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查房

一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查房

一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护理查房
查房人:张陈
临床表现
01
不排便或胎便排出延迟,患儿生后24h内无胎 便排出或仅有少量的胎便。
02
腹胀为早期症状之一,腹胀、便秘呈进行性 加重。
03
新生儿期可以出现低位性肠梗阻的症状, 可以伴有呕吐存在
分型
超短段型
1
病变局限于直肠远端,临床表现为内括约肌 失迟缓状态,新生儿期狭窄段在耻尾线以下。 短段型
钡剂灌肠48h复查:阑 尾、盲肠、升结肠至 直肠内较多钡剂残留, 考虑为先天性巨结肠 全结肠型。
术前护理
01
清洁肠道
8月3日-8月9日每日用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每次注入量50100ml,每日1000ml左右,排出量大于灌入量,减轻腹胀, 排出粪便,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编辑标题
③灌肠,温盐水洗肠每日1-2次,可同时行药物保留灌肠。胀 气严重的患儿,可留置肛管,使肠道炎性渗出物随时排出, 促进排气,减少毒素吸收。
重型:需要禁食,行以上操作。
谢 谢 欣 赏
T H E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E M P L A T E
诊断一 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护理措施:
1、通过分散患儿注意力,运用抚触、安抚奶嘴等尝试缓解患儿疼 痛的情绪。 2、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和舒适卧位。 3、评估患儿疼痛级别,监测患儿病情变化。 (FLACC评分法,由面部表情、腿部动作、活动、哭闹、可安抚性5 项指标组成,适用于0-7岁儿童疼痛评估,更适用于术后疼痛评估)
参考文献:陈佳佳, 童莺歌, 黎晓艳等. 中文版行为疼痛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 2017, 第31卷(32):4043-4047.
诊断二 管道滑脱:与患儿留置管道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肛管风险级别,贴好管道标识。 2、保持有效引流,将肛管置于毛巾下,妥善固定。 3、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4、及时更换患儿管道固定胶布。
手术记录
2018年8月10日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 肠造口还纳、全结肠切除及回肠直肠Duhamel吻合术, 术程顺利,全麻醒后氧饱和度100%,予以抗感染止血 支持治疗。
术后护理诊断/问题
01
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02
03 04 05
管道滑脱:与患儿留置管道有关
体温升高:与外科热、麻醉后反应有关 红臀:与大便次数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吻合口狭窄
病例
手术史:2018年04月28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横结肠、 乙状结肠、回肠活检+回肠造瘘术。 查体:T:36.8℃;P:127次/分,规则;R:28次/分, 规则;体重:6.1kg,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情况(体检):腹部外形正常,右上腹可见单腔肠 造口,造口肠管颜色红润,无脱垂,排气排便良好。 肛门指检:予小指入肛,距肛门1. 5cm处可触及一狭 窄环,小指尖不能顺利通过,退出手指无排气排便。
02
单击编辑标题 建立静脉通路
8月6日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PICC)于左上肘
给予肠内、肠外营养
03
1、静脉输入葡萄糖、脂肪乳、电解质等,保证营养供给 能提高患儿手术耐受力。 2、应用要素饮食作为肠道手术前的治疗饮食,选择肠道 营养素:纽太特。
参考文献: [1]李雪莹,韩枫,胡晓云.156例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医 科大学学报,2013,(1): 89-90 [2]徐桂芹.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前术后护理[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9)
PART 02
病例
姓名:吴虹燊 住院号:1959900 出生日期:2018年4月15日 年龄:3月15日 性别:男 床号:984061
入院日期:2018年7月30日10:51:54
主诉:先天性巨结肠小肠造口术后3月余。
病例
