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听诊心音及分裂
听诊体位
平卧位 左侧卧位 坐位前倾
平卧位
左侧卧位
坐位前倾
心脏检查
听诊
瓣膜听诊区 听诊顺序
听诊内容 1、心率 、 2、心律 、 3、心音 、 4、杂音 、
杂音
1形成机制 形成机制 2分析要点 分析要点 3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心脏瓣膜听诊区
为心脏各瓣膜开 闭时产生的声音 传导至体表最易 传导至体表最易 听清的部位 听清的部位。 与各瓣膜的解剖 位置并不完全一 位置并不完全一 致
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过早搏动:
听诊特点: 听诊特点:①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 其后有—较长间歇(代偿间歇) 一次心 跳,其后有—较长间歇(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 ② 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 联律出现:二联律、 ③联律出现:二联律、三联律 房性、室性、 分 类:房性、室性、交界性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可见于正常人与器质性心脏病
S1和S2的鉴别 S1和S2的鉴别
鉴 别 点 最响部位 声音强度 S1和S2间距离 S1和S2间距离 与心尖搏动关系 S1 心尖区 响 较短 一致 S2 心底部 弱 较长 不一致
第三心音
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 出现在心室舒张早期,第 心室舒张早期, 二心音之后0.12 0.20s。 0.12一 二心音之后0.12一0.20s。 S3的产生是由于心室 S3的产生是由于心室 快速充盈时, 快速充盈时,血流冲击心 室壁引起室壁( 室壁引起室壁(包括乳头 肌和腱索)振动所致。 肌和腱索)振动所致。 成人一般听不到。 成人一般听不到。
3 4
2
5
1
心脏瓣膜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 肺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 三尖瓣区 二尖瓣区 主动脉瓣区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 区 肺动脉瓣区 三尖瓣区 少用) (少用)
听诊顺序
逆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A E
P M T
顺序
3 4 5
2
1
听诊内容
1、心率
2、心律 3、心音 4、额外心音 5、杂音 6、心包摩擦音
第二心音( 第二心音(S2)
出现在心室等容舒张期, 出现在心室等容舒张期,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Ø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 Ø 大血管壁振动 Ø 房室瓣的开放
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 第二心音听诊的特点
1.音调较高 1.音调较高(62Hz); 音调较高(62Hz) 2.强度较s1为低; 2.强度较s1为低; 强度较s1为低 3.性质较s1清脆; 3.性质较s1清脆; 性质较s1清脆 4.历时较短(0.08s); 4.历时较短(0.08s); 历时较短(0.08s)
S3听诊的特点 S3听诊的特点
1.音调低 1.音调低(<50Hz);2.强度弱;3.性质重浊而低钝, 音调低( 50Hz);2.强度弱 3.性质重浊而低钝 强度弱; 性质重浊而低钝, 似为s2之回声;4.持续时间短(0.04s);5.心尖部 s2之回声 持续时间短(0.04s) 似为s2之回声;4.持续时间短(0.04s);5.心尖部 及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晰;6.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及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晰;6.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7.一般在呼气末较清楚 一般在呼气末较清楚。 7.一般在呼气低
较短 较S1 清脆 0.08 s
之后
心底部 心尖部及 内上方, 内上方, 仰卧或左 侧卧, 侧卧,呼 气末
S3 血流冲击心 室壁( 室壁(心室 充盈音) 充盈音) 重浊 短 而低 0.04 钝 s
低
弱
心房收缩震 动
低
很弱
沉浊
心尖部及 内侧
心音改变
包括强度、性质改变、心音分裂等三种 包括强度、性质改变、心音分裂等三种 强度改变: 强度改变: S1强度改变 (一) S1强度改变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心室充盈
是低调、沉浊、很弱,历时很短,在sl之前。 之前。 是低调、沉浊、很弱,历时很短, sl之前 听诊部位在心尖部及其内侧。 听诊部位在心尖部及其内侧。
心
S1与S2的鉴别 一.S1与S2的鉴别
音
S3: 二.S3:健康儿童及青少年可及 S4:病理性,高血压、 三.S4:病理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 病
四.心音的鉴别见下表
听诊的准备
听诊心脏时,环境应安静,思想要高度集中, 诊心脏时,环境应安静,思想要高度集中,
仔细而认真地听诊。 仔细而认真地听诊。 病人多采取仰卧位 也可采取坐位。 仰卧位, 病人多采取仰卧位,也可采取坐位。 为了更好地听清和瓣别心音或杂音, 为了更好地听清和瓣别心音或杂音,有时 人改变体位,作深吸气或深呼气, 需让病 人改变体位,作深吸气或深呼气,或作 适当运动(在病情允许时) 适当运动(在病情允许时)。 听诊器---钟型体件, ---钟型体件 听诊器---钟型体件,听取低频 膜型体件, 膜型体件,听取高频
瓣膜状况 心室收缩力 收缩速率等。 收缩速率等。
心音强度改变-S1 心音强度改变-
