二)要约的构成要作

要约欲取得法律效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可以由未来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提出,但是,提出人必须是特定的,也即必须是在客观上能够确定的,以便相对人能够对之进行承诺。

2.要约应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签订合同的相对人发出,相对人即可以是特定人,如具体的企业、公司或个人;也可以是非特定人,如社会公众,许多服务性行业大多以非特定的社会公众作为要约的相对人。

3.要约必须有缔结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向相对人提出的意思表示必须具有与之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否则不应视为要约,而只能认为是要约邀请。

4.要约的内容必须确定。所谓内容确定,是指要约应包括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内容。要约的目的在于与相对人订立合同,其作用在于唤起相对人的承诺,而相对人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这就要求要约必须具有决定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否则,相对人无法予以承诺。

5.要约必须含有该要约一经被接受,要约人即受其约束的旨意,也就是说。要约人必须向相对人表明,其要约一旦被相对人接受,合同即告成立。

任何一个有效的要约均应包括以上五种条件,否则,不是要约。

6、要约必须送达到受要约人。

(三)要约的形式

一般来说,要约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合同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栽内容的形式)和其他形式。但是,如果法律对某些合同要求采取书面形式的,那么,要约也应采取书面形式。

(四)要约的法律效力

要约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对要约人的法律约束力及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

1.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在合同法上对要约人的约束力又称为形式上的约束力,它是指要约一经生效,要约人即受到要约的约束,要约人不得任意撤回、撤销或变更要约,其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有人认为,要约人可以在要约中声明不受要约的限制或约束。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约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不能称之为要约,而只能认为是要约邀请。

2.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在合同法上又称之为要约的实质约束力,应该说,要约对受要约人无任何约束力,它只是使受要约人获得了是否承诺(接受)的权利,而不使其负有必须承诺的义务。因而,受要约人是否行使这种权利,任其自由决定。在不为承诺时,也不负有通知要约人的义务。

(五)要约的生效时间

要约生效的时间因其所采取的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之不同而不同。

1.口头形式。在口头形式,要约的效力从相对人了解要约时开始生效。

2.书面形式。在书面形式,要约何时生效,学理上有不同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主张:一为发信主义;二为受信主义。前者是指要约一旦脱离要约人的实际控制即发生效力,如电报、信件、传真的发出等。后者是指要约必须到达受要约人时,才发生效力。我国学理及司法实践均采受信主义。到达是指要约送达到受要约人能够控制的地方。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由此可见,我国合同法采取的是“受信主义”原则。但考虑到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该条同时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人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人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六)要约法律效力的存续期间

要约效力的存续期间以要约的形式不同而有差别。根据我国《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

l.以口头形式发出的要约,若定有承诺期限的,该期限为要约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