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年电子商务发展介绍电子商务发展概况2017年,全省电商交易额超过2.5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网上零售额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45亿元,增长3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约1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全省互联网普及率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
全省有活跃网店87万多家,网络购物用户使用率持续上升。
全省13个设区市和3个省直管县电商交易额普遍实现20%以上的较快增长,其中过半数地区的增幅在30%以上。
电商平台合作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与南京市就集团江苏总部选址建邺区形成合作框架。
徐州市构建京东徐州馆,筹建京东淮海馆;与苏宁易购、雨润生鲜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三级营销体系,推动地产品上行;与蚂蚁金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商家收款、电子商务政务、智慧城市引人接口。
京东集团与宿迁市开展全面合作,先后落户全国客户服务中心、华东云数据处理中心、智慧物流全国运营调度中心,同时还与宿迁市共同打造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相关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覆盖经济社会各个层面。
在与电商巨头紧密合作的同时,各地还重视本土电商平台的发展。
全国160家独角兽企业中,江苏省占5席,其中南京拥有的3家“独角兽”企业运满满、汇通达和孩子王均为电商企业。
南通“中国家纺网”“91家纺”等行业性电商平台,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菜菜网”“蕖速网”等生鲜配送平台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农副产品消费体验,“寿都密码网”“花木大世界网”“文钱网”等平台正在逐渐发展壮大。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2017年,全省依托钢铁、化工、纸浆、有色金属、纺织面料、工程机械等工业制造业产业的良好基础,发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垂直类B2B平台,增强实体行业的市场定价权,培育和形成线上竞争优势。
盐城市应用电子商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已达2500家,应用率在80%以上。
无锡市工业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500亿元。
宜兴市远东集团打造以电线电缆和电工电气行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平台,实现营收64亿元,同比增长30.6%,获评“2017中国B2B行业百强企业”。
常州复材“红眼兔”复合材料电商平台交易额达71.04亿元,增长68.3%。
苏州玖隆在线为钢铁企业提供仓储、物流、融资等系列解决方案,平台交易额超70亿元;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电商平台提供现货即期、挂牌、竞价、回购交易和在线融资、结算等服务,交易金额达1024.13亿元;绸都网、宜布网两大纺织行业平台年服务收人分别突破31亿元和12亿元。
农村电商2017年,全省农产品网络营销额360亿元,同比增长28%;全省有农产品网店15万家,有销量的农产品超过100万个。
省商务厅推动各地开展农村电商标准化建设探索,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品牌化发展。
各地依托现有名特优农产品资源,打造农产品电商区域名片。
无锡市水蜜桃,茶叶、肉菜、紫砂等农副产品网上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宜兴的大地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晴兰生态农业、惠山“桃博士”等领头企业销售规模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阳山水蜜桃销售企业开设网上商城,打造全省品牌农产品网上销售示范区。
扬州市推进淘宝特色中国扬州馆、京东扬州馆、苏宁易购扬州馆、1号店高邮馆等地方特色平台建设,将扬州酱菜、高邮双黄蛋、谢馥春化妆品等知名“老字号”特产,宝应藕品、高邮稻米、江都沼虾、仪征风鹅等特色农副产品,毛绒玩具、漆器玉器等特色文化产品推向全国。
电商服务业2017年,省商务厅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实施意见》。
11月,30个社区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创建试点单位。
徐州市“马上到家”“小羊跑腿”“食亿家”等平台以智慧社区、便捷服务和社区直供等业态深耕社区电商业务,组建出社区服务生态圈。
扬州市拥有近20家企业参与社区020电商经营,建设的线下门店,提货点、储物柜等各类020实体超过600个,宏创龙会易购开通线下取货点515个,鲜生活“果然100”线上及线下用户超过27万人,全年线上销售额超8000万元。
在线旅游方面,苏州同程网全年实现平台交易额超400亿元,并于年末与艺龙网合并,实现进一步扩张发展。
跨境电商2017年,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学习借鉴杭州综试区“两平台六体系”的经验,结合苏州实际形成“两平台六体系四中心”的发展思路,促进跨境电商服务.应用,物流、仓储等产业集聚,初步形成虎丘婚纱、昆山跨贸小镇等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构建跨境电商发展软环境。
南京、无锡、连云港、宿迁等4个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借鉴苏州、杭州等综试区的经验做法,在信息化建设、统计监测、主体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试。
截至年末,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跨境电商主体及配套企业近千家。
4家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累计服务企业400多家。
南京等市开展市级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海外仓培育工作。
电商创新模式2017年,苏宁云商利用社区“苏宁小店”“苏宁便利店”和乡镇“‘易购服务站”与线上渠道合作,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年末,苏宁宣布启动“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计划未来3年将苏宁互联网门店拓展到2万家左右、2000多万m',涵盖苏鲜生、无人店等不同业态。
结盟万达、恒大、融创,与线下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商深度合作,加速智慧门店落地。
南京新百东方福来德店运用数字技术探索场景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携手英国有256年历史的连锁玩具店、美国新奇特产品零售商,形成场景与体验的差异化。
