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of Guangdong Xingning Hakka dialect grammar学生姓名赖远科所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在班级文学1101班申请学位学士学位指导教师张伟职称讲师副指导教职称师答辩时间2014年 6 月8 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导言 (1)1 兴宁客家话研究现状 (1)2 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1)3 语料来源 (2)第二章兴宁市人文地理及方言音系 (2)1 兴宁市人文地理情况 (2)2 兴宁市客家话音系 (3)第三章词法研究 (4)1 名词 (4)1.1 名词的词缀 (4)1.2 名词的兼类 (5)2 代词 (6)2.1 人称代词 (6)2.2 指示代词 (7)2.3疑问代词 (7)3 助词 (7)3.1 结构助词 (7)3.2 动态助词 (8)3.3 语气助词 (8)4 介词 (8)5 动词 (9)5.1 动词的重叠形式 (9)5.2 动词的体貌 (9)6 程度副词 (11)第四章句法特点 (13)1 比较句 (13)2 处置句 (13)3 被动句 (14)4 疑问句 (14)4.1 是非问 (14)4.2 特指问 (14)4.3 选择问 (14)4.4 正反问 (15)5 来去句 (15)6 特殊语序 (15)结语 (16)鸣谢 (17)参考文献 (18)摘要客家方言是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
广东梅县话作为客家方言的代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兴宁与梅县同属梅州,但是兴宁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梅县话不甚相同,尤其是语法方面,有许多特点。
本文将以兴宁客家话的语法为研究对象,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对该方言进行较为全面的剖析。
词类方面主要研究:名词、代词、介词、动词、程度副词等。
句法方面主要研究:比较句、处置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关键词:兴宁话;方言;语法;句法;词法ABSTRACTABSTRACTThe Hakka dialect is one of the seven dialects of Chinese, Guangdong Meixian dialec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Hakka Dialect,I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Xingning and Meixian belong to Meizhou, But the Xingning dialect is not the same as the Meixian dialect which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Especially in grammar, there 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Xingning Hakka dialect grammar as the object of study,.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rphology and syntax,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dialect. The main research of speech: parts of speech, pronouns, prepositions, verbs, nouns, adverbs of degree.The syntactic aspect mainly studies: comparative sentence, disposal sentence, passive sentenc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and so on.KEYWORDS:xinning words ;dlalect;grammar;syntax;morphology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12101212,赖远科指导老师:张伟第一章导言1 兴宁客家话研究现状对梅州客家话的研究,在宋代就有相关的文献资料记载,到了明代有关记载就更加明确更加丰富了。
在嘉靖年间编修的《惠州府志》中就有记载当时兴宁、长乐(今五华)一带的方言,其中提到:“言语习俗与赣相类。
”[1]但是该书并没有详细的提到兴宁话的相关材料。
但在同一时间编修的《兴宁县志》卷三《人事部·方言》中就第一次列有“方言”一词,该书较为具体地记载当时客家地区的方言特点和一些词汇,记录了当时兴宁话的语音和词汇概貌,从中可以看出l6世纪兴宁话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现代兴宁话的传承性与差异性[2]。
客家方言是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以广东梅县话为标准方言,近年来吸引了不少学者去关注和研究。
客家方言的研究主要以梅县话为主,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成果卓著。
如黄雪贞编修的《梅县方言词典》、《梅县话音档》;林立芳的《梅县方言语法论稿》,较全面地描述了梅县话的语法体系和深入地揭示了梅县话的语法特点[3];朱炳玉对广东五华客语补述结构的研究也较为详细具体[4];项梦冰的《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连城客家话的单点客家语法,揭示了连城客语的句法和词法方面的特有现象,勾勒出了连城客语语法的轮廓[5]。
这些对广东、福建等地客家话的研究促进了人们对客家话的关注。
但兴宁话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
基于此,本文将对兴宁客家话作语法专题考察,以更好地介绍兴宁客家话。
2 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2.1 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客家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尤其是对梅州地区客家话的误解更加限制了客家方言的比较研究。
