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最早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尚未联用。
到春秋时期,二字得以联用并举,孔子、老子、墨子都提出了各自对和合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先秦时期,和合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所谓和指的就是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的是结合、融合、合作。
既承认差异,又和合不同的事物,通过互补互济达到统一、和谐,简言之就是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和谐”。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我们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
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营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谐。
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各方利益,减少社会摩擦,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和合文化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思想,我不能一一列述,举例以下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合,生态平衡,天人和一;人与社会,人与人和合,群我和谐;人自身和合,形神合一,身心平衡;国家与国家和合,以邻为善,和平共处。
一、人与自然和合,生态平衡,天人和一
中国是以农业立国的农业国家,农业是靠天吃饭的,所以自古以来,我们就追求人与自然的和合。
孟子说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树木不可胜用也。
”我们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反对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我们要取物有限、顺天择时。
恩格斯也曾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近年的天气状况不断恶化,雾霾、沙尘威胁着我们生存的环境,构建生态和合,我们做的真的不够。
让我们爱护自然,让自然保护我们。
二、人与社会,人与人和合,群我和谐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的关系的,古有五伦、十义、三纲六纪、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今有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是一副讲诚信、讲有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美好蓝图,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关爱空巢老人,关心留守儿童,从身边做起。
三、人自身和合,形神合一,身心平衡
现在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有些人仍感到不满足,困惑迷茫,焦躁不安,心浮气躁,这几年患有心理、精神疾病的人数不断上升。
这其实就是人自身不和合的表现。
就譬如在对待物质利益方面,“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很多人不能做到“欲而不贪”,最后就如孟子所说的那样,“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现代社会,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欲求,结果是有太多包袱,太多的放不下,想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就像蝜蝂,把遇到的所有东西都拿到背上,直到背上的东西把它压到为止。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学会放下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像现在的一些官员,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因小失大,一朝东窗事发,沦为阶下囚。
我们为他算一笔账:一是政治账,自毁前程;二是经济账,倾家荡产;三是名誉账,身败名裂;四是家庭账,妻离子散;五是亲情账,众叛亲离;六是自由账,身陷囹固;七是健康账,身心交瘁;八是历史账,遗臭万年。
其实在人短暂的一生中,比金钱、名声、权利更重要的还有健康、亲情、友情。
四、国家与国家和合,以邻为善,和平共处。
改革开放拉开了现代中国崛起的序幕,目前这一事实基本得到国际认同。
但另一种不利于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威胁论”也愈演愈烈。
但中国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遵循着古话,“以和为贵”、“协和万邦”、遇事也是“化干戈为玉帛”,主谈而不主战。
2012年,中国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之争,中国与越南的大陆架划分的歧见,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三国的目的都是通过提升与美国安全防卫来侵蚀、攫取中国的核心利益。
这一度考验着中国的周边外交,面对主权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是绝不退让的。
我们不主张采取武力手段,但也不会放弃。
我们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和合是中华名族特有的思想,它在思维上帮助我们纠正以往“斗争哲学”的偏差。
和合文化不是不讲矛盾、不讲冲突、不讲斗争的,而是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是诸多异质要素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
和合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潮流,提供反对霸权主义的价值评判标准;有利于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中华民族及海外侨胞的大团结。
作为炎黄子孙,作为华夏儿女,作为龙的传人,发扬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