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中学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
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
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
者进行对话。
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
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编选政治化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主题大多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制度、
党国权威、领导人物的风范、黑暗社会里的劳动人民的艰辛、五六十年代
劳动人民的勤劳朴素等,选材范围比较狭窄,主题比较单一。
整套教科书似乎很少关注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切己有关的情感世界,诸
如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欢乐、痛苦、兴奋、惆怅、得意、沮丧,人与人之
间的理解、同情,人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权利感及人道主义情怀,以及
人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对民主、法制的思考,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情感
体验等。在教科书所设定的情感氛围的长年熏陶下,学生的情感世界如何
不被囿于其中呢?
二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概念化
《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意义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是小说
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虚荣心本是人类的共性,不为哪一个阶级所
独有。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已经超越了她所在的阶级,为什么偏要说成是
第 2 页
小资产阶级的呢?如是,则路瓦栽夫人的诚实、坚韧又是哪一个阶级的呢?
《荷塘月色》抒发的情感,也要被加上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知识分子的
苦闷。《绿》所表现的生命的活力也要被分析为是对蓬勃开展的革命活动
的赞美。中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
体系。
它刻板、教条、贫乏、单一、概念化,它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了,
它取代了文本,在我们这个精神已经极度贫乏的社会里发挥着使其更为匮
乏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改革。除了作为静态文本的教材要改革外,
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承担起改革的重任。中学
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尊重学生,注重解读过程
社会生活是“文本I”,作者据此创造出作品,这是“文本II”。“文
本II”被选入教材,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形成老师头脑里的“文本
III”和学生头脑里的“文本III”。这两个“文本III”是不同的,因为
产生两个“文本III”的主体,他们对“文本I”的解读、体验是不同的。
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
本III”,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教师不要老是执著于自己的“文本
III”,拧住学生的耳朵把它强制灌输给学生,试图去矫正学生头脑里的
“文本III”。
教师应该注重两个解读过程,特别要注重学生形成“文本III”的过
程,明确学生形成“文本III”与教师形成“文本III”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第 3 页
以便让教师“文本III”的形成过程去影响学生“文本III”的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讲解自己的“文本III”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鉴
别,在这一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从结论上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
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
这是时代的要求。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
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
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
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21世界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
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这是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
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
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快和增大。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
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文本解读的多
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这是人文性的要求。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
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
强调尊重人、理解人。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培养人的现代化,让教育充满
人文精神。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允许教材解读的多元互谐。这就要求
中学语文教师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游
刃有余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 4 页
教师解读文学文本必须运用艺术思维方式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她
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用直觉领悟和心
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也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
作品的审美蕴涵。
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来描绘的,教师就往
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起学生
自己去欣赏玩味的兴趣。
在这个意义上,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主要
靠学生自己去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
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同时也容易
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的理解。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科教师,更应该注重人的培
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
实,却会随时被证伪。科学的精神不是昭示无法反驳的真理,而是在坚持不
懈的批判过程中寻找真理。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
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会
第 5 页
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