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共1页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8月/12日/第001版
泰安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规范权力运行 维护群众权益
泰季轩
本报讯 1249名村(居)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县乡两级对村(居)干部开展廉政谈话7184
人次,诫勉谈话43人次;农村基层信访量比去年同期下降6.5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山东省
泰安市纪委、监察局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运行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
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重点瞄准村(居)“一把手”。在全市村(居)
“一把手”中广泛开展“诺廉、述廉、评廉”活动,要求村(居)“一把手”公开向群众作出廉洁
履职承诺,并定期述职述廉,接受群众评议。截至目前,3241个村(居)开展了“一把手”述廉评
廉活动,100多万群众参与了对村(居)“一把手”的评议。同时,大力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建立健全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运行、内部管理和待遇保障等各项制度,确保村监会成员“愿监
督、敢监督、会监督”。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形式,实行分
层分岗“菜单式”教育。今年以来,已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菜单式”教育7200人次,引起
热烈反响,干部们普遍认为“教育的针对性强”。此外,该市还定期对农廉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
查,形成“村级自查、乡镇常查、县级全面检查、市级重点抽查”的长效机制。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以“三资、三务、三级便民”三大平台为主要载体的农廉监管网络,
是泰安市农廉工作的一大特色。加强村(居)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全市87个乡镇(街道)全
部建立了“三资”管理服务中心,6个县(市、区)也都建立了村(居)集体“三资”监控中心,对所
辖村(居)“三资”情况实行数量式登记和电算化管理,构建了村级依法委托、乡级集中代管、县
级即时监管、市级远程监控的“三资”监管网络体系。加强村(居)“三务”公开平台建设,将党
务、政务、村务各类信息全部公开到互联网,同时积极探索视频点题公开、手机飞信公开等方式,
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在市、县两级职能
部门和乡镇基层站所中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免费代办、“民情服务卡”、网上代理等制度,不断提升
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坚决查处基层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注重整合办案力量,通过分片协
作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手段,严肃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实行查办案件领导责任制,
对推进办案不力、民主测评群众评价较低、越级上访较多的单位进行约谈督导。今年以来,全市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476件次,立案251件,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1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