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陪都重庆大事记要

陪都重庆大事记要

陪都重庆大事记要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百余年来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民族的耻辱,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这一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人民迅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那场造成人类空前浩劫的战争已经过去60年。

60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那段痛苦悲壮的经历变成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精神财富,共同努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大事,除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外,主要集中在当时的“首都”重庆和革命圣地延安。

这里主要反映重庆的大事。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馆编辑整理了《陪都大事记要》,目的是让国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发扬抗战精神,同时也可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个查找重庆这段历史的线索。

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平津沦陷。

随后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全国进入抗日战争。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尽管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到10月底形势已非常不利。

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并于次日电告前线将士。

1937年8月18日,国民政府公布《救国公债条例》,发行总额为五亿元,年息四厘,分30年还清。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发行的第一个公债。

以后在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主要的有18种。

其中,有按法币和关金计算的,总额达150亿元;此外,还有按英金美元计算的外币债券,按谷麦等粮食计算的实物债券。

1937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

是月,交通银行来渝,购打铜街原四川商业银行旧址为该行重庆支行行址。

次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

至此,中、中、交、农四行都在重庆设立了支行。

据1939年12月7日,《商务日报》刊载消息,是时重庆共有大、小银行30余家。

加入银行同业公会者23家,这些银行在重庆的资本约在一亿元以上。

可以说,这时,重庆已经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

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批准迁都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当晚乘舰西上。

同时,政府在南京各机关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正式决定迁都重庆,当晚,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登上永绥舰,17日晨离开南京启碇西上,19日抵达汉口,22日抵宜昌。

因永绥舰吃水深,到汉口后改乘民生公司的“民风轮”继续西上,26日下午4时抵达重庆。

重庆军政当局及民众10万余人热烈欢迎,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

此后将以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至此,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11月26日民政府主席林森乘船抵达重庆。

重庆党政军当局及各界民众10余万人,齐集码头欢迎。

盛况空前,5时抵达李子坝官邸。

同时在南京的军政机关也开始向重庆、武汉、长沙等地转移。

11月30日为防空袭,市政府调查全市各种交通工具情况。

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新址办公。

上旬,国民政府各机关继续迁入重庆新址。

12月20日中国航空公司开辟重庆-香港航线,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太平洋航线衔接,用以维持对外空中交通。

1938年1月1日重庆轮渡公司筹备处储奇门至海棠溪轮渡航线开航。

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分行开业。

1月20日川康绥靖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因病不治,在汉口万国医院逝世,终年48岁。

2月4日,刘湘灵榇运抵重庆。

9日送成都。

14日,国民政府追赠刘湘为陆军一级上将,明令国葬。

是月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增加发电设备,在大溪沟电厂增装2台4500千瓦发电机。

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在广阳坝机场投弹12枚,炸伤4人,毁房2栋。

是月国立中央图书馆迁渝,觅定两浮支路为馆址。

3月10日中央广播电台迁渝播音。

是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开始在重庆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大后方的主要军事工业基地。

据<重庆通史>(周勇主编,2002年初月第一版),抗战期间,重庆兵工系统拥有各种工作母机一万六千余部,职工二万六千余名,占全重庆市产业工人总数四分之一强.5月1日民生公司、河南中福公司、北川铁路公司合组的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孙越崎任总经理。

5月25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嘉定(乐山)水上飞机航线正式开航,经停泸县(泸州)、叙府(宜宾)。

7月4日四川省政府通令:从是年度起,田赋一年两征,仍加征九成国难费,分上下两季征收,每季附加4成半。

8月2日重庆举行防空大隧道开工典礼。

该隧道由朝天门至通远门,临江门至南纪门,横贯老城区的南北东西,共有13处出口,可容纳4万人。

8月4日国民政府驻汉各行政机构全部迁移重庆。

1938年10月,在全国文协和剧协的领导下,举办了第一届戏剧节,持续23天,有500余名戏剧工作者,1000余名业余戏剧爱好者参加了演出活动。

1940年10月,全国剧协又在重庆举办了第二届戏剧节,这次有15个话剧团和8个其他剧种的剧团参加公演,演出剧目以宣传抗日救国为主。

10月1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社会部、行政院教育部、内政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合组之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在重庆成立。

抗战期间,经国民政府图书审查处注册行文审批的出版、发行机构共404家,加上未登记注册而出版的单位,共644家,出书8000余种,出期刊近2000种。

当时全国闻名的七大书局的总管理处几乎都在重庆,即: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正中书局、大东书局、开明书局、世界书局、交通书局。

