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30%食品级过氧化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ENVIRONMENT AL ENGINEERING Co.Ltd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乙字第2012号二零一零年八月目录1 项目背景 (3)2 工程基本概况 (3)2.1 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 (3)2.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3)2.3 公用工程 (4)2.3.1 给排水 (4)2.3.2 电源、供电 (4)2.3.3 供热 (4)2.4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4)2.5 生产设备 (5)2.6 原辅材料清单 (5)2.7 生产工艺 (6)3 污染源分析 (6)3.1 废水 (6)3.2 废气 (6)3.3 噪声 (7)3.4 固废 (7)3.5 技改项目污染源汇总 (7)4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7)4.1 地表水 (7)4.2 环境空气 (8)4.3 声环境 (8)4.4 生态环境 (8)4.5 环境保护目标 (9)5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9)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和评价 (10)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10)5.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0)5.5 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11)6 污染防治措施 (11)7 公众参与 (11)7.1 公示 (11)7.2 公众参与 (12)8 风险评价 (12)8.1 清洁生产 (12)8.2 总量控制 (12)9 总结论 (13)1 项目背景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40多年生产经营历史的综合性化工企业,现辖2个生产基地:洋溪基地和大洋基地。
公司系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石化行业先进集体、全国氮肥行业50强、首批浙江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杭州市百强民营企业、杭州市环境保护模范企业。
公司于2003年已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大管理体系。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现双氧水生产规模为年产5万吨工业级双氧水(过氧化氢),如何实现双氧水的深加工、延伸产品产业链,改善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需要寻找一个能够深加工工业级双氧水的项目。
本项目正是工业级双氧水深加工配套项目,是目前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好的理想化工产品。
食品级双氧水可广泛用于纯净水、矿泉水、乳品饮料、水产品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之中,作为生产加工助剂、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工艺。
项目所需原材料工业级双氧水由新化化工自供,电力、蒸汽及其他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由大洋基地供给,良好的依托条件为本项目建设提供有利的保证。
2 工程基本概况2.1 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30%食品级过氧化氢项目(2)建设性质:技改建设单位: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项目投资:项目估算总投资230万元。
2.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技改项目主要产品方案见表1。
2.3 公用工程2.3.1给排水给水:项目给水水源为兰江水,厂区供水系统分为:生产用水系统、生活用水系统、消防用水系统、脱盐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系统。
(1)生产用水系统本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由厂供水泵站供应,经二泵房加压后送入厂区,厂区建供水管网,供生产装置及辅助生产装置用水。
(2)生活用水系统由大洋镇自来水供应。
(3)循环冷却水系统利用已有循环冷却水装置,选FBL(Ⅱ)-1500型方形逆流式钢结构循环冷却塔一座。
(4)脱盐水系统脱盐水采用反渗透加混床工艺,配套建设化学水站。
(5)消防水系统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一次和消防用水量最大出的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厂区建有两座应急池,一座为5000m³,另一座为2000m³。
排水:厂区内实行清污分流,雨水用管道收集后排入厂区雨水管网,排入兰江,废水经收集后送往污水处理站进行达标处理后排入兰江。
2.3.2电源、供电本项目利用目前厂区内年产5万吨工业级双氧水项目一座变电所,一期变压器装机容量为500KVA,可以满足全厂新增项目用电负荷的要求。
鉴于本变电所有赋予的供电能力,因此为满足本项目的低压用电负荷的需要,只需新建部分低压变配电设施。
2.3.3供热本项目蒸汽消耗量为1.25t/h,根据大洋基地蒸汽平衡,本项目用热依托现有供热系统,不单独新增热源。
2.4 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本项目不新增劳动人员,全年生产时间以8000h。
2.5 生产设备表3 项目生产设备清单2.6 原辅材料清单项目原辅材料清单见表4。
表4 项目原辅材料清单2.7 生产工艺食品级(30%)双氧水生产工艺及产物环节见图4.2-1。
工业级双氧水成品S1:废再生液G1废水浓品1图1 食品级双氧水生产工艺3 污染源分析 3.1 废水3.2 废气(1) 有组织废气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废气主要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微量的VOC 杂质,排放量为4.76t/a 。
(2)无组织废气表6 技改后项目原料储存大、小呼吸产生量(单位:kg/a)3.3 噪声本项目投产后,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泵的噪声。
主要噪声设备表见表7。
3.4 固废本项目固废及副产品情况见表8。
3.5 技改项目污染源汇总技改项目污染物源强汇总见表9。
