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高职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电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文化素质、数学技能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并掌握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及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二个部分构成。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1.
60学时。

数为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专2.
学时。

56业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1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计算机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模块(60学时)
第1单元函数、极限与连续(12学时)
认知要
知识内
掌理了
.函
函数的概函数的几种特
反函)要注意与普高和中职数基本初等函内容的衔接,在复习的基础上复合函行新知识的教学,从实例引进初等函数、极限和连续的概函数的应用案)通过函数、极限和连续.函数的极容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极限的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极限的运算法则√通过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极限的应用案例√际问题能力3.函数的连续性)重点是复合函数、初等函(3
数,极限概念和运算法则,函数函数的增量√连续的概念函数连续的定义√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函数连续的应用案例√
绘图、4 数学实验.用MATLAB√求极限 2
第3单元导数的应用(10学时)
认知要求说知识内容明理解了解掌握1.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1)要结合几何直观引进中值定中值定理理、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极值、√曲率等知识,结合具本例子或实例洛必达法则√导出洛必达法则、曲线的凹凸性与应用案例√拐点、边际与弹性等知识曲线的凹凸.2函数的单调性、培养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2)性与拐点 3
4
学时)职业模块(562.
5
第5单元多元函数微积分(12学时)6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1. 教学安排学时(不含复习604基础模块在第一学年的第
一学期完成。

每周学时,共。

考试环节)学时(不含复习56职业模块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完成。

每周4学时,共。

考试环节)教学方法2.
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鼓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心理特征,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恰当运用可接受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严以及巩固性原则等教学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原则。

课堂针对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教学特点,在数学实践课程或数学实注意采用案例驱动或问题驱动展开教学内容;教学中,验课程中,要注意应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教师要积极参与高职课程改革,7
水平;了解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二)教材的选用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的选用,要以本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合理的内容结构
教材内容要注意与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衔接,并做好知识的整合和更新。

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框架时,应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各种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因素,选定合理的内容结构,并采用项目导向实用型模块构建方式进行整合。

2.有典型的教学素材
教材中素材的选取,要突出为专业服务的思想,并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
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即素材的选取应具有专业性、应用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3.能体现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材的呈现,应注意创设情景,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知规律;注意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

4.能突出职教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性人才。

根据这一目标,数学教材的编写,应坚持“以培养素质为目标,以应用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本原则。

在引进概念时,尽量借助几何直观图形、物理意义及生活背景等来进行解释,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在解题或论证时,应设置渐进式的思维层次,保留合适的推理细节,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5.能反映现代信息技术
注意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对于较繁难的内容,提倡直接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节约教学时间。

注意开发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实现教材的“立体”化,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教学平台,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
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8
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虚拟仿真软件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高职学院要建立数学实验室,为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以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六、考核与评价
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教学考核与评价对数学的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更有效地改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发展。

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评价要注重诊断和指导,突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应该包括知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

“双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基”多元化评价与针对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内容,终结性评价50%完成作业、)(价50%包括上课、考核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学期总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主要指期末数学考试。

与评价应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进行。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