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特性探讨_刘佳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特性探讨_刘佳

空港物流园区的具体空 间 组 织 应 采 用 多 元 化 的 理 图1 空港物流园区运行框架示意图
第 三 篇 85
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
《 规 划 师 》论丛 新时期城乡规划发展与创新
念,从空港物流园区总体发展定位出发,从入园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从空港物流园区 的弹性扩展的可能性出发进行规划布局。
2.3 交通特性 空港物流园区是高效率运作的物流系统,具有与一般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不同的交通
特性,对快速流通、保税、通关检验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完善的交通体系能为空港物流 园区的人流、物流的顺畅流动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更能促使信息流动顺畅。 2.3.1 交通体系构成
(1)航空运输网络。空港物流园区通过航空运输体现运输服务的价值。航空运输网络为 进驻园区的企业提供了更为直接和快捷的运输途径。
空港物流园区内部货运流程,即园区内的交通流线组织,是整个物流系统在物流园区节 点内物流运作过程的具体反映,须经过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 理等环节。园区内部交通流特征主要由业务特点所决定,不同用地类型的交通流特征差异明 显。园区的交通系统规划应更多地考虑对货运交通需求的分析,而对通勤需求及业务需求所 产生的客运交通可仅做适度分析;同时,要更关注整个货运流程在平面系统上的体现。具体 规划应坚持如下原则。
2.2 空间布局特性 空港物流园区处于航空枢纽影响力辐射最强的地区,其空间结构不仅取决于空港和航空
服务的特征,包括净空要求、 用地要求及噪音分析等,还取 决于空港与中心城市的地面交 通通达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结 构、周边区域环境、空港仓库 及相关厂房等本身的工艺要求 等因素。其相应的空间布局, 要按照从货物的进入、组装、 加工等到运出的全过程进行综 合考虑(图1)。
表1 物流功能、物流空间设施及其所属城市建设用地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功能分类
物流功能
物流空间设施
所属城市建设用地类型
基本功能 增值功能
仓储 运输 装卸搬运
配送
海关检查 / 保税 加工、包装 流通
信息处理
仓库、货运场站、堆场等 交通基础设施 仓库 配送中心 批发市场、零售商店等 配送中心
仓库、办公 加工中心、配送中心 仓库、批发市场、零售商店等 货运场站 配送中心
《 规 划 师 》论丛 新时期城乡规划发展与创新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特性探讨
□ 刘 佳
[摘 要]空港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园区的一种类型,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其规划有着自己的特性。从用地特 性、空间布局特性、交通特性、绿化景观特性等方面分析,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应重视前期研究,用需求引 导规划,用流程组织用地,重视货运交通分析,在对外区域及办公管理区域选择绿化景观节点,进而优化 用地规划和空间布局,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促进我国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向着更科 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空港物流园区;产业功能;管理运营模式;规划特性
(3)建立海关封闭围网。空港物流园区为处理国际、国内航空货运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国际货物处理区均为海关监管,需要按海关相关要求设置封闭的围网。
(4)充分考虑远期发展需求。园区的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远期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导致 的交通量增长,用滚动和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园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以满足整个园区未 来的正常运行。
(1)空侧路与陆侧路分离。空侧路和陆侧路是按照道路功能划分的,空侧路直接联系机 坪,具有不被干扰的特性,陆侧路联系园区内外社会交通,故空侧路与陆侧路要分离(图2)。
(2)货运性道路与生活性道路分离。空港物流园区以大货车货运交通为主,很少有小汽 车流和人流交通,因此规划应做到货运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分离,避免交叉。
在空港物流园区中,有效、合理的功能设置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84
2 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特性
2.1 用地特性 空港物流园区物流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用地组成的多样性。从功能分析,空港物流
园区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仓储、运输和配送, 辅助功能包括包装加工、流通、装卸、信息处理、结算等,对应着《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 设用地标准》中城市的仓储用地、工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商业用地、行 政办公用地、市政服务设施用地等。由此可见,空港物流园区的用地是高度复合的用地,每 个地块尽管采取了主导功能类型的划分,但仍具有高度复合的功能特征(表1)。
1 空港物流园区的产业功能构成
