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CL的多元化历程

TCL的多元化历程

TCL的多元化历程1980年,在惠阳地区机械局电子科的基础上,惠阳市政府牵头组建了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开始TCL集团的早期创业。

1981年与港商一起创办全国最早12家合资企业之一的“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录音磁带。

1985年兴办中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86年TCL商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注册,开发出我国最早的免提式按键电话,通过生产鉴定,创立“TCL”品牌。

1989年TCL电话机产销量雄踞全国同行业第一名直至今日。

在电话机销售全国第一的基础上,TCL开始了在国内的扩张。

1991年在上海成立第一个销售分公司,随后又在哈尔滨、西安、武汉、成都等地建立销售分支机构,成为今天TCL全国性销售网络的雏形。

从此TCL在电话机方面的业务一直保持很好的发展,之后取得的成绩包括:1993年,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通讯终端产品企业中第一家上市公司,1994年又率先推出国内第一部无绳电话。

1992年,TCL开始推行产品多元化。

1993年,TCL又将品牌拓展到电工领域,成立TCL国际电工(惠州)有限公司。

同时,为了适应其产品多元化战略,TCL着手导入CI系统,成为国内较早实施CI系统的国有企业之一。

为了适应多元化战略的需要,1995年TCL集团公司改组其组织结构,下设“通讯”、“电子”、“云天”三大集团。

1997年,TCL集团公司再次调整企业结构,撤消三个专业集团,重组为TCL集团有限公司。

同年研制并生产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投放市场一炮走红。

在不断的实验和改革的过程中,TCL不断的加快其产品多元化的步伐,1998年5月,TCL 与台湾致福集团合作,成立TCL致福电脑有限公司;同年10月,TCL金能电池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3月,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立,进军手机制造行业;同年TCL斥资控股翰林汇软件产业公司,大举进军信息产业。

2000年TCL成立北京天地人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亿家家网站开通,进军互联网。

2000年12月,通过资本运作兼并中山"索华"空调成立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2001年1月,TCL集团兼并无锡永固电子公司,成立TCL数码科技(无锡)有限公司;12月,TCL 对TV、A V等家电信息相关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成立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形成一个全新的以各事业部为虚拟企业架构的管理模式。

2001年4月,与台湾瑞智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TCL瑞智(惠州)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进军空调压缩机行业。

2004年11月,TCL白家电与青岛威士电器合资,建立TCL电冰箱青岛工业园;同时,TCL集团和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TCM”)签署谅解备忘录,成立两家以电冰箱、洗衣机制造为主的制造公司和以销售为主的销售公司。

2004年7月,TCL在广东省南海成立TCL家庭电器(南海)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小家电。

2003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5.7亿元人民币。

经过多年发展,TCL 已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在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2003年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中,TCL 品牌价值为267.12亿元人民币。

从2004年开始,TCL先后并购德国施奈德,法国的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把多元化的进程扩展到了国际市场。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的挫折使得TCL不得不放弃在国内市场的多元化扩张。

一些业务被出售以换取现金流。

从2006年开始,TCL的业务压缩到以彩电,通讯和电脑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上来,之后的并购活动都是围绕严格的相关或纵向多元化展开的。

在整个发展和多元化的过程中,TCL集团的资产规模急剧扩张,同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了国内著名的企业。

1999年TCL成立信息产业集团,成功吸引了微软公司前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女士出任总经理;同年“TCL”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0年集团销售总额突破200亿元,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工业企业;TCL品牌价值最新评估为105.93亿元,名列全国第五,广东第一;国家重点企业排名销售额列第27位。

2001年,TCL移动通讯全年销售手机130万台,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成长为集团又一重要增长点。

2002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晓,TCL品牌价值187.69亿,位居全国第六,TCL手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位列国产手机首位。

同年,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被评为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获“年度创新奖”;TCL集团副总裁、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明坚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2003年5月,TCL集团以319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排名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四位;李东生总裁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李东生总裁被国际著名杂志《财富》评为“2003年亚洲年度经济人物”并当选美国《时代周刊》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同年当选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同年,TCL入选“2003-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并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大工业企业和第三大企业集团。

2005年,李东生总裁当选“中国十大创业领袖”。

TCL荣获2004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并被评为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第三。

在TCL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当地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委员胡锦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先后多次视察TCL集团。

1996年TCL集团被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列入300户重点发展企业集团之一。

1997年,TCL集团公司成为惠州市首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企业。

199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TCL签定“20亿元人民币出口卖方信贷一揽子授信协议”,为TCL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200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法国总理法兰出席了TCL和Thompson签订合资成立TTE公司的签约仪式。