兴宁话的语法极具特色但研究成果极少,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都是语音、词汇。
长此以往,在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影响之下,兴宁话的特色之处将有可能被同化直至消失。
为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发展兴宁客家话,本文将以兴宁话的语法特点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讨论。
2.2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取专题的形式对兴宁客家话的特色语法现象加以探讨,在举例的基础上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以多角度、立体、全面的方式描写兴宁客家话中比较有特色的语法现象,并将在论述过程中把语言理论研究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的举例结合起来阐述相关的语法特点及现象。
2.3 研究意义明人祝允明的《正德兴宁志》记录了当时广东兴宁话有齐韵作灰、庚韵作阳的特点。
[6]而明代黄国奎修、盛继纂的《嘉靖兴宁县志》描述了当时兴宁话中的部分较为常用的词汇。
和现代客家话相比,当时两志所记的语音、词汇中展示的特点,可看出兴宁话早就是成熟的客家方言。
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语音、词汇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7]但后来却极少学者去研究兴宁话。
即便有人研究,其大部分研究成果也是关于语音和词汇的,语法方面的成果几乎为零。
为此,本文将用专题的形式,阐述兴宁客家话的语法特点和现象,为客家话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3 语料来源本文所用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字表》[8]以及詹伯慧编著的《汉语方言语音调查》、《汉语方言词汇语法调查表》等所列的语法例句。
把这些例句用兴宁话表述出来,进行了语法专著调查[9]。
兴宁市客家话的特殊程度副词的语料来自谢栋元的《客家方言研究》。
调查对象主要是本人在兴宁市的亲朋好友。
第二章兴宁市人文地理及方言音系1 兴宁市人文地理情况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毗邻江西省寻邬县,东北部相接梅州市平远县和梅县,南部与梅州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河源市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梅州市五华县接壤。
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千米,全市人口百万多人,讲客家方言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8.2%,属于纯客家方言区。
兴宁县建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当时由古龙川分治而立。
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到宋天禧三年(1019年),曾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内曾多次变迁。
到了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后,县境就相对稳定。
自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兴宁就隶属梅州市。
兴宁市境内居民多为客家人,兴宁方言属于梅州客家方言中的兴华小片,市内方言几乎相同,极小差异,按当地居民的划分也可以分为“上山声”和“下山声”,由于下山片较具代表性,所以本文记录的主要是“下山声”的语法特点。
2 兴宁市客家话音系[10](1)兴宁客家话的声母有25个,分别是:b p m v d t n l g k ng hj q x r gi ki zh chsh z c s 和零声母。
(2)兴宁市客家话韵母分为舒声韵母和入声韵母。
舒声韵母有24个,分别是:a o u e i ai oi ui ao an on un en inang ong ung ia io iao iu iang iong iung;入声韵母有11个,分别是:ad od ud ed id ag od ug iag iog iug(3)兴宁市客家方言声调有6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入声大都带有塞音韵尾)几种。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调号—╱∨╲例字马麻吗骂脉麦注音ma1 ma2 ma3 ma4 mag5 mag6 如:昨哺夜——cag6 bu1 ra4(昨晚)你吃哩饭盲——ni2 shi6 li2 fan4 mang2(你吃饭了吗?)以只——i3 zhag5(这个)涯十分四意哩本书——ngai2 shug6 fin1 si4 ri4 li2 ben3 shu1(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你十分标致——ni2 shu6 fin1 biao1 zhi4(你非常漂亮)第三章词法研究1 名词1.1 名词的词缀兴宁话中很多名词的词缀都很有特色,常见的词缀有“老”、“阿”、“公”、“哩”、“婆”、“麻”“牯”等等。
[11]1.1.1 名词的前缀兴宁客家话较使用较普遍的构词前缀有“老”和“阿”,可以用于人或某些动物,与普通话的情况相似,下面将分别描述:A.老lo53a:对人的称呼:“老公”(丈夫)、“老婆”(妻子)、“老弟”(弟弟)、“老妹”(妹妹)、“老朱”(在姓氏前表亲热)等。
b:用于动物名称前:“老蟹”(螃蟹)、“老鸦”(乌鸦)、“老虎”、“老鼠”等。
B.阿a44主要是用于人称,如:“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公”(爷爷)、“阿婆”(奶奶)、“阿哥”(哥哥)、“阿姊”(姐姐)等.1.1.2 名词的后缀兴宁方言中常用的名词后缀有很多,且都非常有特色和很强的构词能力,大部分都已虚化,极少具有实际意义。
如:A.哩lia:用于人的称呼:“赖哩”(儿子)、“妹哩”(女儿)、“孙哩”(孙子)、“科仔哩”(这里的“哩”已经虚化,意思就是科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