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绪论 (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2)2.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2)2.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2)2.2.1充分性原则 (2)2.2.2真实性原则 (3)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4)3.1会计信息失真 (4)3.2信息披露不及时 (4)3.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4)3.4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4)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4.1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源头 (5)4.2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经济根源 (5)4.2.1潜在的利益诱惑 (5)4.2.2违规成本低廉 (5)4.3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 (5)4.3.1委托代理机制的缺陷 (6)4.3.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6)4.4证券市场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 (7)4.4.1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7)4.4.2社会审计机构存在问题 (7)5. 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8)5.1公司内部治理的规范 (8)5.1.1完善公司产权制度 (8)5.1.2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8)5.2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督体系 (8)5.3提供完善的预测性会计信息 (9)5.4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 (9)5.5增加披露表外信息内容 (9)5.6制定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 (10)结束语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据我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63家,全年境内证券市场筹资达10275.20 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些资金加速了产业升级, 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全社会重要的财富管理平台,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然而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
如何有效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成了世界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问题。
正因为如此,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重要,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目的就是想上市公司按时的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减少对市场投资者的损失,同时也使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随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的顺利,从而会带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因为上市公司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只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才能永久的发展下去。
通过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资料,使我全面和正确地了解掌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使我了解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从而更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然后在通过经验总结法,在我查阅的众多资料里,总结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有用的东西,从而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通过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等内容来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让论文更加的具体,也更加体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来解决问题。
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2.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当代学者们普遍认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正是如此,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卖方拥有较为完整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都不完整;经营者拥有较完全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由此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上市公司也一样。
而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分三种“有效”形式,即弱式、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所以我国还处于弱式有效阶段。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2.2.1 充分性原则所谓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为达到公正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所必要的信息都应完整提供,并使使用者易于理解。
充分披露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使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决策。
由此可知,充分披露原则应该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即会计信息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情况。
无论对投资者是否有用,只要投资者需要,就应全面提供。
2.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
即不能过多的披露信息,要考虑信息提供者的成本效益;又要考虑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不然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信息使用者损失精力或金钱。
所以,对于重要项目应重点披露,做详细说明,对于不重要项目,简要说明即可。
这样对信息的使用者和提供者都有利。
3.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披露要使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掌握。
还有披露的会计信息应满足所有使用者共同要求,但又不可能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各种具体需要,正因为如此,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有效将对所有使用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2.2.2 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很重要,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开始,因此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事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1.有用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让使用者做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让使用者了解市场信息,降低使有者投资决策的风险。
真实的会计信息不仅对很多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2.相关性。
信息披露的相关性是指公司应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等,做到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息息相关。
能够帮助使用者通过评价一些事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决策。
3.可靠性。
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也不得有重大遗漏,更不能泄露上市公司的商业机密。
要使信息可靠,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到完整。
遗漏可能造成信息不真实,使信息不可靠,从而影响到用户的决策。
4.中立性。
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性,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为了满足特定使用者的目的或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选择列报,通过主观的方式将客观的会计数据“粉饰",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或判断,使会计信息失去中立性。
所以中立性对投资者的决策和判断有着重要的影响,真实的会计信息一定要保持中立性。
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
其中,主要有四点:3.1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主要体现在虚假、违法和误导《。
会计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等法规都明令禁止公司编制、披露虚假财务会计报表。
但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出于公司信誉、股价、筹资的方便、管理业绩评价的特殊目的,往往违反真实性及准确性的规定,公布失真的财务会计报表。
这些信息造假行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几乎年年都有曝光,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2001年公开处罚的就有“银广夏”、“蓝田股份”和“博时基金管理公司” 等严重蓄意会计造假、慌报利润等恶性案件,还有许多的暗箱操作没被发现,所以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之路任重道远。
3.2 信息披露不及时在股票市场上如果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与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这对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无疑是极不公平的。
尽管国家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定了系列规定,如:要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必须按照统一的内容和格式标准公开,并以最快的速度公开与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相关的信息。
但是仍有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我行我素,不按国家的规定办事,甚至有些上市公司的相关重要信息如业绩、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都没有公开披露。
这就导致了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3.3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这里仅指公开内容上的充分,不包括制度规定上的充分)。
事实上,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大多是不完整的,对于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很少充分披露。
就如“银广夏”事件,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 962.60万元,少计费用4 9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 156.70 万元。
却一直未公开披露这件虚购销售收入的重大事项,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查处3.4 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多种会计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选用,其结果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为上市公司中的操纵利润行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和不真实,从表面上看来责任在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失职,但实际上会计信息的制造和发布并不是由会计人员独立完成的,是受到了多方的干预;还有注册会计师也由于多种因素干预失去独立性。
正是各种干预,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4.1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源头会计信息作为会计系统的产品,由于受到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受到会计系统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4.2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经济根源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且能够违规披露、控制信息,又屡禁不止呢?分析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2.1 潜在的利益诱惑这包括上市利益的驱动,对于没有上市的公司来说,良好的财务状况可以使企业符合上市的要求,达到直接融资目的。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券委的审批。
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以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从而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4.2.2 违规成本低廉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被查出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查出,处罚的力度也较轻。
我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也越来越多,但注册会计师人数有限,不能每家公司都查,即使查的话,也只是抽查,没时间和精力进行全面清查,从而导致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而且我国有关惩治造假的法律法规过轻过宽。
比如:《公司法》第二一二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这类条文的规定,明显的威摄力不够,所以才导致了披露的会计信息越来越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