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材料的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趋势可降解可食高阻隔活性纳米
摘要:自从有了食品,也就有了食品包装。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用植物叶片、兽皮等来包装食品,到了中世纪,则出现了麻袋、麻绳等包装材料,而到20世纪,新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工艺不断产生。
但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包装应该是从以食品的罐藏工业为标志的食品工业化发展开始。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优良品质的追求,以及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对包装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成为促使包装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食品包装,是指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把食品包裹起来,以使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其价值和原有状态。
而食品包装有以下的几个功能:(1)保护食品,让其在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的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价值与状态。
(2)方便储运,如仓储部门的堆放保管,商品的陈列销售及消费者的携带、取用和消费。
(3)促进销售,因为精美的包装能吸引消费者,增加其购买的欲望。
(4)提高商品的价值,适当运用包装可以直接增加商品的价值,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食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包装也趋向拥有日益完美的保鲜功能,开启食用更为便利的功能,以及逐步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走绿色包装的发展之路。
目前,食品行业开始拒绝过度包装,拒绝过度浪费,而使用再生材料或可持续性产品做包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一、可降解材料
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时间内造成性能损失的特定环境下,其化学结构发生
变化的一种塑料。
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以在完成使用寿命之后,通过紫外光的作用或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和还原,最终以无毒无害的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回归大自然。
二、可食性包装材料
可食性包装一般是指以人体可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为基本原料,通过包裹、浸渍、涂布、喷洒覆盖于食品内部界面上的一层可食物质组成包装薄膜的一种包装方法。
可与被包装的食品一起食用,对食品和环境无污染。
其优点较多(1)可以作为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载体,并可控制它们在食品中的扩散速率。
(2)有的可食性成膜材料本身具有营养价值,尤其是蛋白膜。
(3)可以用于小容量、体型差异大的单体食品包装。
(4)可防止食品组分间水分和其他物质的迁移而导致的食品变质。
(5)可食性膜和不可食性膜构成多界面、多层次的复合包装,提高了整体的阻隔性。
(6)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可提高食品表面的机械强度,使其易于加工处理。
三、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
新型高阻隔性塑料在国处已广泛使用,因为这种包装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对食品的保护,而且可以减少塑料的用量,甚至可以重复使用。
对于要求高阻隔性保护的加工食品以及真空包装、充气包装等情况一般都要用复合材料包装。
而在多层复合材料中必须有一层以上高阻隔性材料。
现在国内常用的高阻隔性材料有铝箔、尼龙、聚醋等。
随着食品对保护性要求的提高,阻隔性更好的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等也开始应用。
EVOH是一种链状结构的结晶性聚合物,集乙烯聚合物良好的加工性和乙烯醇聚合物的极高的气体阻隔性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阻隔材料,其阻气性比PA(聚酰胺)高100倍,比PE、PP高10000
倍,比目前常用的高阻隔性材料PVDC高数10倍以上。
四、活性包装技术
活性技术包装包括包装与包装内部的气体及食品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性包装能够有效地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由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和气体包装的进步,近年来活性包装技术发展很快。
如包装剩余空间的氧气会加速食品的氧化,除氧活性包装体系应运而生。
上个世纪70年代脱氧剂就开始用于食品包装。
其中铁系脱氧剂是发展较快的一类脱氧剂,其后又开发了亚硝盐系、酶催化系、有机脱氧剂、光敏脱氧剂等等。
又如能产生灭菌剂的活性包装体系,包括乙醇等杀菌系统,是将食品级乙醇吸收到一种载体上,装入食品袋中,可使食品,长期处于灭菌状态。
而活性灭菌物质与包装材料相结合的体系,是将山梨醇、山梨酸盐、苯甲酸钠、银沸石等物质加入到制造包装容器的材料中,然后制造加工成容器,使其缓慢释放出灭菌活性成分。
五、纳米包装新技术
在包装材料(如塑料及复合材料)中加入纳米微粒,使其产生了除异味、杀菌消毒的作用。
现在一些企业就是利用这一技术特性,将纳米微粒加入到冰箱材料(塑料)中,生产出抗菌冰箱,大大延长了冰箱内食物的保存期。
同样也可将纳米微粒加入纸、塑料及复合材料中用于包装食品,可提高包装食品的货架寿命。
食品包装就像食品的贴身衣物一样,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不但起着保护、宣传食品的作用,而且便于食品的储藏、运输和销售。
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食品质量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而,在未来的食品包装设计中,必须秉承节约资源、预防污染,保持环境质量的原则,以维持生态体系的多样性及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食品包装/张露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
2、食品软包装材料与技术/徐文达等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生鲜食品储藏保鲜包装技术/章建浩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
4、食品包装实用新材料新技术/杨福馨,吴龙奇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