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玫瑰糠疹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黄红色 椭圆形或圆形鳞屑 性斑疹,鳞屑内缘
重点 游离 初起的为母斑 (50-90%),以后 出现的为子斑
皮损的长轴与皮纹 方向一致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 近端
临床表现
春秋季多发 好发于青少年及青年 病程呈自限性,6-8周自行消退,留有暂时
性的色素减退斑或者色素沉着 不同程度的瘙痒
玫瑰糠疹
躯干部见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玫瑰红斑,上有糠 秕样细碎鳞屑, 皮损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玫瑰糠疹 Pityriasis Rosea
summary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和治疗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玫瑰糠疹 是一种以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 斑疹、斑丘疹为典型皮损的炎症性、自限 性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诊断
根据前驱斑,好发部位,皮疹的形态有典 型红色圈状游离缘向内的糠状鳞屑性斑片, 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重点
二期梅毒疹 副银屑病 银屑病 脂溢性皮炎 花斑糠疹
1) 最早出现
斑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对称分布
疹
圆形或椭圆形斑疹,玫瑰色,数量多
性
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毒
疹
2)
丘 疹 性 梅 毒 疹
寻 常 型 银 屑 病
治疗
系统治疗
抗过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 病情严重者小剂量激素(30-60mg/d)口服
外用治疗:糖皮质激素 物理治疗:NB-UVB促进皮损消退
皮损特点:开始为一母斑,1-2周后分批出 现分布广泛的继发斑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 病程呈自限性很少复发 细胞免疫参与玫瑰糠状的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多种学说:感染、药物因素、自身免疫、 遗传过敏
感染:病毒感染,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真 菌、细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源说法也未被 证实
药物:砷剂、金剂、有机汞 其他:特应性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