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射频前端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Mar. 10, 2010
射频前端系统结构
池保勇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设计室
参考书:池保勇等编,《CMOS射频集成电路分析 与设计》, §7 与设计
提要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Naquist带通采样定理指出,一个中心频率为fc、带宽为Δf的 带通信号,可以用一个采样率为 带通信号,可以用 个采样率为fs > 2Δf的采样电路进行采样 ,而不损失任何信息 高线性度、高集成度、系统结构简单 引入很大的噪声,严重影响接收机的性能
超宽带接收机
超宽带:(瞬时带宽大于中心频率的20%或 者大于500MHz)
提高射频前端的二阶交调性能
通过自动校准来提高下变频器的二阶交调性能
存在的问题 直流失调(续)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续)
原因之四: 之 1/f噪声
C CMOS OS工艺在低频下的1/f / 噪声很大
消除直流失调的措施
射频前端和后级的基带模块之间加入一个 截止频率很低的高通滤波器
消除直流失调的措施(续)
存在的问题 直流失调(续)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续)
原因之一:本地振荡信号泄漏
本振信号通路与射频信号通路之间可以通过寄 生电容或者衬底等方式耦合 本振泄漏到天线中并通过天线辐射返回
存在的问题 直流失调(续)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续)
原因之二:射频信号到本地振荡信号通路的 漏 泄漏
总结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频频率选择: 为了减轻对镜像抑制滤波器的 要求 要求,可以将固定中频频率提 以将固定中频频率提 高,以加大镜像信号与有用信 号之间的频率间隔 减缓对滤 号之间的频率间隔,减缓对滤 波器抑制率的要求 中频频率提高后,后续处理模 块(如模数变换器)的工作频 率就提高了,后续模块的设计 将变得比较困难 可以通过增加一级或者多级下 变频 将信 的频率 变频器将信号的频率进一步降 步降 低(多级超外差式接收机), 但这会增加电路规模和片外元 件数目,提高系统成本
超外差式接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镜像抑制问题
镜像信号与本地振荡信号混频后所产生的信号经中频滤波 后 也位于中频频率fIF 处。该信号叠加在有用中频信号上 后,也位于中频频率 处 该信号叠加在有用中频信号上
,直接对有用中频信号造成干扰,并且不可被清除
镜像信号的能量大小是不可预知的,在比较差的接收环境 镜像信号的能量大小是不可预知的 在比较差的接收环境 中,镜像信号的能量可能比有用信号的能量高几十分贝 下变频前抑制镜像信号 镜像抑制滤波器 带通滤波器,通带中心频率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而镜 带通滤波器 通带中心频率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 而镜 像频率位于阻带范围内,阻带衰减率就是对镜像信号的 抑制率 在恶劣接收环境中镜像信号的抑制率要达到60-70dB 高的品质因子(50甚至更高)、很高的阶数(甚至到6 阶),而且其中心频率还应是可调的难以集成
低中频接收机实例
提要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再生式接收机
结构简单 OOK调制 低速率 低功耗
超再生式接收机实例
超再生式接收机实例(续)
亚采样接收机 采样接收机
直流失调消除电路(1)
直流失调消除电路( 直 消除 2)
消除直流失调的措施(续)
利用成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确定直流失调的大小,并将 结果反馈回模拟前端来消除直流失调
TDMA系统中,接收机在某些时隙中处于空闲转态,利用空 系统中 接收机在某些时隙中处于空闲转态 利用空 闲时隙对直流失调进行采样并存储,在接收机工作时,将接 收到的基带信号和存储的直流失调信号相减 消除直流失调 收到的基带信号和存储的直流失调信号相减,消除直流失调
超外差式接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邻信道干扰问题 邻信道
中频信道选择滤波器
信道之间的频率间隔小 滤波器的转换带窄 高的品质因子(50) 大的阶数(8或者10) 难以集成
超外差式接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点综述:
需要多个外接的高性能滤波器 采用外接滤波器,不仅降低了集成度,提高了 产品成本 而且由于采用外接元件 使整个系 产品成本,而且由于采用外接元件,使整个系 统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驱动这些外部低阻抗的元件需要消耗很大的功 耗,工作频率越高,功耗越大 外接元件和集成芯片之间的隔离也是一个大的 外接元件和集成芯片之间的隔离也是 个大的 问题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镜像抑制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Weaver结构
