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产业问题与对策
资源勘查工程10-3班巫广森 3100101316
摘要:稀土素有现代工业“维生素”之称,被人们称作“宝库”,是一种有着特殊功能的材料,其最显着的功能就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广泛运用于军事、冶金工业、石油化工、陶瓷化工和农业等传统产业。
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供给国,在稀土的生产和使用量上居世界第一位。
但由于稀土应用水平不高等各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稀土产业大而不强的现实。
文中总结了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稀土产业、保护稀土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稀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稀土元素是从18世纪末开始被陆续发现的,是镧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密切相关的钪(sc)和钇(Y)两个元素的总称,共17个元素。
稀土是一组同时具有电、磁、光以及生物等多种特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因此被称为。
工业维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宝库”(1)。
稀土不仅具有各种优良的特性,更神奇的是它作为添加剂能与其他材料组成具有优良性能的新材料,使其质量和性能远超出原材料。
稀土是新型电、磁、光等新材料领域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因此稀土材料的应用水平对高技术领域的突破起着重大作用”(2)。
稀土资源并不十分稀缺,而且新的稀土资源正在不断被发现。
但总的来说,稀土在全世界的分布并不均匀。
稀土元素多以稀七氧化物等矿物的形式存在。
目前已探明约有250种矿物含有稀土元素,目前只有10几种被开发”(3)。
稀土资源大国主要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此外巴西、加拿大,印度等国也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稀土资源。
截止到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
占世界的36%;俄罗斯为1900万吨,占世界的19%;美国为1300万吨,占世界的13%,澳大利亚为540万吨,占世界的5.4%(4)。
一、我国的稀土资源分布概况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资源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
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稀土资源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床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又相对集中。
现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地。
这些矿床、矿点和矿化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
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形成北、南、西、东的分布格局,并且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二、稀土产业状况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开发和掌握了先进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稀土产业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规格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的单一稀土产品每年产量已达到7万余吨,而最初都不到千吨。
现在我国单一稀土产品的纯度也以三个九以上的高纯产品为主。
我国稀土精矿年处理能力已超过14万吨(RE0)。
年生产能力也接近11万吨(REO)。
全国稀土冶炼企业近170多家。
其中超过15家的大型企业年处理能力在2000—5000吨(REO),有6家超大企业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RLEO)。
我国稀土产业分布呈现“北轻南重”的特点,这是由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状况决定的。
根据稀土资源“北轻南重钆睛况以及市场需求,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北方轻稀土和南方中重稀土两大生产体系。
以包头的稀土资源为主,加上四川的轻稀土资源构成T:II:方轻稀土产品生产体系。
江西省离子型稀土矿丰富,加上广东省的稀土矿形成南方中重稀土生产体系。
我国生产的稀土产品具有规格全.品质高等特点,近年来出口销量一直处在世界第一位。
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实际冶炼分离能力估计已达20万吨,年产稀土金属5万吨。
我国生产的稀土产品多达400个品种,各种品级规格有上千个。
我国的稀土产品出口创汇始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口量增加很快。
因为利润可观,稀土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量甚至超过了国际市场需求,致使稀土价格非常低廉。
发达国家企业便停止开采自己的稀土资源,低价进I:3我国质高价廉的稀土,很多国家除了进13满足消费需求外还出于战略考虑,进行大量储备。
目前全世界消费的稀土产品95%以上来自中国,我国已经是世界稀土资源和产品市场的最主要的供给国,但我国出13的稀土产品绝大部分是没有加工过的原料和粗加工的初级产品。
我国各行业的稀土应用量迅速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稀土年消费量只有1000吨左右。
2010年,我国稀土消费量达到8.7万吨,增加了80多倍。
国民经济主要的30多个领域都有稀土产品的广泛应用。
稀土新材料正成为稀土应用的主要推动力。
稀土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已经达到5.38万吨.并正在稳步增长。
三、稀土产业问题
虽然稀土资源富集于我国,但由于我国盲目、无序、过度的低水平开发,造成世界范围的供过于求,价格低廉,受人控制;宝贵的资源遭到破坏,长此下去,我国的资源优势将会很快消失。
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源储量消耗过快,可持续利用堪忧。
我国稀土资源虽然丰富,但资源浪费严重。
特别是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属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然而,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的现象大量存在,采选回收率不到40%。
(二)初级产能过剩,出口低价竞销。
国内现有稀土冶炼分离能力已经超出市场需求近2倍。
目前全世界每年稀土总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而我国的产能就达18万吨。
产品供过于求,企业急于寻找销路,导致相互压价、恶性竞争。
我国是稀土产业大国,却沦为没有定价权的稀土弱国。
(三)产品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
稀土产业价值沿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呈裂变式增长的幅度比其它产业更为显著。
稀土精矿、新材料和元器件价值之比达到1:50:500。
而江西情况表明,我国稀土产业主要是低端产品。
这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力量分散、条块分割、应用产品开发滞后、自主创新不足等密不可分。
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四)管理缺位,环境污染严重。
不仅是江西,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国内相当多的稀土企业缺乏环保设施或环保投入不够。
稀土资源开发不仅环保标准偏低,而且执法不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污染治理费用尚未计入生产成本,导致产业进入门槛低下。
这样,一方面造成稀土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压低生产成本,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采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四、采取措施
(一)关注稀土,保护稀土,以江西省为试点,从国家层面组织力量专门研究稀土问题。
在调研中感到,当前稀土行业仍然大量存在无序开采、压价竞销、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等令人深感痛惜的现象。
建议从国家层面组织力量专门研究稀土问题:立足中国国情,以江西省为试点,授予江西省在发展稀土产业方面以更大的自主权,并了解世界市场和管理办法,认真总结我国稀土产业宏观调控、外贸配额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总量控制等一系列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其利弊得失;建立健全稀土资源和稀土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我国稀土资源的战略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形成管理合力。
江西省稀土工业发展现状表明,有关稀土管理的资源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外贸政策、财税政策、环保政策等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
为把各部门的力量形成统一的合力,需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建议研究江西经验,由国务院相关领导出面,组建稀土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稀土工作联席会制度,负责稀土工作的协调规划与科技创新等;定期召开有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问题,互通情况,制定政策。
参考文献
(1)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郭菠林,贾志琦,刘翠玲,等。
中国稀土产业现状及战略安全的几点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32):95-98,
(3)黄小卫,李红卫,王彩凤,等.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现状及进展【J】稀有金属,2007,3 1(3):279-288.
(4)吴白芦,徐光宪,高小霞,等.稀土的战略意义——我国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1996(4):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