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填空题1.真核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成熟的筛管
外,都含有细胞核。
2.染色体的四级机构分别是:(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
)3.着丝粒DNA具有(高度重复)性,并为(碱性染料)所染色。
4.核质蛋白协助组蛋白与DNA形成正常的核小体,机理主要是降低(组蛋白的表面正电荷)
,从而阻止了错误的装配。
5.亮氨酸拉链的形成是靠(个蛋白质分子的亮氨酸残基之间的疏水作用)。
6.保证染色体进行稳定复制和遗传的三个功能序列分别是:(TEL ,ARS ,CEN)
、
7.组蛋白带正电荷,富含碱性
氨基酸。
8.成熟的鸟类红细胞中,H1
被H5所取代。
9.精细胞的细胞核中没有组蛋白,但由精蛋白
取代它的作用。
10.细胞核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比为1:1 ,并且组蛋白的合成是在
S 期,与DNA复制同步进行。
11.核小体的两个基本的作用是①提供遗传物质复制分裂所必需的基础结构;
②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起粗调作用
12.核粒(核小体)中主要而又比较稳定的化学组成是(DNA 和组蛋白)。
13.核仁的主要功能是
DNA 组蛋白和装配核糖体。
14.核定位信号是亲核蛋白上的一段肽序列,功能是起蛋白质的定向(定位)作用。
核定位信号不同于其他的蛋白质运输信号,它是永久性的,在核重建时可反复使用。
15.端粒的功能是保持线性染色体的稳定性,即①不环化;
②不黏合;
③不被降解。
16.细胞核内的DNA可能通过核基质(MAR)结合序列与拓扑异构酶Ⅱ的结合
锚定在核骨架上。
17.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分别起不同的作用,RNA聚合酶Ⅰ参与18S 和28SrRNA
的合成,RNA聚合酶Ⅱ参与hnRNA 的合成,RNA聚合酶Ⅲ参与5S与tRNA
的合成。
18.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四级包装,共压缩了(8400)
倍。
19.动粒和着丝粒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化学本质也不相同,前者是蛋白质,后者则是DNA 。
20.核质蛋白是一种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结构域,其尾部具有入核信号。
21.构成结构性异染色质的DNA序列,一般是不转录的,原因是缺少转录活动所需的启动子。
22.多线染色体是处于永久间期的活性染色体,而灯刷染色体是停留在减数分裂双线期的染色体。
染色体显代技术是一种鉴别单个染色体和染色体组型的一种手段。
用喹吖因染色得到的带叫Q 带,用吉姆萨染色得到的带叫G带,改变染色条件,得到与其他的结构相反的带叫R 带,专门显示末端的带叫T带,专门显示着丝粒附近的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带叫C带。
24.细胞核是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由双层膜包被,膜上有孔。
外膜与内质网相连,内膜内测的一层蛋白质叫做核纤层,属于中间纤维,起固定染色体的作用。
核纤层在细胞周期中参与细胞核膜的解体和重建,其机理主要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广义的核骨架除了包括核纤层之外,还包括核基质和染色体骨架。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DNA的转录和加工都在核中进行。
而核蛋白则是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转运到核中,信号在核蛋白的运输中有重要作用。
核孔对物质的运输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核定位;②双向性可调节性。
核内的遗传物质在间期,是以较松散状态存在的,称之为染色质。
遗传物质有四级结构,初级结构叫
核小体,最高级结构叫染色体。
遗传物质的初级结构是可以自我组装的,但要有一种称为分子伴侣的物质-------- 核质蛋白来介导。
25.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电镜下可见染色质是一种串珠状细微纤丝,其成分由DNA 、DNA 、及少量组成,其基本单位是。
染色质分为结构疏松、功能活跃的和结构致密、功能处于相对静止
状态的。
染色体是由染色质包装而成的一条条能在光镜先看到的棒状或点状结构,由细长的染色质纤维盘旋折叠而成,与染色质的组成成分,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
各种生物的染色体大小、形状和功能、形状和遗传性状。
间期细胞核串珠DNA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26.核小体是由约200个碱基对的和5种相结合而成,是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小体的核心是组蛋白聚体,其中各2分子缔合成四聚体位于中间,由各2分子形成的2个二聚体分别排在四聚体的两侧。
DNA片段(约个核苷酸对)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两个核心颗粒之间有由60个左右碱基对组成的DNA 片段。
位于DNA进出核心颗粒的结合处,其功能与核小体结构的稳定有关。
DNA片段组蛋白染色质八H3和H4 H2A和H2B 146 1.75 H1
二、判断题
1.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一样都是碱性蛋白质。