网络交易发展根据《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7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网民规模为490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61.1%,其中手机网民4827万人,手机网民在网民中占比98.4%。
全省市场主体开办的经营性网站共有147767家,各类网店共有223.98万家,涉及淘宝网、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等国内主要第三方平台。
根据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数据,2017年,全省淘宝网、天猫平台网络销售额为4696亿元,同比增长32.8%;网络消费者达3503万人,网络消费额3942亿元,同比增长23.8%。
全省网络交易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网络经营主体结构明显优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全省网络经营主体不仅规模快速增长,而且结构明显优化,为网络经济发展注人新活力。
从组织形式看,根据江苏省工商局数据,全省市场主体开办的经营性网站中,开办主体为企业的达14.34万户,比重为97.0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淘宝网、天猫平台的江苏网店中,企业网店达9.45万户,同比增长28%(2016年度为7.33万户)。
企业类型网络经营主体所占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从注册资本看,在开办经营性网站的市场主体中,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下企业数量为6.61万户,比重为45%,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注册资本在1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数量为7.33万户,比重为49.6%,与2016年度的比重49.04%基本持平。
注册资本大于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为8334户,比重为5.63%,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总体逐步呈现出规模集聚效应。
从行业分布看,在开办经营性网站的市场主体中,制造业市场主体数量69176户,比重达45.91%.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批发零售、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行业网站数量59860户,比重为39.72%,增长4个百分点,表明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经营性网站显著增加。
其他行业为25169户,比重为16.71%,与2016年度17.71%基本持平。
网络交易深度融合特色产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全省各地通过深入实施“--村--品-店"工程、强化特色农业产业与知名电商嫁接,迅速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营销精准度,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依托淘宝网,京东等平台,各地建设运营--批地方特色馆。
苏宁易购上线中华特色馆江苏馆,为江苏名特优农产品集中展示销售开拓新渠道。
以苏州农产品集购网为代表的B2B垂直电商平台,对大宗农产品的货物和仓储物流进行标准化、信息化,缩短供应链,提高流通效率,以“互联网+农业+金融"的方式,助力农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在网络交易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省各地发挥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加快网络市场布局,壮大发展规模.打造常熟服装.叠石桥家纺.丹阳眼镜、睢宁家具等一批国内有知名度的网络交易行业品牌。
据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数据,全省天猫、淘宝网销售量排名靠前商品品类主要为服装、住宅家具、床上用品、运动鞋、五金工具等,与全省地方特色产业基本契合。
海澜之家、海尔曼斯、科沃斯、好孩子等传统优势企业也将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突破口,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科沃斯商城积极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加大品牌推广力度,积极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网络销售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全省各地还形成一批大宗商品网络交易平台,着力发挥价格发布、交易撮合、仓储物流、结算融资等功能,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南通叠石桥家纺、吴江盛泽丝绸、张家港化工成为中国商品指数发布中心,充分显示江苏制造业通过互联网转型的强劲发展势头。
新型服务业态蓬勃涌现。
2017年,苏宁大力推进“智慧零售”,通过“一体两翼三云四端”战略构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苏州八爪鱼旅游服务交易平台深度整合旅行社供应商与分销商等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为产业上下游提供集信息,交易、资金等服务。
生产型服务业方面,惠龙易通平台依托互联网创新货运物流新模式,不仅有效降低货主企业物流运输成本,还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运营效率。
运满满货运平台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并探索移动端的广泛应用,较好的降低货车司机的空驶率、提高货运效率。
网络交易培育新动能,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促进消费升级。
网络交易不仅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意愿的提升,也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多元化产品。
2017年,全省消费者在天猫、淘宝网消费商品总额3942亿元,同比增长23.8%,全省网络消费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带动创新创业。
网络交易不仅直接提供网络销售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上游的网络设计、网络技术、生产制造、服务提供以及下游的快递物流、支付、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据统计,全省天猫、淘宝网平台上的网店经营者中,18~38岁的年轻人达118万人,占总数74.9%。
在48~58岁就业压力相对较大的群体中,女性达到6.97万人,比重为53.8%,比男性高出7.6个百分点,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苏北地区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既注重培育本土知名平台,又注重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力量,基本形成“县有园区,乡有中心、村有网店”的县乡村三级电商发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