一、S1增强: 一、S1增强: S1增强 二尖瓣狭窄:左室充盈减少, 1、二尖瓣狭窄:左室充盈减少,二尖瓣 位置低垂,收缩时间缩短, 位置低垂,收缩时间缩短,左室内压上升迅 二尖瓣关闭振动较大。 速,二尖瓣关闭振动较大。 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高热、 2、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高热、 贫血、 贫血、甲亢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影响因素——
主、肺动脉内压力 半月瓣的完整性和弹性
心音强度改变-2 心音强度改变-
S2增强 S2增强 原理: 原理:循环阻力增加或血流量增加 A2增强 由于A内压力增高所致。高血压、 增强: A2增强:由于A内压力增高所致。高血压、动 脉粥样硬化 P2增强 肺心病、左向右分流、 增强: P2增强:肺心病、左向右分流、左心衰 S2减弱 S2减弱 原理: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 原理:循环阻力减少或血流量减少,瓣膜关闭不 全、低血压 A2减弱 由于A内压降低所致。 减弱: A2减弱:由于A内压降低所致。A瓣狭窄或关 闭不全 P2减弱 减弱: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第一心音( 第一心音(S1)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心室收缩 机制: 机制: Ø心室收缩,二、三尖 心室收缩, 心室收缩 瓣突然关闭 Ø室壁和大血管壁的 室壁和大血管壁的 振动 Ø半月瓣的开放 半月瓣的开放 Ø心室肌收缩 心室肌收缩
1. 心率: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心率:
正常:成人心率 60—l00次/min, 60—l00次 min, 正常: 70一80次 min, 多数心率 70一80次/min, min以上 以上。 儿童多在 100 次/min以上。 异常: 心动过速—— 异常: 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超过100 100次 min,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min, 婴儿心率超过150 150次 min, 婴儿心率超过150次/min,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 60次 min。 心率低于60次/min。
S1 与 S2 强度同时改变
同时增强 心肌收缩增强 心脏活动增强 传导加强 同时减弱 心肌严重病变( 心肌病) 心肌严重病变(心肌梗塞 心肌病) 休克 传导受阻 心包积液 肺气肿胸壁增厚
(二)心音性质改变
心肌严重受损时,第 心肌严重受损时, 一心音失去原有的低 钝性质, 钝性质,而与第二心 音相似, 音相似,极似钟摆之 di- da声 称为钟摆 di- da声,称为钟摆 律。 若同时有心动过速, 若同时有心动过速, 心率120 120次 min以上 以上, 心率120次/min以上, 酷似胎儿心音称为称 酷似胎儿心音称为称 胎心律 钟摆律为一重要的体 提示病情危重 病情危重。 征,提示病情危重。 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 塞、重症心肌炎、克 重症心肌炎、 山病。 山病。
2.心律
正常心律: 正常心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 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律增快. 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律增快.呼气时心 律减馒, 律减馒,这种随呼吸出现的心律不齐称为窦性心律 不齐。 一般无临床意义。 不齐。 一般无临床意义。 的有期前收缩 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 的有期前收缩 和心房颤动
二.
三.
S1减弱 S1减弱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P-R间期延长 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肌病、 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肌病、心力衰竭 S1强弱不等 S1强弱不等 房颤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大炮音)
心音强度改变-S2 心音强度改变-
S2 = A2 + P2
一
概述
听诊是检查心脏的重要方法, 听诊是检查心脏的重要方法,也是较难 掌握的方法。 掌握的方法。 心脏听诊常可获得极重要的资料, 心脏听诊常可获得极重要的资料,作为诊 断的有力根据,如二尖瓣狭窄听诊即可确立。 断的有力根据,如二尖瓣狭窄听诊即可确立。 因此,医学生应用心体验,反复实践, 因此,医学生应用心体验,反复实践,逐 步掌握这项临床基本功。 步掌握这项临床基本功。
第四心音
出现在舒张晚期, 出现在舒张晚期,约 在第一心音前0.1s( 0.1s(收 在第一心音前0.1s(收 缩期前) 一般认为s4 缩期前),一般认为s4 的产生与心房收缩右 关。但正常人心房收 缩产生的低频振动, 缩产生的低频振动, 人耳听不到。 人耳听不到。
s4听诊特点: s4听诊特点: 听诊特点
5.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6.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第一二心音机制
第一心音出于心室收缩 开始, 开始,二尖瓣和三尖瓣 突然关闭, 突然关闭,瓣叶突然紧 张引起振动而产生。 张引起振动而产生。 第二心音由主动脉瓣和 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 的瓣膜振动所产生。 的瓣膜振动所产生。
2、心房颤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