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3
典型天气过程分析--天气分析I—寒潮3
5、小结 内容小结,言简意赅
谢 谢!
2、天气形势的分析
12日-13日,500hPa高空图,中高纬度环流场 的情况。(如:欧亚中高纬为两脊一槽型,其 中乌拉尔山附近为脊控制…..)
3、高空形势场分析 12日-13日,500hPa高空图,主要系统移动和强 度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变化?
4、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12日-14日,地面天气图,系统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为什么这样变化?
槽入海
11日08h 500hPa
高压脊 发展
东亚大槽 基本建立
12日08h 500hPa
脊加强,T落后H, 仍发展
新加L来强冷为-空44气℃并。入,冷中心
东亚大槽减 弱东移,让
位
13日08h 500hPa
T落后H
L
加强,-44°C,T落后H,槽加强
南支:基本无平流
14日08h 500hPa
暖平流,脊加强
东亚大槽重建 13
12日08时地面
14
G
13日08点
16
过程概况
• 时间:1970年11月10~14日
来自欧洲西部(冰岛以南洋面)的冷空
气与来自新地岛——喀拉海洋面的冷空气 合并,并经西北路自11日开始自西向东、
自北向南先后影响我国。冷高压前沿的冷 锋10、11日以东移为主,11日冷锋已影响 新疆北部,11~12日随着冷高压的增强, 寒潮冷锋东南下,12日冷锋移到东北地区 西北部经中蒙交界处到河套西北部。13日 南压到山东半岛——河套地区,14日冷锋 压过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5日冷锋进入南 海,全国性寒潮结束。
大风:内蒙古个别站 雪:贝湖附近出现大雪。
• 13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位于贝湖—蒙新高地— 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
大风:东北北部,华北地区出现区域性大风(53698 石家庄,20m/s,8级)
雪:内蒙古中部,东北东部——朝鲜半岛降雪。
• 14日:降温达寒潮落区位于东北东部—山东半 岛—华北北部和东北的西北角 大风:华北、山东半岛、长江沿岸出现区域性 大风(58527江西景德镇,20m/s,8级)
槽北段慢,南
段快,位于鄂 海—东北北 侧—黄海—杭
州,北段明显 加强。
15日08h 500hPa
脊后出现冷平流, 脊减弱
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28
10日08h 地面
冷高压
冷锋
1029
11日08h 地面
副冷锋
冷高压
1039
主冷锋12日08Biblioteka 地面105231
13日08h 地面
1057
32
14日08h 地面
蒙古高压1050-1060hPa或以上
2
新地岛-喀 拉海赶槽
乌拉尔山以南 影响槽
11月10日08时 500hPa
3
关 键 区
11月11日08时 500hPa
4
此次寒潮过程的冷空气堆积
• 500hPa 1.10日,新地岛-喀拉海-40°C,乌山以南-
40°C 2.11日,西西伯利亚-44°C,蒙新高地西侧-
此次过程,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幅
度的降温,不少地区24h降温达10℃以上, 同时陆地和海洋上出现6~7级偏北大风, 海上平均风力达7~8级。12~14日东北大部 分地区降雪,个别站达大到暴雪。
降温大于等于10°C 区域
19
• 12日:降温达寒潮标准的落区,位于中西伯利 亚—蒙新高地—新疆北部,内蒙古西部地区, 内蒙古中部中蒙交界处。
1053
33
15日08h地面
35
高空低槽动态图
地面冷高压与冷锋动态图
预报着眼点
• 冷空气合并得到增强 欧洲东移的低槽,与喀拉海的赶槽相叠加;
• 在蒙新高地的有利下坡地形下,槽得到加深。 • 槽后的高压脊脊后有明显暖平流,脊发展加
强,使脊前西北气流加大,加速北方冷空气 南下。 • 青高上小槽,过山后加深共同引导北方冷空 气南下。
20
形势分析
• 这次寒潮的短中期天气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 • 欧亚大陆为纬向型环流,后随寒潮爆发,经
向度逐渐增大。在基本气流中槽脊自西向东 移动略有发展,东亚大槽重建。 • 冷空气的源地在欧洲——冰岛以南洋面。 • 来自新地岛以东洋面上南下的冷空气补充。
21
10日08h 500hPa
弱暖平流 =>脊发展
有利于寒潮爆发情况:
• 符合寒潮环流形势 • 东亚大槽可能重建 • 南支与北支槽的叠加 • 地面气旋发展(先有北方气旋、后有南方气旋发展)
1970年11月9日08时500hPa等压面图
10日08h 500hPa
11日08h500hPa
12日08h 500hPa
L L
13日08时500hPa
寒潮预报
寒潮预报包括冷空气强度、冷空气爆发南下、冷空气主体 移动路径(寒潮路径)、降温幅度(寒潮强度)及寒潮天 气预报几个部分: (1)首先考虑有无冷空气的聚积、是否达到了比较寒冷的程度, 否则即使南下也难以形成寒潮; (2)其次判别达到一定强度的冷空气有无爆发南下的条件,即 有利的环流形势; (3) 根据环流形势推断主力冷空气的移动方向即寒潮路径; (4) 然后根据南下冷空气的强度与所预报地区在冷空气影响前 气温回升的情况估计降温幅度; (5)最后综合多种因素分析能否产生大风、霜冻、雨雪等各种 寒潮天气。
39
寒潮个例小结
1、过程的概述 2、环流形势分析 3、高空形势场分析 4、地面主要系统分析 5、小结
1、过程的概述
(概述寒潮的发生情况及伴随的天气现象)
提示:这是一次来自冰岛以南洋面上的冷空气, 经地中海——黑海——咸海进入我国,与新地 岛以东洋面上南下的冷空气合并,经西北路影 响我国的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低槽东移型。
40°C (进入关键区) 3.12日,西伯利亚-44°C 4.13日,东西伯利亚-44°C
5
中心 1041hPa
11日20点
中心 1052hPa
12日08点
2、寒潮强冷空气爆发的分析和预报
有冷空气的堆积,但不一定能向我国爆发成为寒潮。
能否出现寒潮,主要取决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 能否加大,即有无可能使高纬堆积加强的强冷空 气迅速南下,因此预报冷空气爆发,需判断引导 冷空气的低槽能否发展或槽后高压脊能否发展; 若为横槽则需判断横槽能否转竖。
参考姚学祥等《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1、寒潮强冷空气堆积的分析
强冷空气在西伯利亚、蒙古堆积是寒潮爆
发的必要条件。根据高空天气图上冷中心(或 冷舌)及地面图上冷高压的配合情况,可以判 断有无强冷空气堆积。 (1) 高空图有冷舌
500hPa -40°C或更低
700hPa -30°C或更低
(2) 地面图有冷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