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2.毒性
高毒类,主要损害肝脏和骨骼,也可累及其他脏器,如肾脏、心 脏。
3.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蒸气后数小时出现头昏、乏力、恶心、血压偏低等, 2-3日上肢疼痛及急性肝损害,肾功能损害。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3.短期暴露的影响
皮肤:灼伤后创面有蒜样臭气烟雾,呈棕褐色或黑色,可深达骨 骼,于暗处可见荧光,创面处理不及时,可与1-10天内引起中毒。
六、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 (一)总体思路是控制扩散现场 1.控制泄漏量和扩散范围 2.控制现场事态 3.控制人员生命的伤亡程度
六、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基本程序 (二)战术范畴的控制行动
现场警戒 交通管制 禁绝火源 抢救人命 疏散群众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福宁高速一运载24.7吨苯酚的槽罐车发生侧翻并泄漏
2005年7月8日凌晨3时10分左右,在福宁高速公路,一辆槽罐车 突然冲破护栏并侧翻,运载的24.7吨危险化学品苯酚开始泄漏。 消防官兵穿着防化服,先用水泥、黄土对泄漏口进行封堵,随后 调来另一辆槽罐车、抽液泵等设备进行转移,随后又调来35吨的 吊车转移车量,花费14个小时处置完毕。
3.危险性特征
燃烧爆炸性 受热膨胀性 气体泄漏的流散性与潜伏性
• 某市有人晚上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公共厕所,次日造成有人在厕所 吸烟引起爆炸,将一名成年男子和一名小学生炸伤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3.危险性特征
吸热冻伤性
• 某单位液化石油气站,在清洗液化石油气储罐一玻璃板液位计时,由 于丝堵滑丝,大量液化石油气液体从丝扣处喷出,该站站长石某,试 图用手去堵漏,结果双手严重冻伤,后双膝一软,跪在泄漏的液滩中, 被人救起,双膝也严重冻伤,住院治疗一月方愈。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十吨液化罐装车侧翻 福建104国道封堵6小时
2006年6月30日上午6时50分,一辆满载10吨液化气的槽车,刹 车失灵侧翻在地。槽车油箱已破裂,柴油流了一地,情况非常危 急。闻讯赶到的消防官兵,一边用砂土掩埋流出来的柴油,一边 用高压水枪对罐体冷却降温,并将液化气转移到另一辆车上。13 时30分,交通恢复顺畅,至此104国道已被堵了6小时
四、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一)甲醛特性
2.危险特性
强烈刺激皮肤和粘膜,能使蛋白质凝固,能使皮肤发硬,局部组 织坏死。接触甲醛蒸气可引起眼部烧灼感、结膜炎、结膜水肿, 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支气管炎,出现流泪、流涕、 咽痛、咳嗽、气短等。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肺炎等。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两侧不对称的感 觉障碍、排汗过盛、视力减退等。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三)处置措施 查明事故现场情况 确定警戒范围 抢救受害人员 急救处理
四、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湖南永州9吨剧毒甲醛泄漏
2005年8月26日,207国道永州东安县路段界牌岭处发生一起装 有9吨甲醛的槽车翻车事故,导致大量甲醛泄漏,当地消防官兵连 续战8个小时,将险情成功处置。由于长时间作战,8名消防官兵 出现轻微中毒现象。
2.危险特性
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遇火源会爆炸 储罐受热,会急剧膨胀而爆炸,爆炸产物有毒害性 直接接触苯蒸气,会对眼、鼻、因喉和肺造成强烈刺激,出现头
晕、恶心等症状,高浓度会导致肺出血,皮肤红肿、起泡,甚至 损伤中枢神经。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二)防护要求 着防静电衣服、隔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 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赵克学 荆门市公安消防支队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二、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处置经验教训 三、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的基本处置程序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101厂连续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 2人重伤、21人轻伤。
二、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二)防护要求
现场人员应着隔绝式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 面具。直接接触液氯时,应注意采取防寒措施。后方 处置人员也应用防毒面具等加强防护,以防中毒。
二、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三)处置措施 查明现场情况 划定警戒区域 抢救受害人员 洗消处理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2005年0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液氯槽车事故, 28人死亡,近万人疏散。
一、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典型案例
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 故造成9人死亡、三人受伤,波及范围达半径一公里, 疏散居民15万,动用军队先后发射21发枪、炮、坦 克炮(枪)弹消除危险源。
杭甬高速公路萧山段一辆15吨甲苯运车翻车
2002年3月10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段一辆满载15吨甲苯运输车 翻车,大量甲苯泄漏,随时可能爆炸,严重威胁杭甬高速公路的 交通和附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杭州特勤大队官兵经过39个小 时连续奋战,成功减少了这起恶性事故危险。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江苏扬州34吨纯苯槽罐车侧翻高速烧毁