表9 技改项目污染物源强汇总(单位:t/a)4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4.1 地表水本项目附近主要水体为兰江和大洋溪,为了解水质现状,环评收集了建德市环保局监测站对污水排口上游500米、大洋溪入口处断面处和污水排口下游500米的监测数据。
由监测数据可知,监测断面处污染因子均能达标,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的要求。
4.2 环境空气为了解建设项目拟建区域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收集了项目周边敏感点的常规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其监测点位情况见表10。
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SO2小时浓度在<0.011~0.038 mg/m3之间,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标准限值(0.5 mg/m3)。
各监测点NO2小时浓度在<0.004~0.060 mg/m3之间,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标准限值(0.15 mg/m3)。
各监测点TSP日均浓度在<0.013~0.151 mg/m3之间,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标准限值(0.30mg/m3)。
各测点PM10日平均浓度在0.013~0.116 mg/m3之间,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标准限值(0.15 mg/m3)。
综上所述,该区域的SO2、NO2、TSP、PM10浓度均能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因此区域常规大气质量尚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要求。
4.3 声环境为了解区域声环境现状,本环评收集了建德市环境监测站对新化大洋基地的厂界噪声的监测数据。
新化化工大洋基地昼间厂界噪声范围为46.9-59.3 dB,夜间厂界噪声范围为46.3-54.4dB,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
4.4 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基本都是人工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不大。
人类活动早,开发频繁,周围的植被以次生植物和人工植被为主,山上有少量松树、灌木等,无大面积自然植被群落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等。
项目区域地面硬化率高,水土保持现状总体较好。
4.5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保护目标分述如下。
5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5.1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污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至兰江,雨水及清下水直接排放。
生产过程产生工艺废水量为2589.51.t/a(8.63t/d),该部分废水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拟回用于工业级双氧水工段配水用。
工业级双氧水制备过程中,从净化塔塔底得约28~35%(平均以32%计)双氧水浓缩液,需加纯水配置为约27.5%的产品,则50000t/a工业级双氧水用水量为7031t/a,故本股废水可内部回用消耗。
根据建德监测站于2008年11月对污水站调节池出口的监测结果。
结合本次技改项目的预测水质,则项目建成前后(不包括现有未投产项目)纳入厂区污水处理站混合废水水质将低于现有污水调节池的废水浓度,且本项目废水排放量较小,不会对污水处理池产生强烈的冲击,影响其处理效率。
现有项目废水经处理站可达标排放,且占标率较小。
因此,本项目废水排放可达污水处理站的纳管标准,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可达GB8978-1996一级标准排放。
现有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500t/d,现有处理量为257t/d,现有未投产项目废水处理量为130t/d,尚有113m3/d处理余量可供使用,本项目废水排放量为0.34t/d,从处理容量上来讲,现有厂区污水处理站设施完全是可以接纳的。
因此,本项目废水进入现有生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并实现达标排放是可行的。
5.2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和评价经估算模式预算得到,乙醇的最大落地点小时浓度为0.02016mg/m3,出现在距面源16m处。
由预测结果可知,废气排放浓度远低于相关的质量标准(占标率0.4%),加之乙醇的毒害性较低。
因此,本项目废气经处理后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质量模拟重点实验室发布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标准计算程序得结果为无超标点。
综上,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无组织卫生防护距离为50m。
根据现有企业环评批复,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异丙胺装置南侧厂界外220m,异丙胺装置西侧厂界外40m,异丙胺装置西北侧厂界外40m,双氧水装置西侧厂界外40m,双氧水装置北侧厂界外20m,现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均在上述距离范围内,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仍按公司现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执行。
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从预测结果及预测图可知,本项目实施后,各厂界噪声预测值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3类标准限值。
本项目预测未考虑地面吸收、地形因素和绿化作用,实际值将小于预测值。
本项目对下王村的昼夜贡献值分别为36.6dB,35.3dB,对上塘坞村的贡献值分别为20.6dB,19.3dB。
由此可见,本项目对村庄的贡献值较小,叠加背景值后增加量很小,昼夜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功能区要求,因此本项目营运期对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
由噪声预测结果可知,项目营运期对西侧声环境贡献稍大,总体来说影响较小。
建设单位做好对各类泵的减振降噪措施后,对周边声环境影响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