军事委员会主办的《扫荡报》在重庆出版。

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计有航线4条,渡轮4艘。

11月5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将重庆市特别市党部改归中央直辖,并任命洪兰友为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

11月13日重庆市警察局公布全市人口统计结果,全市人口为496798人,较1937年底增加2.3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和江边船户,约60万人。

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

周恩来、博古、凯丰、吴克坚、叶剑英、董必武为南方局常委,周恩来为书记,负责领导中国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中区的各项工作。

2月7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正式成立。

蒋介石兼任委员长,常委为五院院长、外长、正副参谋总长、国民党中央常委3人,共11人,秘书长张群。

2月24日中国航空公司派机由重庆试飞仰光。

欧亚航空公司重庆-哈密航线开航,与中苏航空公司的哈密-阿拉木图航线联航。

1939年2月,重庆的天一、中国、华安、中央、太平、支平、四明、宝丰等10家公司发起成立了重庆保险业同业公会。

到1943年,重庆的保险公司已达21家。

就规模而言,计总公司12家,分公司8家,代里处1家;就业务而言,人寿保险3家,产物保险15家,简易、盐铁、人寿兼物产各1家。

到1945年,保险业的发展达到顶点,各类保险公司已增至53家。

5月3日下午1时许,日机26架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我飞机起飞迎敌,日机侵入市区狂炸,投弹100余枚,大梁子、苍坪街、左营街、陕西街等地均被炸起火,居民伤亡近1000人。

5月4日日机27架再度空袭市区,市区发生大火,都邮街、柴家巷尽毁,居民死2000人左右,伤3300余人。

三、四两日,市区房屋被毁1200余栋,驻渝的英、法、德使馆均无幸免,人员亦有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日机对重庆空袭达200多次,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2万多枚,炸毁房屋17000余栋,死难者同胞达11000多人,伤14000多人(不包括大遂道惨案),仅市区工商界的直接损失即达500万美元。

5月5日国民政府令重庆市改为行政院直辖市。

重庆各机关设立空袭联合办事处。

赈济委员会拨款100万元,急赈被难同胞。

5月7日,重庆居民紧急疏散至各县乡村达25万人。

5月11日国民政府任命贺国光为重庆市市长。

贺于15日就职。

6月26日教育部决定是年度国立各大学及独立学院统一招考新生,设重庆、成都等5处招生区。

6月30日重庆白市驿机场竣工。

该机场于1938年11月5日开工兴建。

8月15日重庆香港间无线电话正式通话。

9月1日国民党在重庆宣布正式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

12月16日重庆大中坝机场开工修建。

12月18日国民政府军委会颁布《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加强对新闻舆论和报纸杂志的控制。

抗战时期,在重庆发行过报刊的报社、通讯社就达200家以上,约占全国的一半。

这些报纸政治立场各异,左中右都有,反映了战时中国复杂的政治格局。

有代表进步势力的《新华日报》,代表顽固势力的《中央日报》、《扫荡报》,以及广大的中间报纸。

12月26日行政院第445次会议决议通过新勘定的重庆市新市区地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1940年1月27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珊瑚坝机场机棚失火,焚毁飞机4架及大量器材工具。

2月19日重庆市长途汽车商业同业公会成立。

惠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本150万元,杨若愚为董事长,主要经营日用必需品。

3月12日中国滑翔机运动开创者韦超在重庆滑翔进行表演,因飞机故障不幸遇难。

5月31日周恩来自延安返抵重庆,继续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和对国民党的谈判。

6月6日重庆市各界举行水上运动会,1000余名运动员进行划船、横渡嘉陵江比赛以及施救、跳水表演,沿岸观众达数万人。

6月8日由孔祥熙、孙科、陈立夫、邵力子等发起的中华交响乐在李子坝嘉陵宾馆成立。

《益世报》重庆版开始发行。

是月因宜昌沦陷,厂矿内迁工作告一段落。

据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统计,迁川民营工矿企业共245家,物资达9万余吨,技工4000人;计有冶炼1家,机械103家,电器18家,化学40家,纺织25家,食品10家,教育用具32家,其它工业18家;迁入地点90%以上在重庆市及江北、巴县一带。

据<重庆通史>(周勇主编,2002年第一版),截止1940年,迁渝工厂应为243家,占迁川工厂总数的百分之93.46,占内迁工厂总数的百分之54.7月1日重庆市开征遗产税。

7月4日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主要校舍均被炸毁;5日,日机80余架空袭重庆;9日,日机54架分3批袭渝,炸毁房屋380余栋,死伤70余人,日机被击落4架。

8月1日为保证重庆及其它重要城市粮食供应,行政院设立全国粮食管理局,卢作孚任局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