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分析 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 1.能够对某一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布局以及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了解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通过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和问题,以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认识,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指图说出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简要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能够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来分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能够发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 能够知道如何收集和运用哪些材料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生产现状;能够尝试提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于进口;能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并自学节约粮食;通过认识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东北地区是最符合课标要求的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层次呈现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内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材主要涉及的是自然条件。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 第二层次内容:农业生产资源。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教材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介绍其他农业资源。 第三层次内容:农业生产现状,包括农业布局、农业成绩与问题等。 第四层次内容:发展建议。根据该地区目前农业资源特点、存在问题的限制以及市场需要和国家需要,该区域应该调整发展方向,确定并采取新的措施与方法,以确保该区域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重点、难点 1.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重点 2.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重点 3.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类型】授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了解东北地区。 昔日的北大荒→建设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再现北大荒。 〖学习新知〗: 播放赵本山的小品《丰收》,让学生初步感受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 探究东北农业的发展: ●温故知新:复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景课前探究:东北一游。 ●提出问题:带点什么(旅游用具)?看点什么?吃点什么?玩点什么?听点什么? 买点什么?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合作探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提起东北的农业生产,老赵很是骄傲,是哪些方面让老赵觉得这么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 提出问题 : 东北地区有哪些优势条件?这些条件对于本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

响? ●创设情境 多媒体显示:

资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统计表 项 目 数量(1995年) 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 总面积 2000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的16% 人均面积 0.17公顷 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每劳动力负担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资料二:“东北地区主要土地类型分布图”和“肥沃的黑土”录像片 资料三: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 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 物

南 部 暖温带 3400℃~45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600~34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600℃ 春小麦、大豆、马铃薯 资料四:东北天然林分布图 资料五:一组图片展示东北工业发展。 ●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由学生自己来整理答案。 ●探究小结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适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 在学生思维遇到障碍的时候,顺势引导。 二、农业生产和布局 [指导自学] 读书并思考:分析东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 [小结]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创设情境 资料一:黑土的感叹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耕作农业区 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栋、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 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马、牛、羊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 资料二:土地增值让农民“越轨” 资料三:森林再遭劫难 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从1977~1981年第2次清查到1984~1988年第3次清查之间,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过度采伐1亿立方米。而1989~1993年第4次清查与第3次清查相比,在清查间隔期内,东北林区成材林年均减少1.1亿立方米。 资料四:新东北现象

曾经辉煌的东北农业时过境迁,经济效益提升艰难,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原来畅销全国并有大量出口的主要农产品,都遭遇到了难卖的尴尬。东北三省出现的这种农产品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下滑等现象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 感悟资料 通过阅读以上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探究活动 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 ●教师活动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探究小结 (1) 黑土在不断的流失、天然林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3)在东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东北地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 ●创设情境 (1)简要总结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提供国内、国际农业生产趋势与市场需求材料。 ●探究问题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探究活动: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 ●探究小结 鼓励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提出他们的设想,并记录、整理。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2)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 〖推荐性作业〗: 1、请写一份分析报告具体分析东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假如你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的策划者,如何对症下药,让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有效的方法。 【板书设计】(见课件)【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 1.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加成功与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教师应予以暗示、提示或者诱导,尽量学生能领悟到参与教学的喜悦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氛围下,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4.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地理活动,必将成为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典型例题】 [例1] 针对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东北区将建设成全国性的( ) A. 商品粮基地 B. 商品棉 C. 林业基地 D. 牧业基地 解析:东北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农林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里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优势(东北平原居全国三大平原之首)、森林资源优势(东北林区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和矿产资源优势等三方面,而且不管是人均面积还是人均林地面积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特别适宜建设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生产基地。 答案:AC

[例2] 有关东北沼泽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沼泽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 B. 是我国特有的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 C. 应全部开垦为耕地,充分加以利用 D. 要有计划地保护沼泽 解析:沼泽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既有沼生和湿生植物、沼泽动物和微生物,又有各种非生物系统;不能忽视沼泽在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在合理开发利用沼泽的同时,对某些类型的沼泽要加以保护。 答案:A、B、D

[例3] 东北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