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展研究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展研究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
2016-06-08T15:43:22.5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作者: 路丕国
[导读] 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合理掌握“麻疹疫苗禁忌
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免疫规划及管理,做好疫情监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路丕国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医院
266580
【摘
要】目的: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了解山东青岛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进展研究。方法:对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
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麻疹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显示,山东青岛
2014共报告麻疹病例例,本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
21.68/10
万、4.67/10万、0.56/10万、0.56 /10万、3.01/10万;5、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41.89%;病例大部分集中在5岁以下
散居儿童,特别是
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率为 539.82/10万;本地人口病例56例,占25.23%;流动人口病例166例,占74.77%.无麻疹疫苗
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
194例,占 87.39%。结论:2014年山东青岛消除目标依然严峻,其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
发病,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无麻疹疫苗免疫史人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合理掌握
“麻疹疫苗禁忌

”,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免疫规划及管理,做好疫情监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展;山东青岛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
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通过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决议[1]。中国卫生部于

2006
年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接种和麻疹监
测为主的消除麻疹的综合策略于措施
[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常
规接种率数据来自
“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
相关定义 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及分类;流动人口是指户籍地在本市之外且居住时间在3个月内;麻疹爆发疫情以
村、居委会、或其他机体机构为单位,
10天之内发生2例麻疹病例或者是以乡、镇为单位时10天之内发生5例麻疹的病例。

1.3
统计学方法 选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数据统计采用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年青岛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582例(其中,实验室诊断1150例,占

72.96%,临床诊断432例,占比27.30%),报告发病率15.62/100万,死亡2例,报告死亡率0.018/100万。

2.1.1
时间分布 发病时间为1-11月,发病高峰区在3至5月份,占比全年病例的86.37%;12月份没有病例发生。
2.1.2
地区分布 全市6区4市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数排名前3的辖区依次为黄岛区385例、即墨市268例、平度市245例,这3个辖区的总
病例数为
898,占总病例数的56.76%;发病率排名前3的辖区依次为平度市47.63/10万例、黄岛区42.35/10万例、胶州市34.32/10万例。

2.1.3
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职业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为主(1202,75.97%);小于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29.73/10万);1岁年龄组为(11.70/10万)、2岁为(3.42/10万)、4岁为(2.61/10万)。2014年全市麻疹病例分布较散,散居儿童病
例共
1172例,占比74.08%,其次是学生(131,8.28%)、农民(106,6.70%)、托园儿童(7,4.4%)。
2
、MCV免疫史 1582例麻疹病例中,MCV免疫史2剂以上、1剂、0剂和免疫史不详者分别占比7.26%、16.28%、59.62%、16.84%。4、
麻疹爆发疫情
2014年,由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报告信息系统报告麻疹突发疫情1起,累计发病23例,占比1.45%。

3.
讨论
2006
年以来,中国努力落实提高常规免疫的服务质量,加强麻疹监测,在《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的指导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处
置,切实落实好控制风疹的策略和措施
[3]。在发生麻疹疫情后,以实际情况为指导开展MCV应急接种,可以迅速控制疫情发展,效果与接
种时间成正比。目前在
MSS实际运转中,接种医生只有在认为患者是“麻疹”病例时才作为疑似病例报告,而不是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
案》的疑似麻疹病例定义进行报告,容易发生漏报,降低了
MSS的敏感性[4]。从全国范围来看,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是有效的,近年来麻
疹流行病学特征的一些变化反应了实际效果,
2012-2013年,不仅报告发病水平较实施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前大幅下降,SIAs覆盖年龄组
病例所占比例也大幅降至
<10%,(20世纪90年代该年龄组所占比例高达80%)[5]。
2014
年山东青岛消除目标依然严峻,其麻疹报告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发病,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无麻
疹疫苗免疫史人群;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合理掌握
“麻疹疫苗禁忌症”,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加强对重
点地区的免疫规划及管理,做好疫情监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WPR/RC56.R8.
,Measles elimination,hepatitis B control,and poliom yelitis eradication [R]Manila,WHO,Regional Committe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
,2005
[2]
卫生部.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Z].2006-11-10
[3]
马超,苏琪茹,郝利新,等. 中国2012~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3):193-199.
[4]
马雅婷,张肖肖,路明霞,等. 河南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消除麻疹工作进展[J].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
[5]
张燕,王慧玲,蒋小泓,等中国2009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疫苗与免疫,2012,18(3):200-2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