空港物流园区是机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场组织各种物流活动、完成物流功 能、提供物流服务的重要场所,其产业定位受所依托的主体机场的性质影响。依照与航空运 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的不同,可将空港物流园区的功能产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服务于航 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海关、检疫检验等)提供 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第二类是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产业,具备综合性的仓储、运输、 装卸搬运及配送等功能;第三类是具有明显航空运输指向性的相关增值性服务业,包括流通 加工、包装、海关检查、进出口贸易、售后服务及信息网络设立等一系列管理与增值服务。 其中,第一、第二类为基础性功能产业,大部分的空港物流园区均具备这些功能;第三类为 增值性功能产业。
空港物流园区是以航空飞行器及机场地面配套设施为核心运输服务手段,以信息平台及 相关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持,为多家航空公司、航空货运代理、综合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设 施、物流信息服务及综合物流服务的场所。按照《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征 求意见稿),物流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类型。 空港物流园区属于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
由于知识经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加快,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开始进入 快速发展期。同时,随着机场的建设和运行,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在机场附近区域集 聚起相关的产业和园区,临空经济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力愈来愈强,更 带动了空港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08 年规划年会. [4] 曹学明,王喜富.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J ] .物流技术,2009(11):3 5 - 3 8. [5]牛慧恩,陈 .物流用地与物流园区[J] .规划师,2001(2):18-20. [6]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2004. [ 7 ] 王筱丹,黄建云.基于弹性理念的物流园空间规划布局方法探讨[ J ].规划师,2 0 1 0 ( 1 ):7 7 - 8 1 . [ 作者简介] 刘 佳,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工程硕士研究生,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民用院建筑设计与规划创作所规划师。
仓储用地 / 对外交通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 道路广场用地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商业用地 /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 仓储用地 仓储用地 / 商业用地
空港物流园区规划应以明确航空货物的物流流程为前提,以产业性质一致性、物质空间相 对独立性和形态完整性等为基本原则,通过充分分析物流园内各个功能区的活动关系及作业空 间关系,对园区建筑单体数量、规模、功能、形式进行预测,然后对空间地域进行分区布置。 园区规划还应处理好各用地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用地结构调整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
2.4 绿化景观特性 由于空港物流园区的特殊性质,园区内的库房要求比例达到30%~70%,同时还要在库
房前后设置堆场,因此绿化及景观节点位置选择就相对集中于对外区域及园区的办公和管理
86
图2 重庆江北机场保税港区空侧、陆侧流线分析图
区域,而非仓储用地和工业用地。绿化景观节点主要是位于园区卡口、管理区和物流配套服 务区,以及其他地区,如街道、园区周边用地等。其中,卡口是园区景观设计的重点,其形 象要与整个园区相协调,色彩、材料、质地要有助于突出卡口功能,还要与整体建筑风格统 一,造型宜新颖、醒目;管理区和物流配套服务区域景观设计相对灵活,可结合综合服务区 设置广场绿地,营造空港物流园区的良好景观形象,为园区内办公、商贸、配套服务等功能 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而其他地区的景观设计可以交通轴线、生态防护廊道为轴串联各个景 观区、景观节点,营造一个自然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图3)。
[参考文献] [1] 舒慧琴.空港物流园区影响因素分析及规模确定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9. [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 G B / T 1 9 6 8 0 - 2 0 0 5 ) [ S ].2 0 0 5 . [3]宋继蓉,刘国英.空港物流及临空产业区规划探索— 南京六合机场物流及临空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R ].
(5)平时与高峰时相结合。空港物流园区交通以货运车流为主,高峰时刻与日常通勤交 通量差异较大,货运车辆在行驶中加减速的灵活性较差,易形成“移动的瓶颈”,因此控制 车道上货车的比例,可减轻整个园区乃至更大范围的交通压力。 2.3.3 道路宽度
不同于城市道路单纯的主、次、支的道路等级和道路宽度定性的分级设置原则,空港物 流园区的道路规划需要根据工艺流程的合理要求及内部业务特点,定量地预测园区内部交通, 组织空侧路和陆侧路的交通体系,方便货运车辆进出,达到货运流程合理的要求。
(2)外部交通组织。包括空港物流园区与外界衔接的公路、海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 是空港物流园区集散运输网络的辅助。这是空港物流园区有别于其他物流园区的根本特点。
(3)内部交通体系。内部交通体系的构建要在综合考虑背景交通量、开发交通量、通行 能力、饱和度、服务水平等级的要求后,以满足内部各功能区的交通联系顺畅为目标,合理 确定内部道路等级及红线宽度,确定空侧、陆侧交通流线组织。 2.3.2 交通流线特性
第 三 篇 87
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
《 规 划 师 》论丛 新时期城乡规划发展与创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