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焊技术及应用
尾部
冷却水孔
锥形电极
加头电极
球面电极
偏心电极
平面电极
为了满足特殊工件点焊的要求,需要特殊电极
水槽
A普通弯电极
B有水槽电极
C增大断截面电极
D帽状电极
E杆状电极
4)电极材料 材料:要求导电好、导热好、高温强、硬度高、耐磨性好 , 形成合金 倾向小。 工件材料 选用电极材料 焊 不锈钢 铬铜合金 接 软钢 铬铜合金 工 镍 铬铜合金 件 黄铜 铬铜合金 与 铜 钼、钨、钼铜合金、钨通合金 电 极 铝 钼、钨 材 银 钨铜合金 料
9.点焊设备
按用途电焊机分为通用型、专用型和特殊型。 按加压机构分为脚踏式 电动滚轮式 气压式、液压式、 复合式 按电极运动轨迹:垂直行程式 圆弧行程式 按焊点数目:单点、多点
固 定 式 专 用 多 点 焊 机 固定式通用点焊机
移 动 式 点 焊 机
轻 便 式 点 焊 机
三、凸焊与对焊技术
1.凸焊定义(projection welding)
按焊接接头形式分为
①点焊
②凸焊
③缝焊
④对焊
双面点焊
单面单点焊 大直径 大接触 面不形成焊点
单面双点焊
双面双点焊
+
铜 垫
—
—
+
(4)热平衡及温度分布 Q= Q1+Q2+Q3+Q4 • Q: 焊区总热量
• Q1: 熔化金属形成熔核的热量 • Q2: 通过电极热传导损失的热量 • Q3: 通过焊件热传导损失的热量 • Q4: 通过对流辐射散失到空气中的热量 1)热平衡:热量小部分(10~30%)有用,大部分散失, 其中主要通过电极的热传导而散失。 2)温度分布: 点(对)焊——中心高,四周低 缝焊——由于焊点间相互影响,温度分布比点焊的平 坦,且前后不对称。温度分布曲线越平坦,接头越宽,工件 表面越容易过热,电极越容易磨损。
7.点焊的焊接工艺
强规范(大电流,短时间) 弱规范(小电流,长时间) 主要工艺参数有: 1)焊接电流 ;2)焊接时间;3)电极压力;4) 电极端部特征 通常是根据工件的材料和厚度,参考该种材料的焊接条 件表选取。
首先确定电极的端面形状和尺寸,其次初步选定电极压 力和焊接时间,然后调节焊接电流,以不同的电流焊接试样 。经检验熔核直径符合要求后,再在适当的范围内调节电极 压力、焊接时间和电流,进行试样的焊接和检验,直到焊点 质量完全符合技术条件所规定的要求为止。
工件表面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杂质增大了接触电 阻。过厚的氧化物层甚至会使电流不能通过。局部的导通, 由于电流密度过大,则会产生飞溅和表面烧损。氧化物层的 存在还会影响各个焊点加热的不均匀性,引起焊接质量波 动。因此彻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证获得优质接头的必要条件。
小结:电阻焊核心三要素
(3)电阻焊的分类
2)选用原则: ①焊接大电阻工件,选用小电阻材料电极 例如:铬铜合金、铬铝合金等 ②焊接小电阻工件,选用大电阻材料电极 例如:钼、钨、钼铜、钨铜等
3)电极结构
由于电极的接触面积决定着电流密度, 电极材料的电阻率和导热性关系看热量的 产生和散失,因而电极的形状和材料对熔 核的形成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电极端头的 变形和磨损。接触面积将增大,焊点强度 将降低。 端部 主体
其中 ρ 是一个重要
接触电阻RC : 工件表面生成的氧化薄层引起的 电阻(表面电阻)与由于电流的流通截面引起的电( 集中电阻)。 上电极
R1、R5 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电阻 R3 上下工件电阻 R2、R4 材料自身电阻 那么,接触电阻是指:R1、R3、R5。
下电极 R1 R2 R3 R5 R4
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是指单位横截面中的电流值。 如果电流密度保持稳定,其直接影响焊核的形 成。当多次焊接后,截面增大,电流密度减小时, 容易产生虚焊或无法焊接。 焊接电流(密度)对产热的影响比电阻和时间 两者都大,在焊接过程中是一个必须严格控制的参 数。
通电时间 为了保证熔核尺寸和焊点强度,焊接时间与焊接电流在一 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补充。为了获得一定强度的焊点,可以采用 大电流和短时间(强条件,又称硬规范),也可采用小电流和 长时间(弱条件,也称软规范)。选用硬规范还是软规范,取 决于金属的性能、厚度和所用焊机的功率。对于不同性能和厚 度的金属所需的电流和时间,都有一个上下限,使用时以此为 准。 电极材料及端面形状 电极是保证阻焊质量的重要零件,它应具备向工件传导焊 接电流、压力、散热等功能。 电极材质应具有足够高的电导率、热导率和高温硬度。电 极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及充分冷却的条件。 由于电极的接触面积决定着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的电阻率 和导热性关系着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因此,电极的形状和材料 对熔核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极端头的变形和磨损,接触 面积增大,焊点强度将降低,对电极头的维护尤为重要。
二、电阻焊点焊技术 1.点焊定义(spot welding)