现病史:患儿于出生后48小时胎便未排, 伴全腹胀, 并逐渐加重,伴呕吐,呕吐物为黄色含胆汁液体及墨 绿色液体,在当地医院行X片提示肠梗阻,遂到湖南 省儿童医院就诊,行钡剂灌肠考虑“先天性巨结肠”, 于2018年04月28日在全麻下行横结肠、乙状结肠、回 肠活检+回肠造痿术,术后病检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 症。术后恢复良好,今为求行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 诊,门诊以“先天性巨结肠,小肠造口术后”收住。 造口术后,患儿精神饮食良好,造口排气排便好,小 便正常,体重增长良好。
出院健康教育
小肠结肠炎: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即使手术后仍会并发小肠结肠 炎,一旦患儿出现高热、腹胀加剧、腹泻、粪汁奇臭、 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紧急处理,立刻给予对症治疗。患 儿出院后仍需继续观察排便情况,定期复查。
出院健康教育
小肠结肠炎的处理(轻型): ①静脉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失衡,必要时可输鲜 血或血浆。 ②应及时给予消炎、抗感染治疗。
2
病变局限于直肠近、中端,相当于第 2 骶椎 以下,距肛门距离不超过6cm。
常见型
3
无神经节细胞区自肛门开始向上延至第 1骶 椎以上,距肛门约9cm,病变位于直肠近端 或乙状结肠交界处,甚至达乙状结肠远端。
分型
长段型
4
病变延至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全结肠型
5
病变波及全部结肠和回肠,距回盲瓣 30cm 以内。 全肠型
诊断三
体温升高:与外科热、麻醉后反应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患儿于术后第一日早上6点体温升 至最高达38.2℃。 2、采取物理降温,温水擦浴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处 等,降低患儿体温,患儿于术后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 3、遵医嘱行术后美士灵药物消炎治疗。 4、注意无菌操作。
出院健康教育
4、出院后一个月先每日扩肛1-2次,扩肛时,扩肛器(或手 指)一定要通过吻合口处,以后每隔日扩张一次,坚持扩肛 3-6个月。 5、活动,较小的婴幼儿由家属抱起定时活动,防止肠粘连发 生,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6、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来院复查,了解伤 口恢复情况,以后则每年复查一次,如发现大便异常腹胀等 情况及时就诊。
诊断依据
5
钡剂灌肠24h复查: 各段结肠及直肠、阑 尾内较多钡剂残留或 排出量极少,考虑为 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 型。
钡剂灌肠:直肠至升结肠盲肠管腔 呈均匀性狭窄,结肠袋消失,未见 龛影及局限性狭窄段,全结肠无明 显蠕动,30分钟排便后观直肠至盲 肠钡剂未排出,肠管无回复,考虑 为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型。
护理措施:
术后2周后做好维持性扩肛运动,扩肛时,使用扩 肛器或手指,一定要通过吻合口处,以后每隔日扩肛一 次,至少坚持3-6个月,至吻合口平整柔软、直肠吻合 口瘢痕软化为止。
出院健康教育
1、指导家属保持患儿肛周皮肤清洁干燥,保护患儿肛周皮 肤。 2、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功能紊乱及肠炎发生,饮食有规 律,半年内以软食及含纤维素低的食物为宜,婴幼儿要素饮 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慢慢添加牛奶辅食。 3、训练婴儿定时排便,建立排便反射。
诊断四 红臀:与大便次数增多有关
护理措施:
1、每次排便后用柔软的毛巾擦洗干净。 2、洗完后用吹风机冷风档低档吹干,吹风机口 距肛门10cm左右,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 3、涂抹鞣酸软膏或者红苹果宝宝爽软膏或者用 造口护理粉加上皮肤保护膜循环三次使用,保护 肛周皮肤。
诊断五 潜在并发症:吻,距回盲瓣 30cm 以上,甚至累及十二指肠。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平片上可以看到低位性肠梗 阻淤胀扩大的结肠及液平。
钡剂灌肠
可见痉挛肠段和扩张的肠段, 24或48小时钡剂仍有残留。
直肠肛管测压
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内 括约肌反而收缩,压力上升。
直肠粘膜活检
在距肛门3cm、6cm各取一块 组织检查,神经节减少或异常。
诊断依据
病史:因“先 天性巨结肠小 肠造口术后3月 余。”入院。
直肠肛管测压: 抑制反射消失, 内括约肌反而 收缩,压力上 升。
1
2
3
肛门指检:予小指 入肛,距肛门 1.5cm处可触及狭 窄环,小指尖不能 顺利通过,退出手 指无排气排便。
4
直肠粘膜活检: 距肛门3cm、 6cm肠壁粘膜 下层未发现神 经节细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