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典型案1

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典型案1

《土壤种子库对吉林西部沙丘榆林的植被恢复的制约机制》科研成果转化教学资源典型案例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

特别
是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以促进教学改革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

本文以2014年立项的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土壤种子库对
吉林西部沙丘榆林的植被恢复的制约机制》为例,分析科研成果转
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体效果,为提
升地理科学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

一、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科学研究是完成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的重要手段,与教学相
比,科学研究的任务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并能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
造能力。

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是一个探索学术发展前沿的过
程,研究的过程和成果有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观察、分析、判断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将这一宝贵财富传授
给学生,是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要补充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组成部分。

建立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着眼于创造新知识,再把
创造的新知识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开设新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研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
的主要渠道。

科研促使师生走向社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
展科研工作,使高等学校与社会保持了直接的联系,为有针对性地
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同时,学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还可以获得大量
的资金,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自身
的现代化建设。

从世界各国大学的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来看,越来越呈现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趋势,很多重要的国家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设在著名大学。

人们普遍认识到,要有一流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一流的科研成果。

脱离科研的教学无法吸引优秀教师,更难以凭借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性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良好的形成。

通过科学研究,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学生的创新品质。

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能从事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必须直接参与科学发现,这样的人才,只能在包含科研成分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

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不可能实现,主要靠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成果越多,教学内容就越丰富,更新就越快,教师自己的学术水平也能更快地提高,最终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因此,教学与科研在这个意义上的结合便顺理成章。

同时,高校的科研应该有别于科研机构的科研,高校的科研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来进行。

尤其像贵州大学这种地方性综合大学,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原则,做到教学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科研与教学双促进,科研、教学相辅相成,比翼齐飞。

也就是说,教学必须有科研作为支撑,如果老师不搞科研,知识更新慢,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水平;反过来,教学对科研也是非常有益的,教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再学习和对内容再消化、再思考的过程。

即使像陈省身、杨振宁这样的大师在给本科生上课时,仍把每一次课作为他们重新思考的过程,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每一次课程均有所变化和前进。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特征,属于科尔沁沙地的延伸部分。

保护区总面积为10.5467万公顷,其中沙丘榆林为2.9834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丘榆林的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尤其是沙丘榆林区的植被恢复是保护区面临的严峻问题。

弄清土壤种子库对沙丘榆林区植被恢复的制约机制是保护区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因此,可以通过对沙丘榆林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的监测和对比(不同沙丘部位、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季节和年度)研究,揭示不同沙丘植物的种子繁殖效率,阐明持久和短暂土壤种子库在内陆沙丘植被发生和演化中的作用,总结土壤种子库时空格局与沙丘植被组成和动态的关系,为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沙漠化防治和植被管理提供依据。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科研成果可以作为新知识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同样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切入点。

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科研成果使我们能够为本科生开出一些前沿的新课程。

《文献阅读与写作》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出的新课程。

第二,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高水平、丰富的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教学内容。

第三,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在科研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不仅进行理论创新,而且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因此,在给本科生讲课时不仅能够将教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清晰的讲
解,而且能够将科研中的许多成果运用于教学工作中,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第四,科研促进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从事科研教师不仅注重自己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而且在提升自己调研水平的同时,还将这些调查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进行农村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第五,科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形式的创新。

科研教师不仅承担大量科研任务,而且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为依托,积极承担教学改革项目,以教学改革项目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第六,科研成果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是在教师大量科研成果的带动下,教师不断吸收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