贯穿TCL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是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为TCL制订的战略方向。

1995年TCL集团公司改组,下设“通讯”、“电子”、“云天”三大集团,显示了TCL发展产品多元化的决心。

1997年,TCL集团公司调整企业结构,撤消三个专业集团,重组为TCL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放宽了多元化的范围,同时,李东生出任TCL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9年,李东生总裁作了题为《我们的目标: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的报告,正式提出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之后TCL不断加快其多元化扩张步伐,通过一系列并购行为,迅速的扩大其资产规模。

2001年,李东生总裁提出“变革创新、知行合一”作为2001年TCL集团的工作主题,并开始对下属12家企业实行KPI绩效考核;模仿通用电气管理多元化企业的模式进行集团式的财务控制。

2003年7月31日,李东生总裁发表《龙腾寰宇,虎跃神州——通过“龙虎计划”建立TCL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讲话。

将TCL的业务重点扩展成为六大板块,并且第一次在公司战略中明确的将国际化程度指定为考量业务绩效的标准。

随着龙虎计划在2003~2005年进展受挫,2006年上半年,李东生在TCL 内部网络上发表以“鹰的重生”为主题的一系列文章,除了反思其国际化战略的得失以外,重点指出TCL的业务将从六大板块收缩到以多媒体(彩电),通讯(手机)和IT(电脑)为主的三大业务上来。

多元化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总结TCL过去20年成功发展的经验,多元化是其重点,TCL经过多方面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和教训需要总结。

自从TCL开始实行股权改革的“阿波罗计划”开始,李东生就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大不一定强,不大一定不强”。

TCL多元化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

在进行国际化之前,TCL的多元化过程一直进行的比较顺利,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虽然其中也有不成功的例子,但是在企业资产的高速扩张中,许多问题都被发展暂时掩盖了。

在这个过程中,稍微令人感到有一点吃惊的就是TCL有计划的多元化战略最终显得有些“机会”主义。

1981年,TCL从零起步,有少量政策资源,成长非常快。

早期TCL做过生产磁带,电话机,录音机音响类的产品。

80年代,TCL已经开始进入音响领域,90年代TCL继续进入音响设备产品,音响产品没有成为TCL的主导业务,但是TCL没有停止探索与汽车配套的产品,高档专业配套的音响产品。

到2002年,TCL已经发展成为涉足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产品,白色家电,通讯领域,包括IT、信息产业的多元化公司。

TCL进入这些产业,相对国际竞争者来说多数情况下是跟随者;相对国内竞争者有些产品是进入比较早的,部分产品也是跟随者或相对领先。

80年代初搞磁带,挖到第一桶金。

接着进入电话机,当时国内已有电话机产业,但是TCL抓住了电话机从早期机电式的向程控式发展的机会。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通讯制造商也开始发展,中国通讯业进入发展时期,TCL在这个阶段率先开发除按键式的电话机和母子式电话机,从而在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90年代初,彩电开始进入中国,当时中国彩电市场是比较萧条,但是这个产业经过80年代的技术引进和发展,中国已经有相当的技术能力了。

但是TCL进入彩电是在长虹、康佳等公司之后。

在长虹拉响价格战,率先向国外品牌宣战之后。

TCL利用市场的结构性需求,重点开发高清晰度,大屏幕的彩电,创办TCL王牌彩电,填补了中国29寸以上彩电的空白,从而在国内企业的竞争当中站稳了脚跟。

1997年-1998年TCL开始进入IT业,当时中国信息产业还在继续发展,虽然世界有相对低潮,但是由于中国已经确立了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因此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景都是很好的。

当时这个领域有机会,但也有很多挑战。

TCL在IT行业做过很多探索,一度与华为携手合作发展交换机项目,但是最终没有很好地发展。

1997年开始TCL以制造手机作为进入通讯终端设备制造行业的切入点,正式开始了在通讯行业的扩张。

当时的手机市场在中国高速增长,中国手机市场也成为了世界主要市场之一,因此内销市场的吸引力很大。

同时,一方面有些外国公司希望外包手机生产,另一方面国外的运营商出于希望有更多二线厂商的出现从而抬高和一线手机制造商的谈判砝码而有意扶持二线手机制造厂商,因此外销的市场也同时看好。

在这个阶段,TCL很好的利用了其营销的能力,通过引进引导潮流的外观设计,同时提供高中低档各个价格范围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2~3%的份额,成功的成为了国内品牌的领导者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