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论文
“梦里水乡,再续前生”
——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分析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大众的重视,同时它们也是见证城市变迁的“空间化石”。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如何进行更新开发改造则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平江路采取以居住为主,商业旅游为辅的“稳静态”更新改造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争相模仿的对象。
正确处理好居住、商业和旅游三者的关系,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价值得以延续的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居住形态本身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也需要得到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稳静态;更新改造
1 研究背景
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集中体现
古城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区域,成为了古
城保护的重中之重。
除物质因素的建筑
风貌和景观环境外,历史文化街区还具
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城市生活中
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活”的历史
地段。
当前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模
式基本上是以保护、延续、展示其独特
的风貌和特色为指导思想来实现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的。
文化、商业和旅游成为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三大主要手段,这样的开发模式必然会对历史文化街区以居住为主、以商业休闲为辅的原始形态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形态作为最主要、最基本的“原生态”之一,对于整个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和特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开发更新过程中,居住形态的变化对开发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正是因为平江路对居住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人本身的情感方面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稳静态”更新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研究分析价值。
2 历史形态
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全长1606米,是苏州一条历史攸久的经典水巷。
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800多年来,不但平江路的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地保留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
平江路历史风貌
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
,较早出现了1834年的《吴门表隐》中,说道:"
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苑桥北一",很详尽。
平江路是沿河的路,这条路我去走的时候,也就是三里路长,并不是特别长,但是他给我留下来的影响却是比较深刻的,传统的戏曲和
原住民的老苏州特色都让我仿佛置身在千百年前的平江城
池之中。
3 开发模式分析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模式相较于其他的比如成都
宽窄巷子就显得格外安静,其开发始终将原居民的居住形
态作为街区的文化核心而加以精心保护,正是这种“原生
态”的保护理念,避免了大多数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中出
现“边缘化”的倾向。
开发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受到
异地居民及游客青睐的同时,仍旧还是原居民所关心和喜
爱的街区。
作为现实中的生活场所,街区的开发完全遵从
了居民的利益和要求,使历史文化价值在这个“真实的”、
承载着原有生活功能的街区中得到了最大的保护。
3.1 业态分析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少不了经济利益的
推动,而其并不是以短期利益为主,而是充分考虑到
长期价值的实现,不仅是追求最大获益,同时也是街
区得以永续发展的保证。
平江路主要街道以步行为主,
沿水而生,业态大多以创意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主,参
杂着些许休闲饮食场所,使得街区的业态氛围得以整
体化,统一化。
而街区的业态大多分布在沿街,而逐
步向里面则是居住生活区,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单一商
业导致整个街区在白天热闹非凡,而晚上则是空无一
人。
3.2 文化传承
苏州平江路平面图 平江路业态分布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传承是一个地方
更新改造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意味着这个
街区的灵魂是否依然还在,是否能承载着
那段过去的故事和人物。
每当人们说起平
江路时,那些以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和曾
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否还有空间去追溯他
们,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感情寄托和人文价值体现。
因此平江路的更新改造以“稳静态”原则为主,修旧如旧的手法以及对原真性的尊重使得我漫步其中时,能感受到老苏州的休闲生活,达到了体验式旅游而不单纯是购物式旅游。
3.2 社会评价
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优劣评价不在于其获得
了多少专业人士的肯定或者是各种专业奖项,更
多的应该是考察更新后社会对其的评价,这样是
尊重大众参与的做法,同时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而根据我在平江路的观察发现,平江路是一个可
以让人慢下来的地方,一个转角,一曲小调都可
以让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同时他丝毫不会被
这个时代的进步而更替,而是在这个吞噬力极为强大的当今社会中任然保留自己的个性,这样才会让其在时间的流转中得以永续发展。
4 规划经验
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改造对于整个城市规划
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城市独特性的最
好展现。
现代的城市发展由于交通的便利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多城一面,或者盲目照搬照抄国外的套路,导致中国城市的发展渐渐失去其魅力。
其实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保护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这样使得每座城市都能有一个窗口,向人们展示其过往的精彩,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承载了本地居民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从单纯的物质追求慢慢提升到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而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街区和城市空间远远比书本和图片更具有说服力。
平江路风貌一
平江路风貌二
平江路传统曲艺表演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当中,对人的尊重应当是第一位的,具体体现在人文关怀和公众参与。
人文关怀主要在于重视人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对文化熏陶的需求。
充分从各种相关角色进行考虑,历史文化街区不是属于特定的一个族群,不仅是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也是当地人生活休闲的好去处,不仅是决策者或者开发者实现价值的地区,也是受众感受别样文化的精神家园。
因此,需要在各种人群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共同的价值,满足不同的需求,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其次是公众参与,在国外的城市规划中,这一环节历来就相当重视。
而在我国的规划中,尤其涉及到相关拆迁或者搬迁问题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便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其中的产权问题和相关的管理办法都会影响到街区的发展。
而公众参与可以使得规划方案,这样能获得不同角度下的意见,更加有利于方案的实施。
同时大众的参与也是各方经济利益的权衡,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化,而经济的发展是街区持续发展进步的动力。
4 结论
通过对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模式和更新改造的手法分析,更对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目前我们身边不乏很多正在改造更新中的项目,如东西巷。
相比较起来,东西巷的改造更新商业利益化远远大过了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忽略了城市设计的最本质的目的,及为谁而设计?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设计中,我们更多的需要关注到受众的需求以及我们所服务到人群到底是什么。
同时经济利益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动力因子之一,但是长远的利益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目的。
因此我们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也是我们城市设计的又一重要课题。
而我们也要明白城市的更新和改造一旦形成很难再去更改,因此我们的规划手法一定要慎之又慎,综合考虑才能保证其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被社会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