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年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解析
2017年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培训解析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发生在我们身边因为疲劳驾驶而 酿成的事故非常多,经统计,福 田物流事故中,疲劳驾驶原因占 45%以上,我们该反省了!!!!
我 们 需 要 做 的部分: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第三部分: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1
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3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世界每年约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首位,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的 16%左右。 其中,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 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英国 卫报报导,世界平均每半分钟就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开车打瞌睡占交通事故原因的25%,占交通事故死亡率的83%。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4、易疲劳的时间段: • • • •
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 黄昏时分—— 下午6时到下午8时 午夜时分—— 晚上11时到凌晨1时 黎明时分——凌晨5时到凌晨7时
学者随车调查长途载重汽车驾驶员的疲劳情况后认 为,驾行车时间不宜超过10h,每次连续驾驶2h后 应稍事休息,累计行车时间未超过5h之前,要安排 一次1h左右的休息。若出现判断不够准确和不时瞌 睡的现象,必须强迫驾驶员停车休息。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1、什么是疲劳驾驶: 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 行车后所产生的生理、心 理功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 下降的现象称为疲劳驾驶。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 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 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 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2、疲劳驾驶的危害: 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疲劳驾驶与交通安全管理要点培训课件
课件编号:FTCSHS08003
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
主要内容
1、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2、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3、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培训对象
承运商、承运司机
课程时长
两课时
目
录
第一部分: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第二部分:疲劳的预防和改善办法 第三部分:疲劳驾驶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1、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
(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 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 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 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 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每餐间隔以5~6h为 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 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 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 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 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4)注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 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 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 声干扰。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5、易疲劳的情况:
1、夏季行车容易疲劳: 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 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 是午后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夏季炎热天气行车, 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 勉强驾驶车辆。 2、高速行车容易疲劳: 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 现象。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 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 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由此可见, 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 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有点疲倦或有睡意时不要在继续驾驶,立即 休息。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 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 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 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疲劳驾驶的概念及危害
3、疲劳的原因分析:
几天工作不 休息,通宵 娱乐不休息
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 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 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形 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 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 生活环境 娱活动时间太长。 睡眠质量 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 运行条件 身体条件 驾驶经历 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 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 人关系紧张。 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 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 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 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