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川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p易斌摘要:武汉会战是川军参加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
作为内争的失败者,川军担负起了抗外的最艰巨的任务,付出了惨重牺牲。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其中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地方主义的影响、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等问题,并揭示川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川军;武汉会战中图分类号:E296.93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2001)01-0053-62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早已得到学术界的肯定,但许多论者对武汉会战中川军的表现却语焉不详,几乎使之成为川军抗战史研究中的一个盲点。
不屑一顾或讳莫如深都是偏见,这将影响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川军在武汉会战中的历史地位。
本文拟从川军做为内争失败者参加武汉会战这一新视角出发,考察这一段内争与抗外相互缠绕、政治因素与非政治因素混合作用于战争过程的历史,给予会战中川军以符合历史实际的评价。
(一)武汉会战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进行的一次持续时间最长、投入兵力最多、战场范围最广、战役战斗次数最多的大会战。
川军与桂军、粤军、东北军等地方军参加了这次会战,川军具有取得突出战绩的优势条件。
首先,从参战部队的数量来看,除四十七军在山西作战外,其它川军各部都投入了战斗,共计20个师,2个独立旅,约占整个参战部队129个师的16%。
桂军有11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9%。
粤军有7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与5%。
东北军有5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3%。
滇军有4个师参战,约占总数的3%¹。
川军在参战部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其他地方军。
其次,从参加的战役战斗次数来看,川军也在地方军中居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川军在整个会战中参加的大小战斗为46次º,黄广战役、信罗战役、万家岭战役等重要战役都有川军参加,其足迹达大别山南北东三面山麓、长江两岸、鄱阳湖畔、五岭及幕埠山地区。
桂军作战区域包括大别山南、东麓,参加战役战斗十七八次»;粤军在会战中只参加了南浔会战中小阳铺,和尚洼,万家岭等地的战斗¼;东北军也只有五十三军参加过十七八次战斗½。
第三,从部队的武器装备来看,川军的总体水平不是参战部队中最差的,但各部间有优劣。
二十二集团军仅有川造武器和少数俄式轻机枪及马克沁重机枪¾。
二十六师经过淞沪战役后武器较缺,参加会战时乃未补齐,自动火器几乎没有¿。
独立三十五旅原属杨森部,以后装备无改善。
这三部装备较差,但在参战川军中只占10%左右。
杨森部在37年12月底至38年初增补了一批德造,捷克造武器,该部每营增一个重机枪连,每团增一个迫击炮连,且充实了通讯部队À。
刘湘部是川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37年整编后仍保留了十一个甲种师,蒋介石还答应出川抗战的该部第三十、第二十三、第二十九集团军按中央军的标准拨给装备,但后来没按规定补足Á。
以这样的整体装备水平,只要川军发挥正常,完全可以取得理想战果。
第四,从参战经验来看,邓锡侯、孙震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在参加武汉会战前已在山西与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后来又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滕县保卫战的惨胜,参加罗山保卫战的一二四、一二五师的多数官兵是从经过这次战斗的部队中抽编出来组成的。
杨森的二十军此前曾参加过37年10月的淞沪抗战,因战功受到国民政府军委会三万元嘉奖。
二十六师在淞沪会战中的战绩在参战的七十多个师中名列第五,日军称它为/国民党旁系有力部队0Â。
由刘湘旧部组成的参战部队虽然在武汉会战开始后才进入战场,但由于其在川内争霸战中处于得胜地位,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
第五,从战略战术的机动灵活性来看,川军中下级指挥员在战斗中表现不错。
38年9月中旬,独立三十五旅守半壁山要塞突出部时,旅长李宗鉴以逆袭战及正面牵制和侧面突袭的战术与挟海陆空之威的日军作战,并以近距离战法使日军的飞机舰炮失去了威力,改变了因装备带来的战场优劣势对比 l v。
在38年9月初的黄广战役中,第二十九集团军某旅旅长许国璋以夜袭战攻黄梅县城,取川军夜战之长补装备之短,迫使日军增兵固守。
10月中旬,又以突袭方式在上巴河突围战中击溃攻破六十七军前线阵地之日军,掩护部队安全转移 l w。
第六,从川军在会战中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来看,也堪称无与伦比。
在信罗战役中,一二五师七五零团某排被日军四百多人围困在狮河西岸一村庄,该部拒绝投降,最后全被烧死。
黄广战役中,第二十九集团军某部三次抢夺广济龙顶寨,牺牲达三千多人。
龙顶寨被日军攻破后,川军三百多人被屠杀,最后剩下的七十多人被绑在树上活活饿死,但无人乞降偷生 l x。
由此可见,川军完全能够在武汉会战中赢得声誉,但事实上却屡遭国民党高层人物非议。
38年6月5日,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徐永昌给川军二十七集团军驻鄂办事处主任的代电稿中,认为杨森第二十军在数百日军进攻下,/未经力战,轻弃名城0,并告诫杨/努力前途0 l y。
38年12月11日,陈诚密电蒋介石严惩在南浔当会战中溃退影响全局的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及该部新十五师某旅旅长韩任民 l z。
39年夏,蒋介石在西安会议上要严办弃守罗山县城的第二十二集团军一二四师师长曾苏元,后改为记大过两次 l{。
这表明川军没有取得与自身实力相当的战果。