错。
非组蛋白是酸性蛋白质。
2.端粒是任何生物染色体所不可缺少的稳定染色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错。
大肠杆菌染色体就没有端粒序列。
3.核小体的核心蛋白由H1、H2A、H2B、H3各两分子组成的八聚体。
错。
H1不是核小体的核心蛋白,应该是H4。
4.电泳时DNA向正极移动。
对。
DNA在每个磷酸基团上带负电荷,因而DNA总体带负电性。
5.在显微镜下往往看到核孔复合物的中央有一个颗粒,它可能是正在输出的核糖体。
对。
6.分子内分子伴侣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能通过水解作用释放,且不需要ATP。
对。
7.非组蛋白带正电荷,是酸性蛋白质。
错。
带负电荷。
8.某些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异固缩现象,这种染色体被称为异染色质。
对。
9.同一有机体的不同组织中,核仁的大小和数目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变化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旺盛程度有关。
对。
10.核仁是细胞核的一种结构,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
错。
只能在间期观察到。
11.中度重复序列DNA都是非编码序列,即没有结构基因。
错。
如组蛋白的基因就是中度重复序列。
12.核定位信号是蛋白质的永久组成部分,而前导肽多数要被切除掉。
对。
13.PCR利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因扩增的每步中双链DNA必须加热变性。
对。
每次聚合反应产生的双链DNA在每个循环中必须变性以便和新的引物配对,从而再次复制DNA链。
14.大多数DNA结合蛋白都与DNA双螺旋的大沟结合。
对。
15.分子伴侣协助多肽链转运、折叠或装配,但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对。
三、选择题
1.染色体分带技术中,C带主要用于显示着丝粒附近的
A.常染色质B.异染色质C.酸性蛋白D.碱性蛋白
B
2.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
C.染色体畸变时无着丝粒的片段
D.真核细胞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小体
A
3.核纤层由三个亚基组成,其中
A.α-亚基与核膜特异蛋白相结合B.β-亚基与核膜特异蛋白相结合
C.γ-亚基与核膜特异蛋白相结合D.β-亚基同染色质结合
B
4.分子内分子伴侣
A.没有专一性B.是终产物的一部分
C.是一些蛋白质的前序列D.一类不相干的蛋白质
B
5.在生活细胞中,染色质通常的存在形式为
A.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B.直径为30nm的螺线管
C.超螺线管D.染色单体
B
6.下列关于核被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被膜与其他细胞膜完全一样B.参与核糖体的装配
C.合成核糖体rRNA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A
7.多线染色体与灯刷染色体
A.都是体细胞永久性染色体B.都是生殖细胞特有的染色体
C.都是转录不活跃的DNA D.都是转录活跃的DNA
D
8.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细胞器,但只能在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核A.有丝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D.胞质分裂期D
9.染色体中的DNA与组蛋白之比为
A.1:1 B.1:0.05 C.1:0.5 D.1:2
A
10.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B.染色很深的染色质
C.不呈异固缩的染色质D.呈现异固缩的染色质
C
1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一段DNA序列,它代表一个A.复制单位B.翻译单位C.转录单位D.转运单位
C
12.端粒的作用是
A.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B.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黏合C.它们是染色体完全复制所必需的D.以上都正确
D
13.下列物质在核仁中合成的有
A.蛋白质B.氨基酸C.DNA D.rRNA
D
14.根据基因表达的终产物,可将基因分为
A.R NA基因和蛋白质基因B.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C.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D.连续基因和割裂基因
A
15.组蛋白基因是
A.单拷贝基因B.中度重复序列C.高度重复序列D.核酸酶进攻的位点B
16.着丝粒是
A.染色体上指导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移动的实体
B.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产生的两个拷贝
C.有丝分裂中的微管组织中心
D.富含rRNA的细胞核中,DNA的“浓缩体”
E.装载裂解酶的细胞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