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打赢能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进行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2003年底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在第十四条第十六款,首次明确地把“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规定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家知道,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这种准备既包括物质准备,也包括精神准备。
战士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勇往直前、视死如归,部队没有战斗精神,不可能所向披靡、决战决胜。
可以预见,未来世界发生的信息化战争,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作战样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还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较量。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剑和精神。
从长远说,精神总能征服利剑。
”由人的因素产生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因此,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提升军队的打赢能力,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非常紧迫的实践价值。
今天,我就“培育战斗精神,提升打赢能力”这个主题,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战斗精神的内涵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情感、心理、行为和能力等融合升华的一种精神力量,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的理解,至少应该由政治信仰、亮剑精神、英雄气概、科学态度、团队意识、心理素质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其中“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是灵魂;“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是核心;“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是本质;“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关键;“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是基础,“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是保证。
(一)忠诚祖国、听党指挥的政治信仰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国家利益牺牲一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之魂,也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高尚品质。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是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和维护者。
因此,坚定忠心为祖国、铁心跟党走的政治信仰,是对全体官兵履行职能使命提出的特殊要求。
每个军人应做到爱国与爱党、爱军队、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切实摆正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置于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始终以听从党的指挥,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根本职责和神圣使命。
必须勇于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一切,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对党和祖国无限忠诚,决不变节,决不脱逃,决不投降。
(二)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亮剑精神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机构公布的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军旅电视剧《亮剑》曾以10.3%的平均收视率拿下了2005年电视剧的收视冠军,而《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男人新偶像”。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我们将面临强敌的干预,而且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态势在较长时间内难以改变。
因此,要求我们每个革命军人必须有正义在我、师出必胜的坚定信心,决不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和高技术武器所吓倒,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要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
要敢打敢拚,以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高昂士气,始终保持旺盛的作战热情,做到攻必克、守必固,誓死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气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朱德同志在1944年曾经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许的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不但是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而且是由于我全体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
我军英勇战斗的历程,就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铸就了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等一座座英雄丰碑。
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价值的最高体现,为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是革命军人的最大光荣。
未来信息化战争情况复杂,环境特殊,敌我双方对抗激烈,作战行动强度高,毁伤性大,随时可能面临最困难最险恶的情况。
夺取作战胜利,必须大力弘扬牺牲奉献精神。
每个革命军人必须有一往无前、决不屈服的坚强毅力,无论遇到多么难以忍受的困难,都不惧艰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必须有百折不挠、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与敌人作殊死搏斗;必须有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为了战争的胜利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四)尊重规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战争形态,支配和制约着部队作战的方方面面,战斗精神的内涵也有了新的拓展。
未来作战将是一场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战争的科技含量逐年增加。
培育战斗精神必须遵循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把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与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不仅要抓“勇”的培养、“力”的训练,还要抓“智”的增长、“技”的娴熟,用讲求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要主动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努力把官兵造就成为既有过硬的战斗技能,又有深厚的知识积累的新型军事人才,不断提高官兵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所需要的科技素质。
(五)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在2007年的贺岁大片中,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是每一个军人都不会忘记的,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新纪元。
其中,三营九连在连长谷子地率领下,为了掩护全团及时撤退,听不到“集结号”哪怕全连打光也决不后退半步,既是电影最为感人的情节,也是我军官兵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真实写照。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战场空间将由原来的陆地、空中、海洋三维体系,向陆、海、空、天、电(磁)多维空间拓展,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
全体参战官兵要严守纪律,自觉做到令行禁止,对上级的命令指示,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执行,执行任务分秒不差,决不贻误战机。
还要始终以大局为重,为了实现整体的、战略的目标,不惜牺牲局部的、战役战术的利益,以确保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整个作战行动的步调一致。
同时,全体参战官兵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要以实际行动实践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那句“不抛弃、不放弃” 的名言,通过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用战友加兄弟般的真挚感情培养牢不可破的团队意识,为夺取战争胜利积聚力量。
(六)处变不惊、坚毅顽强的心理素质战争不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也是参战人员心理素质的抗衡。
未来信息化作战,军事打击将与舆论较量、心理对抗、法理争夺相互交织,极大地考验着官兵的意志品格,要求官兵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
要把练技术战术与练心理心智结合起来,敢于在重大军事演习中设危局、险局、难局,积极参加模拟信息化战争的心理防御适应性训练,自觉在艰苦复杂环境和近似实战的条件下锻造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培养官兵“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心理盾牌。
二、培育战斗精神的重大意义(一)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时代课题。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安全形势及世界军事潮流的变化,胡锦涛同志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即“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这一精辟概括,同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赋予我军历史使命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需要的重要指针。
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使命,同时也丰富了战斗力的内涵。
这不仅对官兵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官兵面对的生死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有了很大提高,更需要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在“钢”不如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气”一定要十分旺盛。
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提高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教育训练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培育战斗精神是继承我军优良传统的迫切要求。
2006年10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12月8日,在会见军事科学院第六次党代会代表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始终坚持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纪念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本色,凝聚着党和人民对军队的重托和期望,是我们总结人民解放军80年建军治军经验的基本结论。
”这是胡锦涛同志表述我军“三句话、12个字”优良传统的基本脉络。
循着这个脉络,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胡锦涛同志把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的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军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根本规律。
其中发扬我军“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须臾离不开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我军自创建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奇迹,凭借的就是这种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高度,充分认清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对于坚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性,真正使之融入到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项工作中。
(三)培育战斗精神是提升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因打赢而光荣。
而战斗精神是军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军人职业特点的集中体现,是军队战斗力的“灵魂”。
军人是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战斗精神是其一言一行都应当表现出来的职业行为。
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作战样式怎样变化,军人的战斗精神,永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斗精神在战斗力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高度重视。
古代兵家提出:“胜在得威,败在失气。
”(《淮南子•兵略训》)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