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粘度控制

粘度控制

凹印油墨的印刷粘度控制
文/王达志
在凹版印刷工艺中,控制油墨的印刷粘度是保证印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要更好的对油墨的粘度进行控制,就必须了解与油墨粘度相关密切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

一、粘度决定了印刷油墨的转移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粘度越大,转移率下降。

在实际印刷中,油墨连结料的粘着性,印刷速度,印刷压力,基材膜的性质,环境温湿度,印刷版辊网纹深浅等因素都会影响油墨粘度和转移率,但决定着转移率因素是油墨的粘度。

1、影响油墨粘度的因素:
第一,油墨中本身连接料树脂的溶解粘度大小。

即一定量树脂和溶剂的溶液粘度越小,油墨的粘度也越小,反之则大。

第二、,颜料与连接料的配伍性,油墨生产中的颜料和连接料不发生凝结性化学反应,这里指的是油墨生产好后有没有发生增稠现象。

如果会发生增稠凝结性反应的,油墨粘度大,如果上述体系粘度小油墨粘度就小。

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印刷技术人员,往往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确认原墨的粘度:取库存中的油墨,摇晃油墨桶听响声,“哗啦啦”响声大的油墨质量好,因为油墨储存一段时间,有可能会发生增稠现象。

2、溶剂和分散体的混溶性及相溶性
根据不同型号,使用该型号相适应的稀释配方,如:
尼龙(ONY),聚酯(PET)油墨,以丁酮为主溶剂。

聚丙烯BOPP油墨,以甲苯,二甲苯为主溶剂。

聚酰胺类PE油墨,以异丙醇为主溶剂。

主溶剂占混合溶剂比例应当在30~50%量,辅助溶剂根据作来要求以任何比例配比,稀入油墨,随着混合油墨的量增加,油墨的粘度有规律的减小,该油墨的粘度属正常现象,但聚氨酯类双液反应型油墨,经过一段时间印刷后,如果在短时间内油墨的粘度急剧上升,稀入溶剂起不到降低粘度作用,油墨和混合溶剂之间会发生分离现象,这就很难控制油墨的粘度了。

二、由于油墨的粘度不适,会造成的问题如下:
1、粘度太小,造成印刷时的印品图案发花,针孔,大面积的小孔状,墨层不平实,不光滑,网点发虚,晕圈,印刷品附着力下降,如表印油墨会发生掉
色现象。

纸凹印时出现粉化,掉灰现象,墨盘中油墨因颜料和树脂比重大造成沉淀现象,树脂分离。

2、粘度过大,会造成油墨流动性差,墨泵与墨斗之间油墨循环不畅,印刷品会造成刮痕,咬色,糊版,桔皮状,印刷干燥困难而反粘,到下道工序时,复合掉色,会使胶粘剂染色等问题。

三、怎样设定油墨的使用粘度。

油墨的使用粘度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要根据印刷条件来设定,如版子的深浅,印品图案的大小,印刷速度印刷环境,溶剂配比,是表印还是里印等,特别是油墨的原始粘度和品质相当重要。

1、油墨的原墨粘度应该是25~130秒(4#杯)。

2、高速机印刷时(3#杯):白墨〈16秒,蓝,黄,红〈16~20秒。

3、低速机印刷时:白墨〈20秒,蓝,黄,红〈20~28秒。

四、正确撑握混合溶剂的挥发速度,控制油墨的粘度。

1、塑料凹版油墨属于挥发干燥型油墨
挥发的机理:就是液体分子能量达到脱离液体分子间吸引力的程度,使用液体分子逸到空气中去的过程,挥发干燥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特性,使湿墨的溶剂逸出,墨膜从液态变为凝固干结形态。

凹版油墨一经印刷后,就要求油墨膜层内的溶剂在瞬间从体系内逸出,使印刷品图案干燥,才能进行下道工艺。

2、凹版油墨的使用性,经济性的重要特征,是油墨的干燥性快慢,这主要依赖于有机溶剂的性质。

由干燥不充分导至印刷的调子失调,印刷图案堆积,印刷品异味严重。

干燥过快,凹版经刮刀刮拭后网穴中的油墨,在未到承印薄膜的短时间内,溶剂挥发过度,粘度上升,使油墨失去了转移性,会产生高光部分残缺,暗调部分油墨流散不良,造成糊版,多叠色的图案,会产生剥膜现象,接着不良。