四、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二)安全防护
远离火种和氧化剂,防止阳光曝晒。搬运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破 漏。对流失在地上的甲醛可用水冲洗后再用纯碱中和,冲洗干净。 触及皮肤可用水洗后,再用酒精擦洗,最后涂甘油。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1.理化性状
纯品为无色蜡状固体,受光和空气氧化后表面变为淡黄色。在黑 暗中可见到淡绿色磷光。低温时发脆,随温度上升而变柔软。有 毒,致死量(口服)1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3mg/m3。 具有大蒜臭味,不溶于水,稍溶于苯、氯仿、易溶于二硫碳。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3.危险性特征
毒害性
• 致毒物质:H2S • 西安“3.5”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中,参与堵漏的职工曾经多次被液
化石油气熏得昏迷过去。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二)防护要求
在处置时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着防静电服装、隔绝 工防化服和无钉鞋。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还应注意 采取防寒措施,以防止冻伤。火场中要穿着隔热服, 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必要时应身浇湿。
五、黄磷泄漏事故案例
(一)黄磷特性
5.火灾和爆炸
暴露于空气中能自燃,起火并引起爆炸,可用于沙子、土覆盖、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化学反应性
性质活泌,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三氧化 二磷和五氧化二磷,呈白色烟雾,潮湿空气可氧化成次磷酸和磷 酸,易与金属、卤素及氢气合成磷化物。
二、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氯气的特性
1.理化特性
黄绿色、具有刺激性的剧毒气体,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 1mg/m3,当达到12.5mg/m3,吸入会立即死亡。溶于水和碱溶 液,并能与水发生反应。自身不能燃烧,但有强氧化性,可助燃, 能与金属粉末等物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二、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氯气的特性 2.危险性特性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三)处置措施 掌握现场情况 划定初步警戒区域 救助受害人员 现场急救
二、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氯气泄漏事故Leabharlann 置渝长高速满载氯气罐货车自燃 高速关闭1小时
2005年7月6日中午,渝长高速路长寿至重庆10公里处,发生了一 起大货车自燃。事故险些造成货车上装载的8个氯气罐爆炸,高速 路因此关闭一小时。消防官兵、高速公路执法人员和事主及时联 手排险,将危情解除。有关方面称,一旦氯气罐爆炸,将危及方 圆10公里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一)苯的特性
1.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的易燃液体,有特殊芳香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闪点为-11℃,易挥发,燃烧时带有浓烟,爆炸 极限为1.2-8%,与氯混合会发生剧烈反应。易产生和职聚静电, 具有麻醉性、毒性及致癌性。
三、苯泄漏事故案例
(一)苯的特性
四、甲醛泄漏事故案例
(一)甲醛特性
1.理化特性
甲醛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刺鼻恶臭的无色刺激性有毒气体。易燃, 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与氧化剂和火种接触燃烧。极易 聚合,有较强还原性,在碱性溶液中能使金属盐及金属氧化物还 成金属。易溶于水、醇和醚,商品是40%甲醛水溶液,通常叫福 尔马林,是无色液体。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1.组成
主要成分:C3H8、C3H6、C4H10、C4H8
2.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低毒、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在压力容器内是液体,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气态液化石油气 比空气重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与还原性物质反应放热,有着火爆炸危险; 与可燃气体或粉尘混合后,受热或遇明火会爆炸; 容器受热也可能会发生爆炸; 爆炸产物多有危害性。
二、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一)氯气的特性 2.危险性特性
蒸气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吸入少量即会刺激呼吸道和肺部粘膜,引起中毒甚至骤死 直接接触液化的氯气则会严重灼伤皮肤和粘膜或造成冻伤
2006年7月7日下午4时20分,紧邻润扬大桥扬州出口处不远的瓜 洲匝道上,一辆40吨的重槽罐车从北向南下瓜洲匝道时,不幸侧 翻,引发冲天大火,庞大车体横卧高速,几乎将路面全部堵死。 车体在撞毁20多米中央护栏后侧翻,车头扁瘪,车体被烧黑,两 名驾驶员已被成炭状。高速一侧的百余米长绿化带被烧枯,高速 坡面一片漆黑。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 生的特大井喷事故,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扩散,致234 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波及范围80万平方公里,疏散 群众40000余人。