点焊是将焊件搭接并压紧在两个柱状电极之间,然后接 通电流,焊件间接触面的电阻热使该点熔化形成熔核,同时熔 核周围的金属也被加热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个塑性环,以防 止周围气体对熔核的侵入和熔化金属的流失。断电后,在压力 下凝固结晶,形成一个组织致密的焊点。
有分流影响。因此可在窄小的部位上布置焊点而不受点距的限制。因此
可在窄小的部位上布置焊点而不受点距的限制; 2)由于电流密度集于凸点,电流密度大,故可用较小的电流进行焊
接,并能可靠地形成较小的熔核,并克服了点焊的熔核偏移现象,对应
于某一板厚,要形成小于某一尺寸熔核是困难的; 3)凸点位置准确、尺寸一致,各点的强度比较均匀。因此对于给定
试样选择工艺参数时,要充分考虑试样和工件在分流、 铁磁性物质影响以及装配间隙方面的差异,并适当加以调整 。
碳钢电阻点焊参数(t为板厚)
几种材料的点焊工艺参数
8.点焊的电极
1) 电极的主要功能:
① 向工件传导电流; ② 向工件传递压力; ③ 迅速导散焊接区的热量流 流通
截面增大 焊核变小
电极压力
电极压力对两电极间总电阻R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电极压 力的增大,R显著减小,而焊接电流增大的幅度却不大,不能 影响因R减小引起的产热减少。因此,焊点强度总随着焊接压 力增大而减小。解决的办法是在增大焊接压力的同时,增大焊 接电流,以弥补电阻减小的影响,保持焊接强度不变。电极压 力过小,将引起飞溅,也会使焊点强度降低。
二、电阻焊的原理、分类及特点
(1)电阻焊的原理 电阻焊是将被焊工件压紧于两电极之间,并通以 电流,利用电流流经工件接触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 阻热将其加工到熔化或塑性状态,使之形成金属结合 的一种方法.
电阻热——电阻焊的 热源:Q=I2Rt
(2)影响电阻焊焊接的因素 电阻 R=RW+RC
焊件本身电阻 RW: RW=ρL/s 参数且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各种薄板构件的生产
轿车外壳拼装,仪表 柜、钢家俱的生产; 油桶、油箱、化工原 料盛器、食品罐等;
电阻点焊在汽车白车身焊装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辆轿车的白车身上焊点数:3000~5000个
各种形状相同截面对接 或环状零件的生产
建筑钢筋的接长、铁路钢轨的接长、刃具的异种 钢毛坯对接; 钢窗框架、自行车轮圈、汽车轮圈、锚链等的生 产。
1897年美国的洛宾森发明了在一块板材上制造突起 部位后进行通电加压的凸焊。 在1900年左右哈马特发明了点焊法,,但是由于和 以对焊机的专利获得者汤姆森之间发生的争论,直到 1924年才有了结论,因此点焊的实际开始使用也是从那 时开始的。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斗机的轻型化以及大批 量生产的需要,开始采用铝合金,并进行了精密的点 焊。 战后电阻焊接技术得到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不仅仅 在汽车行业,在铁路机车、家用电器等众多的工业领域 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机器人等的普及其自动化也得 到了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和机器人一体化的点焊机。
一、电阻焊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二、电阻焊点焊技术 三、凸焊与对焊技术 四、电阻焊常见故障与焊接检验
一、电阻焊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众所周知英国的物理学者焦耳在1840年发现了导 体电阻产生热量的现象,也就是焦耳法则。
Q=I2Rt
电阻焊接起始于焦耳在1856年将电阻发热的两根 导体压着在一起,结果制作出了接合部分。 1885年美国的发明家汤姆森解决了电源问题, 制作出了首种电阻焊焊机——对焊机。
2.点焊的分类形式
点焊按电极反馈方向分为双面点焊、单面点
焊、单点焊、多点焊。
(1)双面点焊直接点焊
单点点焊
三板点焊
双面双点焊
带平衡器的双面点焊
(2)单面点焊 间接点焊
a) 使用高导电性底板的双点焊
b) 多点焊
c) 单面单点焊
3.点焊的接头设计
点焊是一种高速,经济的连接方法。点焊时工件只在有限 的接触面上,所谓“点”上被焊接起来,并形成扁球形的熔核。 接头形式: 搭接 折边 接头设计时应注意考虑: 点距、边距、搭接量、分流、 装配间隙等。
电极名 铜(Cu) 导电率 97 用途及特点 不太适用,使用于F型电极。 铬铜(CrCu) 75-80 一般使用于钢板、不锈钢板的焊接用电极。 电 电极材料类型 极 镍铍铜(Ni-Be-Cu) 55 适用于铁板、不锈钢板、镍等的焊接用电极。 第一类:导电最好、强度最差,适用于要求电流密度高但高温强度 材 适用于不锈钢板的焊接用电极。随温度的上升,导电率 差的焊件例如铝合金; 料 铍铜(BeCu) 50 也随之 上升。 用 第二类:导电适中、强度亦适中适用于大多数件,汽车行业均采用 途 钨( ) 及Cr—Zr— 29Cu等; 适用于铜基金属的交叉金属线焊接。 此类铜合金,有 Cr —WCu , 钨银(AgW) 40-45 硬度高、磨耗小。导电率比钨好。 第三类:导电较差,但强度(主要是高温强度)最好,适用于焊接强 特 钨铜(CuW) 30-35 硬度高、磨耗小。导电率比钨好。 度及硬度较高的不锈钢、高稳合金等。 点 强度高、耐热性好,不易粘着和出飞溅。尤其适合于有 超质铝铜 80 表面处 理的材料,如镀锌板、镀镍板、镀铝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