干燥过慢,油墨转移性是不会发生问题,由于残留溶剂过多,印刷膜中墨膜受损害,严重时会出现象反粘现象,后道工艺无法加工,印刷形成粘脏。

上述的这些故障主要是由溶剂的挥发速度不适引起,但不排除其它因素,如印刷机的烘干能力,溶剂的水份超标,环境条件等。

当然也有油墨本身的质量因素,树脂选用不当,树脂软化点低,树脂溶剂脱离性不好,颜料对剂脱离性不好,颜料对
溶剂的释放性不好,过多的高沸点溶剂使墨膜软化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原因。

总归还是溶剂问题,参看各种溶剂的特性:
五、混合溶剂的配比
为了印刷时很好有效控制使用粘度,要正确配制稀释溶剂:
1、一般选用中沸点,低沸点,较高沸点的溶剂相互配合使用,达到油墨干燥性要求,混合溶剂挥发速度受两种溶剂分子相互制约,不是它们挥发速度的平均值。

就单一溶剂而言,沸点越低,挥发速度越快,但也有例外的,如乙酯和乙醇沸点相近,但乙酯挥发速度却是乙醇的二倍。

2、稀释油墨的原则是先选择油墨型号,然后选择溶剂,选择溶剂时,先选择溶解油墨主体树脂的主溶剂,如300LM油墨,丁酮是主溶剂,200S型甲苯是主溶剂,108型,74型,异丙醇是主溶剂。

3、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与被溶解的溶解参数相近易于溶解,也是配制溶剂的原则。

溶剂混合时,在醇类中,乙醇和苯类互溶性差,大概是醇与苯1:10范围互溶,在酯类中,乙酯和苯类互溶性差,大概是酯与苯1:10~7:10之间互溶,其它常用溶剂可互溶。

4、根据溶剂挥发状态,结合环境条件配制混合稀释剂。

1、环境温湿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特别是夏天,高温多雨季节,饱和蒸汽压越大,挥发越快,蒸发潜热越小,挥发越快。

2、同样体积的液体挥发时间越短,挥发越快,油墨中的溶剂挥发情况较复杂,当树脂或其它高分子物质溶解与溶剂中,两种物质分子彼此紧密结合,比单溶剂挥发速度为小。

六、溶剂的溶解性与环境条件配制混合溶剂。

1、越能溶解的溶剂,挥发越难,因树脂与溶剂间的极性差别,溶媒作用强弱因素,对油墨的挥发速成度都有影响,这里面就要说明油墨档次区别,如,BOPP里印油墨,211K型与200S型,聚氨脂类油墨322型与321F型油墨,前者树脂对溶剂的释放性好,能适应高速低粘度场合操作,后者略差,不适应高速印刷。

2、为了适应高速机印刷,322型油墨,200S油墨选用树脂与颜料对有机溶剂的释放性特别好,只有溶剂不残留才能提高印刷速度,使印品不粘脏。

3、油墨中的颜料粒子越小,表面积越大,挥发缓慢,不同的颜料,对溶剂挥发阻碍不同,印刷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颜色肯定是不同的粘度,这里加以说明的是314型油墨,如果以同样的粘度来印刷,极有可能会出现印品掉
色现象。

314型油墨属于双液反应型油墨,使用的溶剂为丁酮主溶剂,极性比较大,油墨树脂以聚氨酯为主连结料,选择的颜料为进口物化性能比较稳定的颜料,颗粒比较细,由于溶剂与树脂分子及颜料表面发生相互牵制作用,因此,油墨的粘度,稀释溶剂挥发速度,印刷速度严格控制。

314油墨印刷时,在一些小型印刷厂,对油墨的使用粘度未控制好,其结果,出现掉色染色等故障,一般都因使用粘度过高所引起。

4、在符合印刷品要求的前提下,油墨的使用粘度越低越好,但表印油墨必须保持一定的粘度,否则墨膜太薄,易发生问题,附着牢度变差等原因。

5、外界因素,室温越高,可促使溶剂挥发加快,相对湿度越高也可促进溶剂挥发加快,反之则慢。

空气流通越快,可使溶剂挥发加快,在窒息环境中不利于溶剂的挥发。

6、油墨的使用温度最好在14~28度之间,相对湿度在65~75%之间,超出这些范围,都会有不同程度影响油墨的使用粘度。

7、要确切掌握油墨的使用粘度,必须具备油墨的实际使用知识,长期积累一些经验,不同的印刷条件,不同的印刷基材,都有不同的油墨使用粘度,如果对油墨的使用粘度不以正确科学的控制,印刷工艺难以顺利进行,原则上应该对每一批产品,每一个品种都要记录油墨的使用粘度,包括条件因素,气温,湿度等,印刷车间对于测定油墨的粘度必备的工具是3#杯,秒表。

若要获得良好的印刷品质,必须控制油墨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