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中情感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中情感教学论文

浅析初中语文中的情感教学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元素。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除了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后者是语文教学更为艰巨而重大的使命。

语文教学更应是对人的情感、精神、灵魂的教育,而绝非仅仅只是语文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语文教师应在担负起传播祖国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肩负起情感教学的重任[1]。

1.实施语文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1.1现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及初中生的成长、发展趋向
现代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节奏快、压力大,人们情感淡漠,精神世界空虚。

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沟通,绝大部分时候是老死不相往来。

即便是处在一个工作单位的同事,在很大
程度上也只是工作之间的例行公事的交往,而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思想沟通。

由于忙于工作和生计,为巨大的生活压力所累,许多父母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使彼此间亲情淡薄。

这种社会现实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于初中学生这本应是最具活力的
群体中,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他们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敏感自私、情感淡漠、人格缺失[2]。

这种情感趋向往往最终发展成厌学、厌世、玩世不恭。

这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情知的发展。

1.2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数字化使整个社会崇尚合作、和谐发展,崇尚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

这就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良好的亲和力、健康的情感世界,即较高的情感智慧。

如果缺少沟通、交往能力,情感淡漠抑或缺失,不能与他人融洽和谐地相处、交往,那一个人很难说会在群体中得以生存,更不必说发展了。

所以,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就必须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力求全面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更应在学习、求知的黄金时期接受美好情感的濡染和熏陶,培养健全的人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情感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而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实施情感教学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2.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1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争做智慧型教师
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而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无论是谁,固步自封最终只会被淘汰出时代的洪流。

《课标》前言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师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身兼重任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发挥这样的作用,就必须具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意识,应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不但应适时提升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有一种责任和危机意识,不断更新、完善已有知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葆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我们常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我们如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就得拥有一桶水;我们要想培养出全才,我们自己就得拥有智慧。

我们要想“征服”学生,就得先用“利器”武装自己。

我们要想濡染、浸润学生情感,就得把自己投入知识、智慧的汪洋之中。

2.2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争做民主型教师
初中生正处在思想还不太成熟,人生观还不太完善而又极自我,敏感脆弱又急需肯定和认可的特殊年龄段。

了解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语文教师就应该清楚建立一种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了。

可以说,这是进行正常的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而实际上,这一点用在师生之间是最恰当不过
了。

我们希望学生热爱、尊重、信服、敬佩我们,我们就要付出同样的情感。

学生注重自我,个性张扬。

他们往往先从感情上接受老师,再从理性上接受老师所提供的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情、理解和爱去感化、培育学生,这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保障。

我们应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理解、懂得他们的需要;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和所思所想;我们不应吝惜我们的赞赏、鼓励、肯定、认可,这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同样,我们也不是全知全能的,我们不要羞于示弱,我们可以向学生学习。

如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研究:作者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

2.3保持一种充满热情、激情的心态和授课状态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花季年华,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崇尚追求完美和超凡脱俗。

他们不喜欢老气横秋、酸腐落伍、因循守旧、死气沉沉、呆板老套,也很难设想他们能够忍受这样的老师和课堂。

语文课因其独具的人文内涵,应该也完全能够成为学生自我展示和释放激情、活力的舞台。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可以做一个激情澎湃、热情洋溢、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的语文教师,一个多愁善感、“自我陶醉”、具
有真性情的语文教师,一个妙语连珠、亦庄亦谐、儒雅洒脱的语文教师,一个随性忘我、不食人间烟火却精神世界富有的语文教师,而这些均是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凭恃。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哪一类的语文教师,只要他是热情、真诚、有生活激情的,只要他是有东西有内涵的,只要他是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的,就可以征服学生。

3.结论
总之,语文教学不能也不应仅仅只是传授有形可感的知识,它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启智,陶冶、濡染、净化学生的身心和情感,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发展,情感得到滋养和浸润。

参考文献:
[1]傅友喜.从情感教育入手,搞好阅读教学[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马笑霞著.语文教学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