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 年的145 万猛增至212 万人,2004 年达到280 万人,2005 年达340 万人,比 2004 年增长58 万。随着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被推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n 作为影响创业倾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创业态度是指人们对创业的 看法和喜好程度。根据Phillip H. Phan的看法,创业态度分为内生 态度和外生态度,包括对独立、挑战、成就、权利、财富和社会 认可等的态度。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创业 倾向的指标构成及其产生路径,影响学 生创业倾向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 影响因素与学生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创业领域现今的研究通常都是聚焦在资源整合和价值
创造的过程上。这些研究运用创业过程中的生命周期
模型,论述了创业源于机会的寻找和创意的产生。他
们深入了解了支持企业家所需要的社会网络和资源,
但是很少研究企业家活动的前端。这个学术缺口正在
由Kourilsky和Walstad(1998)填补,他们试图通过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社会学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和经济等相关变 量因素对风险承担倾向的影响。这些研究包括 对创业的态度、可获得资金和新创企业孵化器 的存在等(Shapero,1984)。与性格特质类似, 这些因素对创业活动也是很重要的(Pennings and Kimberly, 1997; Histich and Peters, 1995)。一些研究从调查个人身处的环境来解 释他们的创业倾向。他们的模型包括性格特质 和 环 境 因 素 的 交 互 作 用 ( Dubini , 1988; Greenberger and Sexton, 1988; Learned, 1992; Herron and Sapoenza, 1992;
n Stuart和Abetti(1990)发现先前的经验和管理工作对今后的创业 表现有非常高的相关性。这说明,以前曾有过创业经历的企业家 们更加有能力在今后处理不确定性和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换句话 说,学习对表现有很强的影响。个人和组织也会持续受到内外部 环境的影响(Argyris and Schon,1978)。
业Google、微软、Dell等都是由学生创业成功
的。以往有关创业的研究大都将注意力放在了
成功创业的资源获取以及价值创造上,很少有
基于创业前端的倾向研究。在校大学生群体作
为潜在的创业生力军,研究其创业的倾向有助
于加深对发展大学生创业的探索,推动大学生
创业的进程。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文献综述
n 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是个人心理思维及行为模式的综 合体,亦是个体对压力源的感受或压力源对个人的主观意识,对 个人解决问题之过程有极大的影响。
n 成功的企业家具有吸引力,因此企业家早期研究的重点,总是在 区分企业家与非企业家,公司中企业家与公司经理,成功企业家 与不成功企业家的个体特征,因而对其个人品质的研究都认为企 业家个人应具备某些特性,例如:对成功的高度追求、创新的能 力、内在控制力,对冒险的嗜好以及旺盛的精力、坚强的毅力、 自我效验、独立等(Zenas Block & Ian C. MacMillan)。
n 在家庭背景方面,Scott和Twomey(1988)的报告中说,父母拥 有自己公司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创业,而选择去大公司工作 的几率也降低。但是,Brenner(1991)在美国商学院的本科生 中却发现父母在学生创业倾向中的影响作用并不大。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黄炳沧(1993)认为影响中国人创业态度的价值观因素有:(1) 社会地位与权力。中国人讲究追求社会地位,对创业家给予较高 的评价,故对社会地位及权力越重视者,则其创业倾向越明显。 (2)积极进取。由于竞争环境激烈,故越重视积极进取价值观 者,则其创业倾向亦越明显。(3)出人头地。中国人讲究光耀 门楣与出人头地的价值观,且由于竞争环境激烈,故出人头地更 受人尊敬,因此越重视“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与“出人头地” 等价值观者,则其创业态度亦越明显。
n Brayfield和Crockett(1955)首次解释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并由做了Cialdini、Petty和Cacioppo(1981)做了实证检验。在 相 关 的 文 献 中 , Stevens 、 Philipsen 和 Diederiks ( 1992 ) , Bowles ( 1989 ) , Lachman ( 1988 ) , Goldberg 和 Kirschenbaum (1988);Lachman和Nissim(1986)解释了态度、不同组织结构 比如文化员工表现之间的联系。更普遍的,人们对工作的态度, 机会和成本都对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创业倾向与人们 对创业的态度是联系在一起的。
Naffziger et al.,1994)。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个性特历层次 专业背景 年龄 家庭结构 个人经历
环境因素
创业成就感 创业经济回报 创业特性优点 创业环境影响
