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体会
发表时间:
2016-08-28T16:50:36.9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作者: 李琴
[导读] 分析宫颈癌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
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
(手术治疗)、试验组(手术
+新辅助化疗)各28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
组的
78.6%;术后淋巴结转移、淋巴潴留囊肿发生率为3.6%、0,低于对照组的21.4%、1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
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优于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

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及,提高了宫颈癌早期诊断率,但该疾病的发生率仍然较高,且表现出低龄化的趋势[1]。传统手术治疗能够控制
病灶发展,但术后会产生较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辅助化疗能够减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范围,为手
术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56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病例,共计患者56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
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位于28—65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46.8±2.0)岁;病理分型:小细胞癌2例,腺癌11
例,鳞癌
15例;分化程度:高分化7例,中分化18例,低分化3例;临床分期:I期5例,II期23例。试验组患者年龄位于26—68岁阶段内,
平均年龄为(
45.5±2.7)岁;病理分型:小细胞癌3例,腺癌12例,鳞癌13例;分化程度:高分化6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7例;临床分
期:
I期7例,II期2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针对性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妇产科学》[2],患者经CT或MRI检查后确诊为宫颈癌,且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本次研究获
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患者,化疗禁忌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直接采用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试验组在术前先进行辅助化疗方案。患者可采用顺铂联合吉西他
滨,或采用其它含铂药物方案,化疗次数控制在
1-2次,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并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没有不良反应后进
行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如果患者年龄在
45岁以下,经病理检查确诊病灶没有转移,可以保留卵巢,行卵巢悬吊术。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影像学复查结果[3]:显效: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没有新病灶出现;有效:
肿瘤体积缩小
50%以上,病情稳定,没有新病灶出现;无效:肿瘤缩小50%以下,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2)观察术后并发症,做好相关
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版本为18.0),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27例,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疗有效22例,有效率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发病原因除了遗传以外,还和病毒感染、性行为、
生物学因素、孕产次等具有相关性。患者早期症状表现为阴道流血排液、尿频尿急、便秘,晚期症状则包括下肢肿痛、输尿管梗阻、肾盂
积水、尿毒症等。传统治疗方法早期采用手术治疗,晚期采用手术联合放疗方案,数据显示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
80%,但年轻患者、肿瘤
体积大的患者效果不佳,会损伤卵巢功能,影响生活质量
[4]。

新辅助化疗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效果良好。该方案主要适用于:其一,局部晚期患者,能够缩小瘤体,降低病
理分期,为患者(尤其是
IIb期患者)创造有利的手术条件;其二,年轻患者,能够减少对患者带来的手术损伤,最大程度上保留卵巢的正
常功能,提高
5年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在张超华的研究报道中称[5],新辅助化疗方式较多,其中以介入灌注局部化疗和静脉全身化疗两
种方案比较常用,两者各有优缺点,但在配合手术治疗上疗效相当,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结果显示有效率达到96.4%,高于对照组的78.6%,且术后淋巴结转移、淋巴潴留囊肿的
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疗效优于手术方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红.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02(01):42-43.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05):92-105.
[3]
宋红林,黄清华,李力.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0,10(24):1471-1475.
[4]
胡春秀.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05(01):44-46.
[5]
张超华.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11):79-8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