正交Weaver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的镜像抑制率
两个支路的幅度不匹配与相位不匹配
I、Q支路不匹配校准
提要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半中频问题:Half IF
产品实例
提供I、Q输出的超外差接收机
第二级变频器采用正交下变频结构 第 变 采 交 变 结构 基带处理电路可以采用复杂的调制、解调方案
提要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I、Q支路不匹配自动在片校准 支 自 在 校准
射频部分镜像抑制性能受限 --解决方案(续)
射频带通滤波 器来抑制镜像 信号
射频部分镜像抑制性能受限 --解决方案(续)
无源多相滤波 器来抑制镜像 信号
中频处理模块
复带通滤波器来抑制位于正频率处的镜像信号
复带通滤波器能抑制镜像信号和带外的其它信号 ,降低了对模数变换器动态范围的要求,使得模 数 换 很容 实现 数变换器很容易实现 复带通滤波器采用模拟电路实现,实现精度不能 准确控制,电路性能会受到 定程度的影响 准确控制,电路性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集成度受到 镜像抑制滤 波器的影响
不干扰其它 信道的信号
直接上变频发射机
I、Q支路不匹配导致有限的镜像抑制率 本地振荡信号对射频信号的干扰以及频率牵引效应
加大提供本地振荡信号的锁相环的环路带宽,使锁相环对外来干扰 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采用与载波频率不同的本地振荡信号频率,通过倍频或者分频得到 与载波频率相同的本振
超宽带接收机:脉冲型
超宽带信号由受信息调制的短周期脉冲组成
超宽带接收机:多带型(MB-OFDM)
跳频来扩展频谱
提要
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镜像抑制接收机 零中频接收机 低中频接收机 低中 接收机 其它接收机结构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发射机
超外差式发射机
存在的问题 直流失调(续)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续)
原因之三: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偶数阶非线性
偶数阶谐波
系统的传输特性
偶数阶交调
输入信号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续)
二阶非线性:
低噪声放大器的二阶非线性造成的直流失调通过寄生 电容耦合或者衬底耦合泄漏到基带 下变频器的二阶非线性造成的直流失调则直接叠加到 基带信号上,下变频器的二阶非线性所造成的影响更 大 射频模块非线性所产生的谐波与本地振荡信号所产生 的谐波在下变频器中混频后,也会产生直流失调,但 由于谐波的频率越高 能量就越弱 由于谐波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弱,一般可忽略这些 般可忽略这些 谐波所造成的直流失调的影响 二阶交调所产生的低频项可能与有用基带信号的频率 相同,而且也会随时间变化,一般的消除直流失调的 方法并不能消除这些低频项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I、Q支路不匹配 存在的问题:
相位和幅度不匹配,镜像抑制性能下降 相位和幅度不匹配 镜像抑制性能下降
镜像信号是有用信号本身,镜像抑制率:>25dB 不匹配随时间的变化很缓慢:采用数字电路或模 拟电路对I、Q支路进行校准
存在的问题 直流失调 存在的问题:直流失调
下变频器及后面各模块引入的直流失调成 分将直接叠加在有用信号 分将直接叠加在有用信号上,对有用信号 对有用信号 造成干扰 这些直流失调成分的能量可能比有用信号 强很多,会淹没有用信号,并使得后面的 各级处理模块出现饱和 直流失调是阻碍零中频接收机广泛应用的 一个主要因素
发射机射频前端的系统结构
超外差式接收机
超外差式接收机是应用最广泛的 超外差式接收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系统 种系统 结构,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从天线接收到的 高频信号经放大和下变频后转换为 固定 高频信号经放大和下变频后转换为一固定 的中频信号,然后进行进一步下变频或者 直接进行解调 直接进行解
锁相环为基础的发射机结构
锁相环为基础的发射机结构
PLL must tb be fast f t enough h to t follow f ll the th modulation, d l ti but also slow enough to suppress the high-frequency phase noise. noise A trade-off The reference frequency is constant
低频处理模块要能抑制位于正频率处的镜像信号
将镜像抑制问题由射频转移到比较低的中频,缓解了实 现压力高集成度 下变频后的信号不位于基带,避免了直流失调问题
射频部分镜像抑制性能受限因素
本振信号I、Q支路的幅度和相位不匹配 射频信号I、Q支路的幅度和相位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