范巍、王重鸣提出的创业倾向模型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但是,创业者特质研究仅仅从创业者个体心理特征角度出发,探 讨一系列心理特质与创业倾向之间的关系,将创业成功简单看作 是一个或几个创业心理特质的作用结果,忽视了创业环境和创业 过程的复杂性。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大量的文献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与企业发展过程中 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Leibenstein(1987)等指出企业家人力资 本是可以通过教育或培训形成的,因此可通过投资来培育。
n Kuratko,Hornsby和Neffziger(1977),有趣的是,他们发现创 业者比小企业拥有者的教育程度更高,但是大公司的经理们受教 育程度是三个组里面最高的。所以,尽管知识对个体创业来说是 重要的,但过度的知识会导致创业倾向及其行为的降低。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Ven de Ven,Hudson and Schroeder’s(1984)对新创企业的研 究中指出,企业家的教育水平和商业观点的特殊性对新创企业的 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的说,他们发现大学教育出来的企业家 更易于与长时间存活的公司联系在一起。Hood和Young(1993) 对创业教育的文献做了综述,总结出以下观点:“创业教育课题 中聚焦的是,鼓励特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态度训练”。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以MIT为例,现存在的大概4000多所跟MIT有 关的公司,他们拥有超过110万员工和2320亿 美圆年度销售额。
n 在斯坦福大学也有着相似的成功案例,硅谷就 有很多高科技的公司(Pfeiffer,1997)。很多 美国院校都公布由校友和教职员成立的企业数 目,以此作为评价学校优质与否的指标。除美 国之外,不同的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研究也 证明了大学对创业的影响是可以观察的 (Harhoff,1999)。
n 在公共政策中,促进创业也已经成为了非常热 门的课题。在技术进步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增长 的时代,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了创新的动力 (Drucker, 1999)。因此,大学教育为新创 企业提供了知识和支持。这些创始项目的一部 分,比如,面向学生的商业计划竞赛、创业教 育中心和讲座等,都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未来 的企业家。实际上,很多成功的研究型大学, 比如说MIT、斯坦福大学等,都在支持创业活 动。
探求学生的创业特质来探讨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创业教
育。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盖洛普咨询等对大众的民意
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家前端行为都被忽视了。创业前
端的行为和心理研究正在增长的过程中,本文的研究
就试图为这些理论增添一些实证的案例。本研究将中
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浙江大学为例)的创业前端
特质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说明了学生在毕业之后创业
n 据《复旦青年》报(1999年11月9日第3版)的调查报导, 复旦学生选择“毕业后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的占19.4 %,清华、北大、人大的比例分别为43%,30%和17%。 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选择。 但是有多少学生会选择创业,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 们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呢?
创业倾向
创业准备
H2
H19
H18
H17
风险承担 内源控制
Luthje提出的创业倾向模型
支持的环 境
阻碍的环 境
创业态度
创业倾向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背景: 家庭环境 商业环境 性别 教育水平
态度: 内生态度 外生态度
创业倾向: 创业的可能性 创业的兴趣
信念:
商业成功相关 因素的重要性
Phan提出的创业倾向模型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的可能性。
学生创业倾向的产生路径及其影响因 素分析
n 本文将学生创业倾向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其学生是指全日制在 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MBA)和博士研究生。
n 在Phillip H. Phan有关新加坡学生的创业倾向的文献中指出,学生 的创业倾向是指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在Christian Luthje 和Nikolaus Franke有关MIT工科学生创业倾向的调查文章中将 “毕业后在可预见的将来创业的可能性”作为衡量学生创业倾向 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沿用以上两位学者对于创业倾向的概 念,并用创业可能和创业准备两个子指标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创业 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