探究其原因,主要有:蒋介石中央派系削弱地方实力派的预谋的影响,川系地方实力派首领刘湘个人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国民党统帅部制订的战略战术的影响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历史遗留的政治因素的影响。
(二)(1)蒋介石在28年对中国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地方实力派对中央的离心力依然存在。
从国家利益着眼,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全国统一市场,这就得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及残余影响,实现中国真正的统一。
但蒋介石在加强中央权威时却没有找到妥善的办法,引起地方实力派抵触。
/九.一八0事变后,国内矛盾有所转移,但由于这一矛盾没有根除,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常常不自觉地利用抗战做幌子来维护自身利益。
中央派系试图通过抗日来削弱地方势力,例如:在地方部队中流传/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0这一说法,何应钦在抗战之初也电示刘峙:/依最近所定战斗序列,旧东北军系以各军为单位,分割使用0 l|。
地方实力派也想在抗战中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在中央派系的压制下求生存。
川系地方实力派与蒋介石中央的矛盾,就典型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这种状况。
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以前,四川军阀依附北洋政府,易帜后与国民党中央的关系也不亲密,四川实际上处于割据状态,35年中央系的参谋团和别动队入川,双方矛盾激化,在随后的整军过程中,川系地方实权派进一步感觉到中央削藩的威胁。
因此,刘湘于37年8月在国防会议上主动提出四川可派兵30万抗日,以对付裁军,这还可争取对蒋斗争的主动权 l}。
同时,他又加强在军队中的反蒋秘密组织武德励进会来团结干部,并在成都及其它重要地区进行军事部署。
这样,川军与中央军不时出现零星火亻并。
蒋介石决心去刘,暗中向川军重将唐式遵、王缵绪许愿事成后由他俩取代刘湘为川康绥靖主任和四川省主席职位。
刘湘察觉后轮换调整了唐王两军的中层干部,还令武德励进会派人监视唐王 l~,后来他还与韩复榘、宋哲元密谋调军阻截中央军入川,失败后,蒋介石对川军的防范更加严密 m u。
刘湘于38年1月死后,许多人认为他的死与蒋介石有关,于是川内对蒋不满情绪日渐增涨 m v。
不久,蒋介石准备任张群为川省主席,遭到川内各方一致反对,张群因此暂时没能就任。
武德励进会在这件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蒋介石再让顾祝同主川,刘湘旧将王陵基发话:/顾祝同如敢到蓉,当以机枪大炮在机场欢迎0 m w。
顾不敢到川,蒋介石只好利用川将王缵绪主川,而王附蒋犯众怒,被迫于39年下半年去职。
为了继续领导与蒋介石的对抗,武德励进会部分师旅级的主要会员公推王陵基为代理会长。
王下令加强内部团结,维持地方治安,并强调没有该会的命令所有部队不准调动,他还派人与邓锡侯,刘文辉两部密切联系。
川系地方实力派的这种强硬态度增加了蒋介石整治川军的决心。
他先用官位收买川军将领,武汉会战开始后又把出川部队分散布防。
这使得出川部队中武德励进会会员失去作用,但川内部队中会员仍在活动 m x。
一些被授以官位的川军将领反蒋之心依旧。
38年3月,被蒋介石委为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的邓锡侯从前线回省就任时,在各界欢迎会上说:/以我的责任来说,我是四川人,看见地方负担过重,民困未苏,将来定要从旁向中央建议,以谋苏息的0 m y。
这表明邓锡侯将会继续刘湘的反蒋活动。
因此,蒋介石对四川地方实力派的打击也进了一步。
在38年3月的滕县保卫战中,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被置于最险恶的战线阻挡日军,其一二二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将师长王铭章阵亡。
这是蒋介石用合理化手段削弱川军的实例。
在随后的武汉会战中,二十多个师的川军被调上前线,在内外逼迫下岌岌可危。
到38年夏天,川军在内争中的失败大致成为定局 m z。
尽管绝大部分川军激于民族义愤在武汉会战中与日军进行了不屈战斗,但总体战绩不突出,应归咎于内耗之弊。
中央派系与川系地方实力派的争斗给武汉会战中中国方面带来的危害,典型地表现在信罗战役中的罗山保卫战南浔线方面的岷山战斗中。
信罗战役是武汉会战中北线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中方作战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日军由合肥西进经罗山占信阳沿平汉线直取武汉。
蒋介石嫡系第十七军团军团长兼第一军军长胡宗南奉命率部守卫信阳-罗山一线,但战斗打响时胡部尚集结在南阳地区。
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参加滕县保卫战后经过抽编整补成立的一二四、一二五师奉命先于胡部开赴位于日军西进必经之地罗山县城一带阻击日军,以确保远离战场的胡宗南十七军团集中信阳。
信罗战役于9月16日在罗山打响,胡部于9月21日到达预定地点。
其时川军已经过四天激战。
战斗中一二四师被置于阵地突出部位,不但暴露在日军火力之中,而且被日军一支先遣队绕至该部右侧后背,处境危险。
该师师长曾苏苏元害怕被围,于9月19日夜主动撤退至二线阵地御敌。
后日军经罗山西南小路插入信阳背后,与由罗山西进的日军合围信阳,致武汉门户洞开 m{。
信罗战役中军队的布置情况很明显地带有中央军与地方军的差异。
十七军团属蒋嫡系,蒋介石将其置于南阳后方,直到会战后期才把它投入战斗。
该部进入战场前,以川军两师为主的地方部队已在前线挫伤了日军锐气,给胡部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川军将领经过了滕县保卫战的恶战,惊魂未定,因而当一二四师面临或者与敌硬拼被围遭歼或者撤防二线阵地保存实力以待机歼敌的择抉时,自然就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蒋介石中央派系在抗战中运用诸如此类的方式已经把川军消灭得所剩无几。
抗战结束时,川军虽有十几个军的番号,但川康实力派掌握的军队不过两三个军 m|。
可见曾苏元避战求存并不是偶然的。
罗山之失使整个战局糜烂,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带来的祸害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